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从一般的文化人手,分析了文化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以及公共决策文化创新的途径;阐述了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决策的影响;并立足于精深的中国道家文化,探讨了老子的政治决策思想;研究了王船山的公共决策观及其现代价值;从行政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政府决策;从哲学层面思考了公共决策民主化;探究了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伦理规范、选择与评价;论述了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价值冲突与整合;从政治文明的视野探讨了公共决策;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对于指导公共决策的价值;探讨了公共危机决策系统的建构与优化;从技术哲学的层面分析了电子政府发展对公共决策体制的效用。
决策活动之所以是文化活动,主要在于决策主体的组成、决策模式的选择、组织文化的运用以及决策的结果都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文化。其实就本质而言,决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正如丹尼尔·雷恩在他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中所认为的“管理是文化的产儿”。本书是我和我的学生近年来对文化与公共决策研究和学习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因此,本书在宏观体系安排上并没有追求整齐统一的逻辑次序,而只是从一种文化的视野来研究和探讨公共决策,只是用文化这一共通的研究视野来涵括。全书包括以下12个方面的问题:
(1)从一般的文化人手,分析了文化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以及公共决策文化创新的途径。
科学决策自产生以来,克服了经验决策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盲目性的不足,为公共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但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决策都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做出的,都要受到决策者的价值观、道德观、习俗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决策活动单凭科学决策理论,决策研究单靠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是无能为力的。把文化引入公共决策研究领域,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公共决策问题是解决当前“科学”公共决策的困境的必由之路。
(2)阐述了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决策的影响。
传统行政文化对中国现代行政管理,尤其是对行政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行政管理活动的核心就是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的过程包括决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行政决策的主体始终是人。而人是文化的动物,文化的社会遗传性使人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统行政文化无时无刻不作用于人的行政思想、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心理,从而影响着行政决策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研究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决策的影响,对于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行政文化的资源,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文化现代化和行政决策现代化的双重转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立足于精深的中国道家文化,探讨了老子的政治决策思想。
关于“道”的探讨,中国哲学对此有过深入的论述。然而,以“道”为出发点来认识世界,老子为第一人。老子第一次将人的思想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突破了经验世界的窠臼,开创了辩证法的先河。他影响了后人的思维方式,启迪后人的智慧,形成了以“道”为核心的政治决策思想。老子将“道”作为人的认识对象和活动的客观依据加以强调,从而提出自己的治国方略。他以对“道”的认识作为其政治决策的出发点,“道”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最高范畴。他从“道”出发,正确认识到人与天、地的平衡关系,指出在治国、用兵等决策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遵循“反者道之动”的认识途径,并以“玄德”作为决策者的道德修养,这对于今天的公共决策无疑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4)研究王船山的公共决策观及其现代价值。
思想大师王船山集政论家、史学家与哲学家于一身,他潜心探求治国行政之道,全面考察中国古代行政史,尤其是详尽点评历代公共决策案例,在他大量的思想著述中存在着许多有关公共决策问题的真知灼见,我们可以体验到“我们所认识的现实都是对一种非观念的现实的观念表达”一语所揭示的“现实的复杂性”。我们应当致力于发掘王船山公共决策观所蕴涵的某些“传统的质素”,从而丰富我们发展当代中国公共决策理论所亟需的学理资源,增强我们从事传统决策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现实可能性。
(5)从行政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政府决策。
政府决策作为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履行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目标的重要途径,内含着政府决策主体对现实公共问题的批判反思,对理想行政目标的预测和向往,而行政哲学作为对行政生活的反思,其目的是通过对困绕行政主体的任何行政问题进行批判反思,来探索行政之真,追求行政之善,塑造行政之美。政府决策与行政哲学有着内在的共通性,政府决策的优化离不开行政哲学的指导。
(6)从哲学层面思考公共决策民主化。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科学把握公共决策民主化的理论依据。公共决策的本质要求就在于正确处理好公共决策的主、客体关系,就在于实现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社会主义国家公共决策民主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就在于实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就其内涵而言,应该包括决策体制、决策目标、决策方式和决策程序的民主。就是说,要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决策体制符合民愿,决策目标体现民情,决策方式考虑民力,决策过程尊重民意,决策结果顺应民心,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探究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伦理规范、选择与评价。
在公共决策过程中,道德的价值观念实现了从观念形态到物质实践的转变过程。公共决策目标的确定一般会反映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公共决策方案的抉择,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用特定的决策评价标准和价值尺度对决策方案进行道德分析和道德判断,同时,公共决策效果的评估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判断。公共决策行为的伦理选择是指公共决策主体对自己行为作出的道德决断,或在多种可能的公共决策行为中选择某一种符合公共决策伦理的行为。公共决策主体在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他们在公共活动中行为选择的范围以及行为选择的自由程度也有所不同。同时,一切公共行为都追求一定的道德目的,并与公共决策伦理责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自由性、目的性和责任性是公共决策行为的伦理选择的最主要特点。
(8)论述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价值冲突与整合。
公共决策是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分配的政治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价值分配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决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政府公共决策的范围缩小,但公共决策对象的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公共决策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这些变化给公共决策的制定增加了难度。为了能更有效地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使政府能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政策,必须充分理解公共决策制定中价值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推动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从而达到提高公共决策制定质量的目的,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深化的内在要求。
(9)从政治文明的视野探讨公共决策。
公共管理是国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政治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是由公共决策等若干子系统组成的有机系统。作为公共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公共决策对于促进社会公共管理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政治文明和公共管理文明就必然要求推进公共决策文明建设。公共决策文明作为政治文明复杂体系的一个二级子系统,它通过公共管理文明影响和作用于政治文明,其文明程度直接影响公共管理文明的程度和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政治文明,成为衡量政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10)揭示科学发展观对于指导公共决策的价值。
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受到发展观念的影响与指导,一种新发展观的提出,势必对公共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在对我国5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是重大的发展理论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公共决策活动承担着社会建设与发展道路选择的职责,势必在公共决策价值观、公共决策体制、公共决策评价标准等方面产生全新的影响,因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科学的公共决策系统。
(11)探讨公共危机决策系统的建构与优化。
科学的危机决策系统是危机应急管理的关键。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公共危机的出现比任何时代都要频繁。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特点和当前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危机管理。决策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实际上就是要实施科学有效的危机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危机决策。危机决策是危机管理的先导,一切危机管理过程和行为都离不开危机决策。危机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危机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危机决策水平如何,会影响危机管理工作是否稳定有序。从我国的情形来看,公共危机决策系统尚不健全,离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这是影响我国公共危机决策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要提高我国公共危机决策质量,就要针对我国危机决策方面存在的种种困境,从多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着眼于改进和优化公共危机决策系统,使之科学、高效,既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又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公共危机决策工作。
(12)从技术哲学的层面分析电子政府发展对公共决策体制的效用。
传播学家麦克卢恩曾经说过,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的确,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力量之中,技术的发展无疑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力。工具机革命“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而工业革命“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样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志我们进入信息社会和信息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方式。电子政府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打破传统行政机关的物理组织界限,革除传统的层层关卡申报和审核的作业流程,整合和贯通政府部门之间交流渠道,满足了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带来的多元化价值体系给公共决策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在多元的利益主体问求得利益的协调和均衡提供了一种新的政府架构,为公共决策体制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空间。网络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在对政府管理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可能的消极影响。政府体系应该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信息的挑战,选择适当的电子政府发展战略和公共决策创新回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