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惨童年到学徒生活,从走出北京到遇上良师,张寿臣历经艰辛,终于成为相声大王,成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本书作者系张寿臣之长子,他以亲身所历所闻及独有的视角概述了张寿臣先生的艺术和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相声名家张寿臣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立林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悲惨童年到学徒生活,从走出北京到遇上良师,张寿臣历经艰辛,终于成为相声大王,成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本书作者系张寿臣之长子,他以亲身所历所闻及独有的视角概述了张寿臣先生的艺术和人生。 内容推荐 相声艺术家张寿臣先生是相声发展史中的一座里程碑,是相声艺术的集大成者,他为相声艺术的中兴和传承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本书作者系张寿臣之长子,他以亲身所历所闻及独有的视角概述了张寿臣先生的艺术和人生。该书内容丰富多彩,史料真实可信,具有一定的认知性和趣味性,同时也为相声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 目录 序 /姜昆001 一、家世溯源 /001 二、悲惨童年 /011 三、学徒生活 /029 四、走出北京 /041 五、学无止境 /059 六、自强自尊 /069 七、又遇良师 /077 八、中年丧妻 /087 九、相声大王 /095 (一)五大王 /096 (二)为刘宝全“攒底” /099 (三)“现挂”和应变力 /102 (四)为相声添产业 /111 (五)进步的思想 /119 (六)丰富的知识 /124 (七)高超的技艺 /127 (八)高雅的格调 /133 十、舞台上下 /137 (一)豪爽仗义的张学良 /139 (二)谦恭平和的张学铭 /146 (三)书法大家孟广慧 /147 (四)孙家和李家 /149 (五)津门名医刘炳彝 /152 十一、德艺双威 /155 (一)长幼有序 /156 (二)爱护晚辈 /158 (三)义重如山 /159 十二、桃李天下 /163 (一)名徒常宝垄 /165 (二)友徒刘宝瑞 /169 (三)高徒冯立樟 /170 (四)贵徒叶利畔 /171 (五)“反徒”康立本 /176 (六)儿徒于世德 /179 (七)小徒田立禾 /183 十三、位卑忧国 /187 (一)会见吉鸿昌 /188 (二)拒去日本 /191 (三)小垫话引出的故事 /194 十四、身陷魔窟 /199 十五、启明茶社 /205 十六、济南之行 /209 十七、又回天桥 /215 十八、《山西家信》 /221 十九、改说评书 /225 二十、戒烟情结 /231 二十一、步入新生 /237 (一)生活稳定 /239 (二)忘我工作 /241 二十二、单口相声 /245 二十三、卓见高识 /251 二十四、爱国爱教 /257 二十五、重返故乡 /265 (一)前门饭店小记 /266 (二)见到毛主席 /267 (三)逛天桥巧遇老魏 /269 (四)有趣的误会 /271 二十六、光荣退休 /275 二十七、“文革”之中 /279 二十八、寂然离世 /285 二十九、身后辉光 /291 (一)父亲的著述 /292 (二)父亲的音像 /293 (三)有关父亲的文章 /293 附:张寿臣先生谈表演相声的经验 /299 试读章节 父亲从生活的低谷中走出,他深刻地了解艺人的处世之艰、生活之难。因此,他以“达则兼济天下”为训,尽其力帮助同行们解难。其侠风义骨、古道热肠的几则故事,在艺人之中广为传颂。 天津有一位相声老艺人冯子玉,父亲首次步行来天津时曾在冯子玉掌穴的场子里联过穴,得到冯的关照,父亲很感激他。成名后收冯之二子立樟为徒,倾心授艺。 冯子玉是一位吃了上顿不管下顿的艺人生活方式的典型,有一年,冯子玉欲去东北卖艺,可是手无分文,连去东北的路费都没有,无奈,只好来找父亲借钱。 当时,父亲手头拮据,也没有钱借给冯子玉,可是又不忍冯空手而回,说:“这么着吧……”随手将衣箱打开,取出一件皮袄交于冯,说:“你把皮袄当了,钱你拿走当路费,当票给我留下,冬景天我再去赎吧。” 天津还有一位相声艺人李少卿,纯天津人,可是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北京话,擅演单口相声,父亲对他的评价很好,说:“李少卿的北京话,北京人也分不出真假。他说的《柳官上任》比我好。唯一的缺点是不抬头,可惜买卖没出来(即没有大的成功)。” 父亲爱其才,怜其不达,喜欢和他交谈往来。后来,李染毒瘾,父亲还经常接济他。可是,李少卿需求帮助时,总是以串门名义,从不言钱。必待父亲主动询问,他才道出他的困难,而且接钱便走,从不言谢。父亲见其性格耿直,不仅不嗔怪,反而更加喜欢他了。 有一次,李少卿来了,父亲知其意,心中想:这回跟你开个玩笑,你不主动说要,我也不说给,看你怎么办。结果,两个人从早九点开始聊天一直到中午,李仍然不提钱,也不提自己有为难的事。此时,午饭已熟,李竟起身告辞,父亲见状,忙拦住李少卿,说:“兄弟,我算服你了,坐下坐下,先吃饭,吃完了饭有什么困难再跟我说。” 父亲和艺人崔子明之间的一段故事,更能说明父亲的为人和仗义。 李氏丧后,父亲续娶王氏,婚庆之日,贺客盈门。众位贺客之中,有一人引起大家的议论:“崔子明怎么来了?他从来不掺和事啊?…‘是啊,崔子明,有名儿的抠门儿,怎么还给寿臣提了一份厚礼哪?”有好事者去问父亲,方知个中原委。 崔子明,艺名老倭瓜,著名的滑稽大鼓演员。崔之为人极其安分耿直,他以卖艺为生,从不以攀缘取胜,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自家有事,不知会别人,他人有事,也不参与。因此,在部分艺人中,落个抠门儿的形象。 父亲和崔子明,都是杂耍(曲艺)演员,只是同台演出,本没有交往的。他们之间的交往,应从堂会说起。父亲出堂会,概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受经纪人(中介)的支配。只有前文提到的洋灰李家的老太太特殊,她非张寿臣不用,因此,凡赴李家堂会,父亲则以经纪人兼演员的身份出现。P159-160 序言 张寿臣先生可是中国相声界的一位大家。行内行外没有不服他的。我没有见过他,但是总觉得和他特别熟,因为几乎每一位前辈都和我讲过他的故事。 马季老师说,他见张寿爷的时候,心里打鼓,因为听说这老头特别的厉害。他是跟着侯宝林老师一起去的,侯宝林那么大的“万儿”,见张寿臣先生毕恭毕敬,张寿爷让坐才敢坐下,而马季他一直在侯宝林身后站着。 侯宝林师爷曾跟我说:“张寿臣老开始看不惯我表演相声加时代歌曲,说我是唱相声的,不是说相声的。后来,我的演出效果好,他改变了看法,和别人说: ‘要唱,照宝林那么唱!’认可了我对相声的改革。” 前辈们对于张寿臣先生的敬仰溢于言表。 为什么呢?是什么样的作为和贡献使张先生深受中国相声界爱戴呢? 张寿臣先生是一位贤人,他明大理。他知道要使相声这门纯民俗的口头说唱艺术走进殿堂,附庸雅艺,必须脱胎换骨,向文化靠拢。 张寿臣先生是一位学者,他除去在相声创作中引经据典以外,有些作品则纯粹是对前人的经典进行演绎和再现。 张寿臣先生还是一位舞台艺术实践者。他最烦人说“糊涂相声”,最不喜欢相声演员格调低下。他说:“在传统相声里,我腻歪《梦中婚》这块活,过去‘万人迷’使的时候根本不怎么花哨,以后不少人一‘加工’,简直是‘各有所妙’,说起来眉眼乱飞,怪声怪调,丑态百出。谁在生活里追求花哨事儿,谁就在段子里添油加醋。我绝不是说这个段子不能够整理上演,我只是想借这个说演传统相声,对这样演和那样演不单纯是个演出技巧问题,而是联系到演员思想本质的。”听,这就是张寿臣先生的追求,五十年代初期说的,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中国相声自从有了张寿臣先生,格调升高了,地位提高了,用旬时髦的话说,开始和文化接轨了。 所有的相声艺人都看到了张寿臣先生改造相声以后,相声艺术登上了一个台阶,所以,都服了这位老先生。 浸透在表演艺术当中的文化是一种潜质,没有人甘心愿意没有文化。但是内在浅薄没有玩意儿,外在就无文化可言。传统相声艺术游弋于街头地摊,活跃于市民的茶馆酒肆之中,迎合市俗需要,追求廉价笑声,瑕瑜互现,为的是讨几个钱养家糊口。学这“混饭玩意儿”的,教这“混饭玩意儿”的,都不识几个大字,也无从谈什么文化追求。但这只是相声艺术队伍的一方面。必须承认,从相声受大众欢迎,成为“玩意儿”的时候起,就有不“随波逐流”的,就有不“甘于现状”的,就有把“下九流”的“玩意儿”当艺术来追求的贤者和智人。虽然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者,或是“有闲及有钱”阶级。但是,他们在为自己钟爱的“玩意儿”抬高地位,寻新出路,建新平台。这同样是相声队伍的另一方面,而且是一个大方面。 谁看不起咱?有文化水儿的人!因为什么看不起咱?说的东西俗,没“滋味儿”!——得,就从这儿下手,提高文化品位,讲究段子的格调,搞雅俗共赏的“玩意儿”。 《揣骨相》、《哏政部》、《夸住宅》脱颖而出;《永乐大典》、《笑韵》里取材,演绎出《三近视》,民间传说中集萃,道出《日遭三险》,刻画出《糊涂县官》。 张寿臣先生会的多,领会得深,带头走改造旧相声的路,地摊上的“活”,经过他“规制拾掇”,成了传统相声的精品,老活有了新意,新作文化品位明显,在张寿臣先生这一代,他成为明显的、实实在在的承上启下的突出代表。 曾经多次读过张先生的相声、笑话、故事书籍,每一次都感到读的是中国民族民俗幽默喜剧的文学作品。 张先生是集大成者,中国相声界为有这样的先人而自豪。作为晚辈只有顶礼膜拜,潜心用功,唯继承他的务实求正的批判理念,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为己任,才可以谈中国曲艺艺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保护和发展。 姜 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