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把古老的茶文化诠释出现代含义,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中国茶的健康氛围中来,同时,也直面越来越多的茶界功利行为,廓清茶的本义,剥离不法茶商蒙蔽在茶上的伪概念、伪讲究、伪科学,让更多的人品到茶的真味。品茶是一种生活,一种休闲的工作方式,让健康文化的茶饮伴随着我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喝遍好茶/品茗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吕玫//詹浩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把古老的茶文化诠释出现代含义,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中国茶的健康氛围中来,同时,也直面越来越多的茶界功利行为,廓清茶的本义,剥离不法茶商蒙蔽在茶上的伪概念、伪讲究、伪科学,让更多的人品到茶的真味。品茶是一种生活,一种休闲的工作方式,让健康文化的茶饮伴随着我们。 目录 A 安化松针…………………1 安吉白茶…………………3 安吉白片…………………6 B 白毫乌龙…………………8 白毫银针…………………10 碧螺春……………………13 D 大佛龙井…………………18 大红袍……………………20 得雨活茶…………………24 滇红………………………27 顶谷大方…………………30 冻顶乌龙…………………33 都匀毛尖…………………36 E 峨眉毛峰…………………39 峨蕊………………………41 恩施玉露…………………44 G 高桥银峰…………………47 古丈毛尖…………………49 顾渚紫笋…………………51 H 华山银毫…………………54 黄金桂……………………56 黄山毛峰…………………59 霍山黄芽…………………62 J 建德苞茶…………………65 江山绿牡丹………………67 金奖惠明…………………69 井冈翠绿…………………72 径山香茗…………………75 敬亭绿雪…………………78 鸠坑毛尖…………………80 九华佛茶…………………82 君山银针…………………85 K 开化龙顶…………………88 L 崂山绿……………………90 六安瓜片…………………93 庐山云雾…………………97 绿杨春…………………100 M 毛蟹……………………102 蒙顶甘露………………104 闽北水仙………………107 莫干黄芽………………109 N 宁红工夫………………111 P 平水珠茶………………113 Q 祁红……………………116 千岛玉叶………………119 S 上饶白眉………………121 舒城兰花………………123 双井绿…………………126 松阳银猴………………129 T 太平猴魁………………132 铁观音…………………134 屯绿……………………138 W 望海茶…………………143 文山包种………………145 乌牛早龙井……………148 武夷肉桂………………151 婺源茗眉………………153 X 西湖龙井………………155 香菇寮白毫……………159 信阳毛尖………………161 休宁松萝………………165 Y 雁荡毛峰………………168 阳羡雪芽………………171 雨花茶…………………174 云南普洱………………177 Z 竹叶青…………………182 附录:绿茶类别………185 普洱茶类别……………187 红茶类别………………188 后记……………………191 试读章节 由于历史悠久,名茶难免会有一些美丽的神话传说以增加其神秘韵味。太湖一地,也流传着许多关于碧螺春的美丽传说,其中以碧螺春由来的故事最为人传颂。 很久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个美丽的姑娘叫碧螺,隔水相望的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小伙子叫阿祥,阿祥深深地爱上了碧螺。后来,太湖里出现了一条恶龙,它要太湖人民每年送一对童男童女供它奴役,还要碧螺做它的妻子,如果不答应,它就要刮恶风,下暴雨,掀巨浪,让太湖人民不得安宁。 阿祥决心要杀死恶龙,于是一人一龙展开一场天昏地暗、地动山摇的搏斗。结果阿祥杀死了恶龙,但自己也因流血过多昏迷不醒。碧螺踏遍洞庭,寻找草药。有一天,姑娘发现一棵小茶树,在早春寒冷时节却长出了许多芽苞,茶树周围有许多暗红色的血迹。姑娘知道这是由于阿祥鲜血滋润的结果。她怕茶树冻坏,便用自己的嘴把芽苞一个个含一遍。清明过后不几天,小树长出了第一片嫩叶。姑娘采下几片嫩芽,泡在水里送到阿祥嘴边。一股醇正而清爽的香气,一直沁入阿祥的心脾。本来水米不进的阿祥顿觉精神一振,一口气把茶喝光,紧接着就伸伸腿伸伸手,恢复了元气。碧螺一见阿祥好了,高兴异常,她把小茶树上的叶子全采了下来,用一张薄纸裹着放在自己胸前,让体内的热气将嫩茶叶暖干。然后拿出来放在手中轻轻搓揉,泡茶给阿祥喝。阿祥喝了这茶后,居然完全恢复了健康。可是,碧螺姑娘的元气全凝聚在了嫩叶上,她带着甜蜜幸福的微笑死去了。阿祥悲痛欲绝,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顶上。从此,这儿的茶树总是比别的地方的茶树长得好。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乡亲们便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现在市面上的碧螺春很多,不过,真正好的碧螺春还应该是苏州东山的出品。东山是太湖主要风景区之一,由东山半岛和十八座岛屿以及渡村、浦庄、横泾镇的景点组成。东山盛产白沙枇杷、乌紫杨梅、银杏、板栗和碧螺春茶。游东山寻碧螺春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去探访——东山的古刹紫金庵。这里以半壁罗汉塑像闻名海内外,十六尊罗汉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相传是塑像名家雷潮夫妇鬼斧神工的杰作。紫金庵又名金庵寺,在苏州西南郊东山镇西卯坞,始建于唐代。紫金庵的十六尊罗汉像不同凡响,享誉天下。每尊罗汉姿态生动,比例适度,容貌各异。尤其是其中对衣褶和布料的塑造手法,把丝绸的感觉表现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罗汉堂后面的楠木厅堂“净因堂”,全用楠木建成,俗称楠木厅,今已辟为吴县文物陈列室。堂前的金桂、玉兰,相传已植800多年,原木已死,后枯树发芽,现在看见的已是第二代了。“香林花语”的楹额,对庭院环境起了画龙点睛作用。“听松堂”是紫金庵憩息与品茶的处所,临窗而坐可听松涛之声。P13-15 序言 天下茶人是一家。在我们这群爱茶人中,詹皓、吕玫两人是比较少有的一对夫妻,两人仿佛生来就跟茶有缘分。詹皓的老家在婺源,一个叫岭脚村的风水宝地。当年婺源的徽商,就是从岭脚村翻浙岭,经休宁,到屯溪,把婺源茶叶带向全国的。十多年前,詹皓的父亲也在上海南京东路上经营着一家生意兴隆的老字号茶叶店。吕玫生长在黄山市,从小就等于浸泡在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的氤氲香气里。他们的家乡旧时都属于徽州,那是中国产绿茶的黄金三角地带,而他们两人的相识相知,也是从一起旅行时的一袋龙井茶开始的。 这都是我听他们两位说的故事,我和他们两位的相识,也是始于茶。2002年,他们为了《新闻晚报》上一个叫“悠闲”的专栏,来我衡山路的店里采访。记得当时我演示了一回茶道。那次喝的铁观音,是我亲自开车从福建安溪深山里搜来的。没想到他们一喝就觉出了不同,而那天我关于茶和水的哲理也引出了他们的莫大兴趣。那时,他们的第一本茶书《茶叶地图》已经上市。 来我这里的文字工作者不少,写过书的,也不算稀罕,但我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这本《茶叶地图》因为有创意,并且实用,一下子成了茶书中的畅销品种(茶书能畅销,十分罕见),并由此带出了出版界的一股“地图风”。而我呢,那段时间正醉心于茶、水、沏、器四者关系的研究,茶楼开出来,有满足日常客人的口味需要,还要有人生哲理的引导,这样的茶楼开得才有意思。詹皓、吕玫大概马上识破了我的心思,他们说,上海开茶楼的老板不少,像你这样追求文化品位与思考的老板太少,就算是恭维,也恭维到了点上。于是我们常在一起切磋茶道和人生。 唐韵茶坊开了四五年,在上海的两个地铁口附近有了分店,店的面积、规模已然是同城同行里的翘楚,但我始终在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喝茶? 现代人,早就可以在家里满足一切关于喝茶的基本需求,但茶楼的存在,而且愿意泡茶馆的人日渐增多,就给我们指出了另一种巨大的需求空间。人们在茶楼里,可以会友,可以谈判,可以约会,可以聚餐,一切都是在极端自在的气氛中进行。尤其,现代人工作繁重,他一定需要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工作的延续,比如聊生意,聊市场,供需见面,节目策划,哪怕办公室政治,哪怕商战风云际会,都可以在茶楼里举重若轻,谈笑间灰飞烟灭。 所以唐韵茶坊里,备有铁观音、安吉白茶(我取名为国色天香)、黄金桂、龙井、碧螺春、普洱等各类名茶,以及润肠、安神、养心、冠心茶等各款保健茶,希望我的客人都能选择到适合每一时口味、每一种心情和每一次见面的茶品。 詹皓、吕玫两位对茶的进境,也随着唐韵茶坊的兴盛愈发不可遏制,他们大概从中悟出了现代人的需求和困惑,他们博览群书,遍访名茶,很快他们的第二本茶书《喝茶儿女到江湖》又面世了,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行走文学式的另类茶书。在此书同样获得极大成功的同时,我们面对茶文化的整合话题和理念也就愈发接近,由此派生出了2004年唐韵茶坊一系列的茶文化举动。 该年中,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博览》杂志和唐韵茶坊一起,开办了一个公益性质的“唐韵讲坛”,这个讲坛旨在将文人学者请进来,同爱好者们一起对中国茶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与思考,在“高朋满座,高谈契阔”的氛围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茶文化知识。讲坛由中国最著名的茶叶学者主讲,詹皓、吕玫义务担任了讲坛对讲入,浙江大学的龚淑英教授作为唐韵讲坛首位主讲人,“认识绿茶”的讲谈回答了喝茶爱好者的许多疑问。尔后,唐韵讲坛连续专程拜访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德高望重的王家扬王老、台湾普洱茶协会会长邓时海先生,以及《茶博览》杂志主编阮浩耕先生。在我们一次又一次聊天,一次又一次的业内人士拜访当中,詹皓、吕玫的新书轮廓就渐渐成形。作者自己也说:“在唐韵茶坊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里,我们对茶的魅力体会日深。”这两位都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业内高手,有了深刻的体会,又有着同龄人少有的对茶的因缘际会,对茶文化的执着和悟性,终于磨砺出了两本新书《喝遍好茶》和《喝茶不倒问》。他们的想法是把古老的茶文化诠释出现代含义,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中国茶的健康氛围中来,同时,也直面越来越多的茶界功利行为,廓清茶的本义,剥离不法茶商蒙蔽在茶上的伪概念、伪讲究、伪科学,让更多的人品到茶的真味。这也是我经营茶楼的主旨,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品茶是一种生活,一种休闲的工作方式,让健康文化的茶饮伴随着我们,为此两位作者又于2005年春推出《喝遍好茶》和《喝茶不倒问》,这也算是为中华茶文化之崛起尽点滴之力吧。 是为序。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唐韵茶坊创办人 后记 《喝遍好茶》是一本迟来的书了。 怎么讲呢?这个书名缘起于2002年春,在我们出版第一本茶书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名字,据当时出版社的编辑告诉我们,就凭《喝遍好茶》这四个字在当年的图书订货会上就产生了1000多本的订量,让我们十分鼓舞。不过,后来在成书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书中的内容主要是根据产茶的省份来展开的,所以还是用了《茶叶地图》这个名字。 从2002年上市以后,《茶叶地图》连印三次,销量达到16000本,至今还在细水长流地良性销售中。2003年我们再接再厉出版了全彩印刷的《喝茶儿女到江湖》,这是一本较为私人化的书,将我们几年来喝茶的经历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总结,承蒙《申江服务导报》、《上海壹周》、《新闻晚报》等主流综合性报纸的青睐,均进行了详细报道。 就这样,我们跟茶的缘分算是没完没了了。 “品茗”系列丛书一直在我们的心里酝酿着,因为在我们出版了两本跟茶有关的书之后,我们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喜欢喝茶。从文化的角度,从健康的角度,从鉴赏品饮的角度,他们从自己不同的角度出发,把一个个的问题抛向我们,而我们在想尽办法答复他们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我们这两本书的第一位“读者”仇灵隽先生,他对我们的提醒和建议也十分珍贵。 随着整个冬季我们进行《喝遍好茶》和《喝茶不倒问》的整理写作工作的进行,我们发现,中国茶的种类真是够多的,关于茶的学问也浩瀚如海。在《喝遍好茶》中我们详细介绍了66种名茶,这些大多是我们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其中的泡茶提醒部分的感觉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经验,欢迎茶友一起切磋。在《喝茶不倒问》中我们对买茶、品茶以及茶与健康的问题也一一进行了探讨。文字看起来不少,可是没说清楚的地方一定还有不少,在这里先向大家表示歉意,更欢迎您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指出我们的不足,让我们得到进步。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浙江大学的龚淑英教授、《茶博览》杂志的阮浩耕老师、上海茶叶协会的刘启贵老师、来自台湾的邓时海先生以及德高望重的王家扬先生。在跟这些茶坛前辈的交流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对茶叶的感情也越来越切入到血脉中去,无法撇清了。还有一位需要特别感谢的人是唐韵茶坊的唐恒祥先生,是他广泛的人脉关系使得我们能与这些前辈进行交流,同时,唐韵茶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图片资料用于两书的排版装帧,在此一并鸣谢。 茶叶的孕育是在冬季,只有在冬季好好积累了精神,春天的时候它才会好好伸展出幼嫩肥壮的芽叶,我们的这两本书也是在冬天的寒冷中秉烛夜战而成的,希望在这个春天也能伸展出更多的对大家有用的文字来。 文字记录了我们跟茶接触的过程,我们愿意与你分享。maybl@263.net,这个邮箱等待你的来信。以茶会友,在友情的陪伴下品茶,四季便都有了春天的味道了。 吕 玫 2005年3月新茶上市前于上海西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