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是谁?你要干什么?本书精选古今中外著名的哲人圣者与诗人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的随笔性文字,并附有简要而富有思性的引言导读,是一本能激发读者对人生诸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袖珍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天地间(人生卷)/大学生文化读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余虹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是谁?你要干什么?本书精选古今中外著名的哲人圣者与诗人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的随笔性文字,并附有简要而富有思性的引言导读,是一本能激发读者对人生诸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袖珍读本。 内容推荐 人生天地间,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些无可逃遁的基本问题,比如人是什么?幸福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会有梦想?创造对人生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正义和德性?爱需要理由吗?敬畏自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生与死仅仅是昼与夜的交替吗?命运与自由在哪里与你相遇?本书精选古今中外著名的哲人圣者与诗人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的随笔性文字,并附有简要而富有思性的引言导读,是一本能激发读者对人生诸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袖珍读本。 目录 一 人生与幸福 导读 论人的伟大 帕斯 灵魂论 柏拉压 理性给人以生命列夫·托尔斯泰 我的信仰 爱因斯坦 人与禽兽之别 孟子 人生旅途 泰戈尔 自白 马克思 生活态度 池田大作 论人生的不同阶段 叔本华 论生活 雪莱 论蔑视肉体者 尼采 万物一也 庄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生活是美好的 契诃夫 幸福的秘诀 莫洛亚 懒惰哲学趣话 赫·伯尔 幸福、献身和意义 加德纳 理智与幸福 叔本华 西西弗的神话 加缪 幸福人 梅·齐亚黛 致伊丽莎白 笛卡尔 幸福是什么 丽莎·普兰特 二 梦想与创造 导读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我的信与不信 赫胥黎 谈立志 朱光潜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小写的信心 福斯特 恢复人的自信 施韦策 论创造者的道路 尼采 箭手 罗曼·罗兰 奴性 纪伯伦 光荣的荆棘路 安徒生 呼吸英雄们的气息罗曼·罗兰 生命的路 鲁迅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三 正义与德性 导读 我不能沉默 列夫·托尔斯泰 堂吉诃德的路 吕克尔 门槛 屠格涅夫 普罗米修斯在地狱 加缪 仁义与生死 论气节 朱自清 勇气来源于“不合时宜”的偏执斯 迈尔斯 左拉与德雷福斯案件 贝尔纳 怎样活着 德谟克利特 美德 亚里士多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良善 康德 信条 弗洛姆 道德和感情 爱因斯坦 道德就是生命的和谐 梁漱溟 四 关爱与敬畏 导读 生之爱 加缪 诗人的声音 纪伯伦 论宽容 福斯特 感恩与善待 史怀泽 给予 弗洛姆 不要再犯罪 《约翰福音》 善待地球,善待生灵珍·古道尔 人得有所敬畏 赵鑫珊 敬畏与诧异 赫舍尔 崇拜天空 伊格内托 我知道什么呢? 蒙田 敬畏生命 张晓风 五 死亡与命运 导读 杰米拉的风 加缪 论死亡 培根 关于死亡 弗洛伊德 关于死 三木清 解放被死亡奴役的心灵 蒙田 死亡与永生 别尔嘉耶夫 关于死的反思 萧乾 论幸运 培根 命运 塞涅卡 论命运 伏尔泰 命运问题 西美尔 一个自由人的崇拜 罗素 试读章节 他们认为自杀是摆脱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生命的不理智状态的惟一出路。 悲观哲学和最普通的自杀论者们的推理是这样的:存在着动物性的“我”,在它之中才有对生命的热望,这个带着热望的我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而还有另一个我,理性的“我”,它没有任何对生命的热望,它的批判眼光只是审视着动物性的“我”所有的虚假的乐观和欲望,并否定这一切。 要是我们献身于第一个“我”——动物性的“我”,就会发现,我们是在疯狂地生活着,不断地走向痛苦,而且越陷越深。然而要是我献身于第二个“我”——理性的“我”,它却没有对生命的任何热望。我们发现,仅仅为了我们所希望的样子去生活,为了个人的幸福去生活是荒谬的,不可能的。而为了理性的意识去生活倒是可能的,但不必要和不希望如此。为那个我们所诞生的本源——上帝服务?为什么?如果上帝存在的话,没有我,它也会有奴仆的,而我又为了什么?可以观看人生的所有游戏,一直到感觉寂寞无聊。而一旦寂寞无聊,我就可以摆脱掉生命,可以消灭自己。我正是这样做的。 这就是矛盾的生命观念,直到所罗门、佛教出现之前,人们一直有这种观念,而我们现在的导师们也正想转回到这个观念上去。 肉体的需求已经达到疯狂,醒悟的理智却去否定它们。肉体的需求是这样强烈,塞满了人的意识,以至于使他觉得理智是在否定整个生命。他觉得,如果要从自己生命意识中抛弃掉理智所否定的那些东西,那么其中便什么都不剩下了。他已经看不见那些仍然存在的东西了。这个剩下来的东西,其中就有生命,他却觉得一无所有。 然而光明能够照亮黑暗,黑暗却不能扼制光明。 真理的学说知道这种非此即彼的抉择——或者是无理性的生命存在,或者是把它抛弃——并且解决了它。 那种永远被称作关于幸福的学说,即真理的学说向人们揭示,代替人们为动物性肉体目的所追求的虚假幸福,人们可以不是在某时某地,而是在现在当地就获得永久的幸福,它是人们不可剥夺的、现实的幸福,是他们永远都能达到的幸福。 这个幸福不是那种推理的产物,不是要在某地寻找的东西,不是在某时某地才具有实现希望的幸福;它是人们最熟知的幸福,是每一个没有腐化的灵魂都在直接向往的幸福。 所有人,从童年时代就知道,在动物性躯体的幸福之外,还有一个最好的生命的幸福,它完全不依靠动物性躯体的肉欲的满足,恰恰相反,它越是远离动物性躯体的幸福,它就越强大。 这种感情,这种解决了人类生命所有矛盾的、并给人以最大幸福的感情,是人人都知道的。这种感情就是爱。 生命是服从于理智规律的动物性躯体的活动,理智就是动物性躯体为了自己的幸福所应当服从的规律,而爱是人类惟一的理性活动。 动物性躯体向往幸福,理性向它指出动物性躯体幸福的欺骗性,并指出另一条幸福道路,在这条路上的活动就是爱。 动物性躯体渴望着幸福,而理性意识告诫人们所有相互争斗着的生存物所陷人的深深痛苦,告诫人们人的动物性躯体的幸福不可能存在,告诫人们所能实现的应是这样的惟一幸福,其中不存在任何同别的存在物的斗争。既不能中断这个幸福,也不会对它感到厌倦,这个幸福决无死亡的预兆和恐惧。 P12-13 序言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是谁?你要干什么? 当生命将你带到天地之间,当你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到这个奇妙的世界,人生之旅就悄然开始了。你不知不觉地长大,不知不觉地成人,像你的父辈一样识字发蒙、生儿育女,像你的父辈一样忙忙碌碌、喜怒哀乐。也许有一天你觉得不太对劲,你觉得这不是你要的生活,你觉得这不是你,那么,你要什么砰的生活,什么样的你才是你呢? 古希腊有一则神话,讲的是忒萨利亚国王阿德默托斯病危,王后阿尔刻提斯毅然替夫去死的故事。故事美丽动人但终究是一则神话,因为我们很清楚,人生最了然的事实是没有人能替你去死。你是不可替代的,死的不可替代性同时意味着生的不可替代性,如果有人对你的人生包办代替,无论以什么名义和出于什么动机,都取消了你的一生。如果你认可并依赖这种包办代替,也就放弃了你的一生,成为别人意愿的表演者。 没有人替代你,但有人会帮你。当你哭喊着落地,一只温柔的手便向你伸过来,你咿咿呀呀地学语,跌跌撞撞地学路,高高兴兴地上学,莫名其妙地犯错,你是那么柔弱、糊涂,你是那么需要扶持与启示,离开了别人的帮助,你如何走过自己的一生? 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地,但人又是一根伟大的芦苇,因为他有思想,思想使人战胜脆弱成为奇迹并因此而伟大。思想之于人的伟大,乃在于世界万物中,惟有人可以借助自己的思想来反思自己的存在并自由地设计自己的一生。惟有人可以活在思想中并在思想中咀嚼人生的意味,也惟有人可以因思想而战胜死亡的恐惧无畏地向死……为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告诫人们:未经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不过,所谓人生活在思想中并不是说人生天地就是书斋,人生岁月就是冥想,而是说人的生活以思想为基础,他必须以自己的思想来回答一系列人生的问题,否则他将寸步难行。这些问题大到“我为什么而活?”“我要不要自杀?”小到“我到底上中文系还是上数学系?”“我能不能爱别人的女朋友?”人生也可以说是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 人生的问题也许大体相似,而人生的回答却各个不同。天地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世间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古希腊人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只有找到自己的保护神并听从他的指令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也许古希腊人的苦苦寻觅太过神秘而缥缈,但他们却启示我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路。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我们很幸运,因为在我们的前面有那么多的人,走出了那么多的路,我们大可以轻择一路,了此一生。但别人的路是否就是你的路?未必。比如堂吉诃德就自以为在骑士小说中找了一条伟大的路,没想到一生行侠仗义却处处弄巧成拙,最后临殁见真,悔之已晚。堂吉诃德的悔恨是否意味着我们的不幸,因为我们被无数的路所诱惑?也未必。因为,毕竟我们的先辈、先哲、先贤以巨大的代价为我们开拓了一些明智而伟大的路,这些路不一定是我们每个人的命定之路,但它们却是每个人开辟自我之路的必要借鉴。当然,我们大可不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生活,但却可以与我们的先辈、先哲、先贤同行,在人生的茫然处倾听思想的声音。 出于人生的顾念和思想之必须,我们为青年朋友们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关人生问题的名篇佳作,并根据问题的类别与逻辑关联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它们分别是:人生与幸福、梦想与创造、正义与德性、关爱与敬畏、死亡与命运。我们相信收集在本书中的各种思想的声音能激发读者自己的人生思考,我们也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过一种有德性的人生,一种明智的人生,一种有意义的人生。愿每个人幸福! 书评(媒体评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生文化读本”继承与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理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扣时代脉搏,以人为本,为推进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在指导大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做人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杨叔子 “大学生文化读本”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有益的内容。丛书的文章大多采用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的名篇,结合特定的专题,抒发在人生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境遇中的领悟与体验,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具有潜移默化、细雨润物的功用。 ——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罗国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