诅咒解除之后,魔鬼再现人间……神魔之争,“疯女人”大战“老女巫”,鹿死谁手?国家之仇,“活死人”与“死活人”血拼“魔鬼部队”,慷慨悲歌!——《灵魂骑士》——魔幻科幻双科大师的经典之作,荣获2004’魔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它将惊悚、悬疑、阴谋、悲壮、幽默完美融合,是一部老少皆宜的英雄主义的魔幻史诗,也值得多数图书馆收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灵魂骑士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路易丝·麦克马斯特·比约德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诅咒解除之后,魔鬼再现人间……神魔之争,“疯女人”大战“老女巫”,鹿死谁手?国家之仇,“活死人”与“死活人”血拼“魔鬼部队”,慷慨悲歌!——《灵魂骑士》——魔幻科幻双科大师的经典之作,荣获2004’魔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它将惊悚、悬疑、阴谋、悲壮、幽默完美融合,是一部老少皆宜的英雄主义的魔幻史诗,也值得多数图书馆收藏。 目录 比约德与《灵魂骑士》 ——兼译序 主要人物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 第二十八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伊斯塔在门楼上方的垛口间向前倾着身体,苍白的双手按着质地粗糙的石头,瞧着最后一群参加葬礼的人离开下面城堡的大门,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他们的马蹄蹭在鹅卵石上,发出刺耳的声音,人口处的拱形圆顶里回荡着他们的道别声。在众多人当中,她的哥哥——热心的保西亚省长、他的家属以及扈从是在牧师们完成了葬礼和入葬仪式整整两个星期之后最后离开的一批。 第·保西亚还在认认真真地对城堡管家塞·第·费雷奇作交待。他跟在他的马镫边上,阴沉着脸朝上看着,肯定是在洗耳恭听最后的叮嘱。省长遗孀最后二十年的漫漫岁月是在瓦伦塔度过的,在此期间,她一直由忠心耿耿的第·费雷奇侍候。城堡和要塞的钥匙在他臃肿的腰间闪闪发光。她母亲的钥匙原来是由伊斯塔收拾掌管的,后来被移交到了她哥哥的手上,与之一起移交的还有显赫的贵妇人之死所牵涉到的一切其它文契和财产清单。他没有把钥匙交给他的妹妹,而是交给了心地善良、年事已高、忠诚不二的第·费雷奇。这些钥匙可以把危险挡在门外……而且,如有必要,可以把伊斯塔锁在门里。 你知道,这不过是习惯而已。其实,我已经不疯了。 她并不想要她母亲的钥匙,也不想过与钥匙一起离去的她母亲的生活。对自己想要什么她几乎一无所知。她知道的是她害怕什么——害怕被那些爱她的人关在什么黑暗而又逼仄的地方。敌人可能会因为厌倦职责而疏忽大意,玩忽职守,但爱从来不会有所动摇。她的手指不安地在石头上摩擦着。 从密集的红瓦房顶上看过去,第·保西亚一行一路纵队而行,走下山去,穿过小镇,很快从她的视线中消失了。第·费雷奇转过身来,疲惫地走进大门不见了。 寒冷的春风吹起伊斯塔的一绺暗褐色头发,拂过她的脸颊,挂在她的嘴唇上。她皱起眉头,把头发塞进头上细心编成的辫子里,扎得紧紧的头发拉得她的头皮发疼。 两周来天气温暖,但这为时已晚,再也无法安慰因伤病卧床不起的老妇了。要是她母亲没有这么年迈,断骨愈合要快得多,肺上的炎症也不会这么久治不愈。要是她不是这么弱不禁风,从马上摔下来或许原本不会摔断骨头。要是她没有那么一意孤行,或许在她这个年纪她根本不会骑上那匹马……伊斯塔低头一看,发现手指淌血了,急忙把手指藏到裙子里。 葬礼上,诸神显灵,以示老夫人的灵魂已经被夏之圣母体面地带走,这也正好遂了人们的心愿。看来,即便是诸神也不敢不遵从她对礼节的要求。伊斯塔想象着年迈的省长夫人对上苍颐指气使的样子,露出了一丝冷笑。 这么一来,我终于孤身一人了。 伊斯塔思量着那份寂寞的真空及其惨重的代价。丈夫、父亲、儿子、母亲,他们都一个接一个先她而去,进了坟墓。她的女儿进了查里昂王室,可那与进了坟墓没有什么两样,她高高在上,回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与那些已经埋到地底下的人一样,即便有五位神的意志,也回不来了。 我肯定完了。从前的她完全受制于这些身份,而如今一切都已经功德圆满。想当初,她曾经是父母的女儿。接着,是声名显赫、命途多舛的伊阿斯的妻子,她子女的母亲,最后是她母亲的管家。这下好了,现在她什么也不是了。 当我不再为我的生命之墙所围困之时,我是谁?当他们全都归于尘土、化为乌有时,我是谁? 是啊,她还是谋害第·鲁特兹的凶手,是那个小小的秘密团体中现在惟一还在世的人。当初她把自己变成了杀人犯,如今依然还是杀人犯。 她又在垛口间俯下身去,石头摩擦着淡紫色的宫廷丧服的衣袖,绊住了它的丝线。她的眼睛顺着晨曦中的路看过去,先是下面的石头,顺着往山下去,穿过小镇,越过小河……然后是什么地方?人们说,路有千万条,条条归一条。路是陆地上的一张硕大的网,分了又合,合了又分。条条路都有去有回。人们就是这么说的。我要的是一条不归路。P1-3 序言 路易丝·麦克马斯特·比约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科幻、奇幻小说作家。她1949年11月2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市。1971年10月9日,她与约翰·费雷德里克·比约德结婚,生有一男一女,1992年与丈夫离婚。比约德1968至1972年期间曾就读于俄亥俄州立大学,但并没能毕业。其间,她频繁转换专业,先后学过英文、生物、制药以及教育,但她真正感兴趣的还是文学创作。 比约德于1982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在1986年以《荣誉的碎片》一举走红美国文坛,这是她著名的迈尔斯·弗尔科西根世家系列科幻小说的第一部。2002年开始,比约德主要从事奇幻小说的创作,其中有《精神指环》(2002)、《查里昂的诅咒》(2002)、《灵魂骑士》(2003)以及《圣猎》(2005)。除此以外,比约德还著有多部小说集,其中的一些短篇也与迈尔斯·弗尔科西根世家系列有关。比约德的作品繁多,颇受读者的青睐,也为她赢得了无数荣誉。她先后十五次得到雨果奖以及星云奖的提名,其中获得四次雨果最佳小说奖(《弗尔游戏》、《巴拉亚》、《镜舞》、《灵魂骑士》)、一次星云最佳小说奖(《自由落体》)、一次神话创作奖(《查里昂的诅咒》),中篇小说《悲恸的群山》同时被授予雨果中篇小说奖和星云中篇小说奖。 比约德的小说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迈尔斯·弗尔科西根世家系列为代表的科幻小说,第二类是以《查里昂的诅咒》为代表的奇幻小说。这两类小说在一般读者看来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人文精神上来说,两者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科幻小说是在理性基础上通过文学想象对人类命运和生存的探索。奇幻小说则正好走了相反的道路,它充分利用想象力,把人物置于一个非真实的主观精神世界里,既为读者提供不可思议的愉悦,又严肃地观照我们的现实世界。从世界文学的传统来看,奇幻小说与希腊罗马神话、史诗《贝尔武甫》、但丁的《神曲》,甚至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是同源的。尤其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奇幻小说是对十八世纪以来理性哲学的反拔和逃逸,也是哥特式小说在现当代的继续发展,是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用《灵魂骑士》主人公伊斯塔的内心独白来说:“你无法用理性挡住黑暗。你得用火才行。”其中,象征着精神力量的“火”才是照亮人们心灵黑暗的明灯,理性无法替代精神。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戴安娜·帕克逊认为:“在《灵魂骑士》中,比约德借助于奇幻体裁,创造了一则灵与肉的冒险故事,从中我们懂得桑榆未晚爱长存,勇气可贵处处在。” 《查里昂的诅咒》和《灵魂骑士》同属奇幻小说。前者是一部政治性奇幻小说,其主要人物是卡扎里尔大臣。他曾经是查里昂的一名士兵,由于被人出卖,沦为奴隶。多年之后,他设法逃回他所效忠的祖国查里昂,成为亲王妹妹的私人秘书,并从此开始卷入一场又一场错综复杂的政治阴谋。邻国金色元帅利用巫术入侵查里昂,威胁到王室政权,卡扎里尔被逼加入到抗击敌人巫术力量的斗争之中。 从表面上看,《灵魂骑士》是《查里昂的诅咒》的续篇,其主要人物伊斯塔曾经出现在前一部小说里,而且其故事情节也发端于前一部小说。但是,《灵魂骑士》不仅在政治性上大大淡化了,而且在主题上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灵魂骑士》更多地关注心灵和精神。小说的叙事角度从卡扎里尔的男性视角转化为伊斯塔的女性视角,从权力斗争转化为灵魂的救赎和女性自我属性的追求。故事的主人公是先王遗孀、当今女王的母亲伊斯塔。金色元帅入侵期间,封莎国王动用咒语击败了敌人,但查里昂王国也因此陷入咒语的笼罩之中。后来,伊斯塔受到神启,与她的丈夫伊阿斯国王以及他的宠臣兼同性恋对象第·鲁特兹大臣一起举行秘密的驱巫仪式,结果第·鲁特兹在仪式中丧命。伊阿斯国王为了逃避政治责任,散布大臣因叛国罪而被判处死刑的谣言,同时又放出风声,暗示大臣与王后伊斯塔有染。伊斯塔因此而发疯,并被囚禁在瓦伦塔的城堡里。《灵魂骑士》一书中的“灵魂骑士”即指伊斯塔,故事开始时,伊斯塔已经被释放三年之久,正逢母亲去世。她站在城堡上,看着吊丧的人们纷纷离去,不禁渴望起外面的世界来,并趁着仆人们不注意,逃出城堡:不久之后,伊斯塔不顾人们的反对,以朝圣为名,带着一小队人马踏上漫漫征程。她的随从中包括费尔达和福埃克斯兄弟所率领的圣女教会卫兵、私生子教会宗教向导第·加逢牧师以及临时安排做王后侍女的邮差姑娘丽丝。他们上路后不久,福埃克斯被熊魔附身,伊斯塔一行也被邻国伊布兰散兵所俘获。后来,伊斯塔被第·鲁特兹大臣的私生子阿希斯侯爵所救,并随他来到波里福斯城堡。在那里,“疯女人”伊斯塔与“活死人”阿希斯、“死活人”伊尔文、阿希斯的夫人卡蒂拉娜,同伊布兰的吉恩公主所指挥的魔鬼展开了一场生与死、灵与肉的较量。 奇幻小说《灵魂骑士》与比约德的其它作品一样,具有三大特点。第一,故事情节曲折,节奏舒缓,语言晓白、流畅,对话机智、幽默。现试举一例说明。第一章中先王王后伊斯塔独自一人逃出城堡,被追上来的城堡总管第·费雷奇截住,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白: 第·费雷奇走近她身边时,看着他那通红的脸上流满了汗,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一阵内疚刺痛了她的心。“王后!”他大声喊道,“夫人,你在这荒郊野外干什么?”为了抓住她的手,凝视她的脸,他几乎从马鞍上翻滚下来。 “城堡的伤心事令我生厌。我决定到春天的阳光下走走,找点儿慰藉。” “夫人,你已经走了五英里!这条路对你很不适合——” 是啊,我不适合走这条路。 “没带侍从,没带卫兵——五神啊,你得为你的尊贵地位和你的安全想想!要为我的花白头发着想!你这么做是把一切都本末倒置了。” “我真心地对你的花白头发表示道歉,”伊斯塔真有点后悔地说,“它们不该为我的这番辛苦而费心,也不该有劳你身体的其余部分,好心的第·费雷奇。我只是……想要走走。” “下一回请告诉我,由我来安排——” “我自己会安排。” “你是全查型昂的先王遗孀,”第·费雷奇坚定地说,“你是伊塞尔女王的母亲。看在五神的分上,你不能像一个村姑一样蹦蹦跳跳就出门。” 在这段对话中,伊斯塔和第·费雷奇之间表面上维持着主仆关系,后者对主子表现出谦恭而又奴性的关心态度和举动,前者则摆出咄咄逼人的架势。一个说“下一回请告诉我,由我来安排”,另一个则说“我自己会安排”。但是,同样是这两句对白,实际上透露出主仆之间“本末倒置”的关系,因为伊斯塔没有人身自由,她的一举一动都得听第·费雷奇的安排。第·费雷奇对伊斯塔的关心实质上是对她的自由的限制。他所说的“尊贵的地位”、“安全”以及“我的花白头发”,这三者与伊斯塔对自由的渴望没有任何关系,相反,前两者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后面的“花白头发”云云不过是他倚老卖老,说来都是对伊斯塔自我个性的禁锢。伊斯塔当然对此心知肚明,但她又不敢直言相告,所以。她只能以调侃的口吻予以答复。 第二,作品充满着对人性的关怀。虽然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她的科幻小说,还是她的奇幻小说,都有小说本身独立的世界、时间和空问。这些故事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缺乏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宗教、神话、文化以及风俗。但是,外在价值体系的缺场并没有妨碍人物本质精神的完善,更没有使人物逃避精神和心灵的责任,相反却给予人物更大的发展空间,幻想的天地成了人物心灵的展示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比约德不是抽空幻想世界的真实内容,而是以另一个可信的却又没有历史记录的历史取代了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在《查里昂的诅咒》和《灵魂骑士》中,作者创造了一个包含了圣父、圣母、圣子、圣女以及巴斯塔德神(私生子之神)的五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仅五神都具有一般人性的特征,而且宫廷里的达官贵人也无异于凡夫俗子。事实上,巴斯塔德神、先王王后伊斯塔、间谍福埃克斯、阿希斯侯爵、邮差姑娘丽丝、牧师第·加逢等人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碰到的鲜活人物。 第三,人物性格刻画鲜明、生动,这是比约德作品的最大特色和一贯风格。比约德在创作中最关心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画。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主要人物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灵魂骑士》中伊斯塔桀骜不逊、不拘一格的性格最终使得她面临种种奇遇;卡蒂拉娜夫人自私、不服输的性格又使得波里福斯城堡陷入一片混乱。正因为如此,小说在两位女性一正一反的交锋之中情节不断展开、深化。同时,人物性格也使得比约德的作品读来生动有趣。福埃克斯的圆滑,丽丝的朴素、活泼,第·加逢的无能,阿希斯的骁勇以及骑士风范都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灵魂骑士》出版以来,获得了读者以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但是,也许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一样,奇幻小说被视为“小道”、“丛残小语”,评论界很少谈及它的文学价值以及它与美国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反叛关系。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这部作品,现择其要予以说明。 从体裁上来说,《灵魂骑士》兼具哥特式小说、侦探小说、传奇故事等特点。实际上,该小说继承了自爱伦·坡和霍桑以来的美国文学传统。在美国文学中,爱伦·坡开创了哥特式小说、侦探小说以及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他切断小说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把人物放在一个艺术真实的世界里显现审美的功能,给了情感、理性、心理以相对独立的审美空间。《灵魂骑士》也同样把人物置于一个脱离具体文化背景的世界之中,凸显人物的心理探索过程。虽然这是一部美国小说,但它与美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时代相分离,只是着重表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比约德在小说中以伊斯塔为叙事中心,表现了主人公伊斯塔的许多心理活动,而这些内心活动都是常人所能感受到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灵魂骑士》也继承了霍桑的传奇体裁。霍桑在《红字》中探索了海丝特的心理成长,而比约德在《灵魂骑士》中表现了伊斯塔的心灵之旅。如果说海丝特是清教文化下的抗争者,那么伊斯塔无疑是五神教的叛逆者。在《红字》中,海丝特的通奸行为早已过去,故事描写的只是通奸对她心理的影响,同样,在《灵魂骑士》故事开始之前,伊斯塔的罪孽(谋杀第·鲁特兹)也已经是往事,故事不过是由此而引发的心路历程。伊斯塔像海丝特一样,是性格刚强的女性。 从文化传承上来说,虽然《灵魂骑士》属于奇幻小说,故事本身与具体的历史和文化无关,然而,比约德所创造的这个奇幻世界却与现实世界具有内在的关联。小说所虚构的背詈明显地带有中世纪的文化氛围以及骑士文学的特点。不仅如此,小说中伊斯塔一行所经过的高原和平地还经常令人想起现代人的精神荒原意识。作者在人物的取名上多多少少透露出西方传统文化的底蕴。主人公伊斯塔(Ista)的名字就具有“明星”的意思,熟悉英美文学的读者可能会立即由此想到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的艾斯特拉(Estella)以及霍桑小说《红字》中的海丝特(Hester),这两个人物的名字与伊斯塔的名字一样都是“明星”的意思。再如,书中的英雄阿希斯(Arhys)在读音上很像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阿基里斯。有意思的是,阿基里斯的脚跟是他的致命弱点,而阿希斯的致命弱点是女人。小说中,阿希斯因为与伊布兰公主偷情而被他的夫人卡蒂拉娜误杀,并且,当城堡遭到包围时,他本可以成功突围,可偏偏在这时他碰到了一个女魔,因为手软而反遭其害。另外,与伊斯塔终成眷属的伊尔文(Illvin)也容易让读者想到特洛伊的别称“Ilium”或“Ilion”,进而联想到帕里斯抢夺美女海伦而引发的特洛伊战争。类似的,伊斯塔最初为阿希斯所动,最终却落入伊尔文的怀抱,在一定意义上也象征着伊斯塔在肉体和精神之间,抛弃了外表英俊的阿希斯,选择了心灵相通的伊尔文。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比约德和《灵魂骑士》既有对美国文学的继承,也有对美国文学的反叛。 比约德的文学创作道路与众多美国女性作家所走的道路相类似,其中最基本的一点是,女性必须为生计着想,说白了,写作是赚钱,是谋生,是生存。这在美国文学史上不乏其人,其中最具典型的应当是《小妇人》的作者路易丝·梅·阿尔格特。而且,奇幻小说往往是美国女性作家写作的重要体裁。同样以阿尔格特为例,她也与其妹妹合写过奇幻小说,这一点在《小妇人》中也有所反映。书中的乔(Jo)在圣诞节前就与另外三个姐妹一起演出过乔自己创作的《巫师的咒语》。同样,比约德也是为了经济原因而尝试写作的。 《灵魂骑士》是对“阁楼上的疯女人”传统的反叛。“疯女人”的形象在英关文学中几乎成了男权话语和男性写作的压迫对象。英国文学中,读者最为熟悉的无疑是((简·爱》中被关在阁楼里的罗彻斯特的妻子。美国文学中,前文提到的《小妇人》中乔就是一个躲在阁楼里写作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另外,美国黑人叙事作品中,还有哈利亚特·杰考布斯《一个黑奴女孩生平记事》中的林达,她为了逃避奴隶主的性骚扰,在祖母的阁楼上躲了七年之久。伊斯塔与这些女性人物相类似,被认为发了疯而关在瓦伦塔城堡多年。《灵魂骑士》开卷之初就说,城堡管家第·费雷奇腰间的钥匙“可以把危险挡在门外……而且,如有必要,可以把伊斯塔锁在门里”。接着就出现了伊斯塔的第一次内心独白:“你知道,这不过是习惯而已。其实,我已经不疯了。”这样,作品在开卷之初就构建一个疯与不疯、禁锢与逃跑的叙事框架。 《灵魂骑士》中另一个具有较强颠覆性的女性人物是卡蒂拉娜夫人,虽然她有点任性、自私,但她与伊斯塔一样意志坚强。她从来都不愿逆来顺受,她敢于冲破父亲的阻挠,克服与阿希斯年龄上的巨大悬殊,主动追求爱情。阿希斯死后,她为了留住阿希斯的肉体,与魔鬼达成协议,盗取伊尔文的灵魂之火维持她丈夫的生命,同时还想不顾一切为阿希斯留下后代,于是她利用魔力,趁伊尔文昏睡之际与他发生关系。这时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从来不要次好的。”这里,作者用“次好的”一词暗示了卡蒂拉娜的女性意识。莎士比亚曾在其遗嘱里把他的“次好的”床留给他的妻子安妮·哈瑟维。按莎士比亚时期的风俗,最好的东西通常留给子女,特别是儿子,而不是给妻子。把卡蒂拉娜的话与莎士比亚的遗嘱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卡蒂拉娜的这句话隐含着对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男性话语及男性写作的批判:女性不是次好的,也不要次好的东西。 比约德在《灵魂骑士》结尾处所影射的人类失乐园的故事也同样是对男女关系的重新调整。在《圣经》中,人类被逐出伊甸乐园,原因在于夏娃受撒旦的诱惑,违背上帝的旨令,自己先吃了园中的智慧之果,亚当在夏娃的引诱下也尝了禁果,与她一起堕落。《灵魂骑士》却反其道而行之,让伊尔文采了两个杏,然后由两人共同吃下,只是伊斯塔表现出夏娃一样的胆量,而伊尔文却有点胆怯。如果说,亚当与夏娃是吃了智慧之果而后知羞耻的话,伊尔文和伊斯塔却由吃杏果而走向了灵与肉相结合的新型两性关系。与常规的女性受诱惑不同,伊斯塔变被动为主动,因为在她看来,伊尔文是神赐的礼物:“她一边想着,一边把他拉到床上躺在她身边。夜晚温暖,既不需要被子,也用不着毯子。她让一只烛架上的蜡烛燃烧着,这样她才能更清楚地看到神赐的礼物。”由此可见,比约德有意让伊斯塔冲破性别的劣势,摆脱男性的控制,使其走上自我完善的心灵之路,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灵魂骑士”。 《灵魂骑士》终于翻译完毕,心里轻松了许多。记得年初接受翻译任务之前,看着四百多页的英文原著,恐惧的心理难以言表。其时,我刚刚结束了一本麦尔维尔小说的初稿翻译,正为译事的辛苦而感叹,并且多少次信誓旦旦,申明这辈子再也不做译书的苦差事了。但是,粗粗把原著浏览一遍之后,却被书中风趣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该书对美国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反叛所吸引。所以,轻易就违背了自己的誓言,立即投入到翻译中去了。翻译的过程中,我一直想说说自己对该书的看法,正好出版社来信,问我有无兴趣写点东西,放在书前,既算译者序,又兼导读,所以欣然接受下来。 翻译是译者的本分,所以不管有多少辛苦也不值得抱怨。作为译者,最大的心愿当然想把原著的意思尽量传达给读者。但这也正是译者的心病,译者到底理解了多少,又能表达多少,这都是难说的事。我自知译文中的舛误之处一定不少,所以还敬请读者多多原谅。 译者 2005年5月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凡是路易丝·麦克斯特·比约德的作品,一弄到手,我都只字不读过来。这是一位似乎正处在创作巅峰时期的优秀作家,读她的作品,真是赏心悦目……真的,难得有一本书会让我这么爱不释手……我急不可耐地一页页翻下去……全书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戴安娜·韦思·琼斯,畅销书《哈尔的移动城堡》的作者 本书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出,浪漫温馨,幽默诙谐,而又不乏机智之处……本小说文笔雄伟机巧,即便是不常读魔幻小说的人也会为之倾倒。 ——《VOYA杂志》 流行魔幻小说“迈尔斯·弗尔科西根世家系列”的作者在这部引人入胜的魔幻小说中展示了她高超的讲故事技巧和机智幽默的文笔,值得多数图书馆收藏。 ——《图书馆学刊》 我认为本书写得相当出色。伊斯塔是一个感人的人物。比约德所描绘的这个神奇的天地和宗教令人回味无穷,正适合展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阅读这本小说于我是一种享受,多处柳暗花明的情节变化令我惊羡不已。 ——里奇·霍顿,著名奇幻小说评论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