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所有的一切,可以说,都包容在《鲁迅全集》里,包容在他的全部的文字遗产中。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知识分子,了解鲁迅本人以及我们自己,正如郁达夫说的,阅读《鲁迅全集》是唯一捷径。而读文摘本或语录本,无疑是更简捷的。读《鲁迅语录新编》,通过鲁迅认识中国、通过鲁迅认识现代、通过鲁迅认识鲁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鲁迅语录新编 |
分类 | |
作者 | 林贤治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鲁迅——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所有的一切,可以说,都包容在《鲁迅全集》里,包容在他的全部的文字遗产中。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知识分子,了解鲁迅本人以及我们自己,正如郁达夫说的,阅读《鲁迅全集》是唯一捷径。而读文摘本或语录本,无疑是更简捷的。读《鲁迅语录新编》,通过鲁迅认识中国、通过鲁迅认识现代、通过鲁迅认识鲁迅! 目录 一 中国人 二 中国社会 三 中国历史 四 权务者 五 奴隶与奴才 六 文人,学者,知识分子 七 论启蒙 八 论群众 九 论流氓 十 论青年 十一 书报审查制度 十二 传统与改革 十三 论革命 十四 论斗争 十五 论宽容 十六 论道德 十七 论人生 十八 论友谊 十九 性爱、婚姻与家庭 二十 文化教育 二十一 文学艺术 二十二 关天现代人物 二十三 关于自己 附录一 鲁迅论 附录二 鲁迅年表 试读章节 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 《致李桦/1 935年2月4日》,《全集13》P45 所以我的意见,以为一个艺术家,只要表现他所经验的就好了,当然,书斋外面是应该走出去的,倘不在什么旋涡中,那么,只表现些所见的平常的社会状态也好。日本的浮世绘,何尝有什么大题目,但它的艺术价值却在的。 《致李桦/1935年2月4日》,《全集13》P45 如果是战斗的无产者,只要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本身便是一个战斗者。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二心集》,《全集4》P367 总之,我的意思是:现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趋时,自然更不必硬造一个突变式的革命英雄,自称“革命文学”;但也不可苟安于这一点,没有改革,以致沉没了自己——也就是消灭了对于时代的助力和贡献。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二心集》,《全集4》P369 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生在战斗的时代而要离开战斗而独立,生在现在而要做给与将来的作品,这样的人,实在也是一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他离不开,焦躁着,然而并非因为有人摇了摇头,使他不敢拔了的缘故。 《论“第三种人”》,《南腔北调集》,《全集4》P44O 中国文学从我看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廊庙文学,这就是已经走进主人家中,非帮主人的忙,就得帮主人的闲;与这相对的是(二)山林文学。唐诗即有此二种。如果用现代话讲起来,是“在朝”和“下野”。后面这一种虽然暂时无忙可帮,无闲可帮,但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集外集拾遗》,《全集7》P383 中国是隐士和官僚最接近的。那时很有被聘的希望,一被聘,即谓之征君;开当铺,卖糖葫芦是不会被征的。我曾经听说有人做世界文学史,称中国文学为官僚文学。看起来实在也不错。一方面固然由于文字难,一般人受教育少,不能做文章,但在另一方面看起来,中国文学和官僚也实在接近。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集外集拾遗》,《全集7》P383P150-151 序言 鲁迅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艺复兴时期”,也即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一个极其奇异的历史时期。世界上很难找到像鲁迅这样对东西方文化都}分熟悉的作家,襟怀博大,视野开阔,目光犀利;更难找到像他这样以异质性的文化观念,猛烈地抨击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的作家。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天生的叛逆者,革新家,一个与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誓不两立、不妥协不屈服的斗士。在文人社会中,他孤身奋战,那么勇敢而傲岸。同时,鲁迅又是一个极富于同情心和道义感的平民作家。他可以放弃学者教授的头衔,放弃世俗社会所珍视的一切,但是决不放弃作为一个写作者的责任。就像他笔下的那个复仇的黑色人那样,他惟以儿子般的忠诚,和侠士般慷慨赴难的热忱,始终不渝地护卫着苦难的大地,广大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 在鲁迅那里,人格、思想、艺术,是一个极其健全而又充满内在矛盾张力的统一体。不但在中国,他是唯一的;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有的特异者。 鲁迅的所有一切,可以说,都包容在《鲁迅全集》里,包容在他的全部的文字遗产中。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知识分子,了解鲁迅本人以及我们自己,正如郁达夫说的,阅读《鲁迅全集》是唯一捷径。实际上,能够通读《全集》的人毕竟很有限,作为一般读者,大约只能读选本。至于读文摘本或语录本,无疑是更简捷的,而流弊,也正好出在这简捷上面。文革期间,以油印或铅印方式出版的鲁迅语录当不在少数,但都一律使用单一的论斗争的文字,这些文字一旦被抽离专制统治的背景,鲁迅便立刻化成了一个仇恨成性、无端挑衅、面目狰狞的“英雄”。鲁迅本人曾经打过一个调皮的比方,说:“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 所以,鲁迅是反对“摘句”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容易流于片面。存后来写的一篇文章中,鲁迅以陶渊叫为例说,世人多摘引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以完成一个“飘逸”的诗人形象,殊不知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因为他确实写过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一样的文字,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可见,倘要摘句,就得极力避免以偏概全。 目下的这个摘句式选本,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编选的。编者并非那类研究鲁迅的通人,自然,本书也不敢自诩为模范的选本,但是,力求显示鲁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实质性和丰富性,确是着手的初衷。 在此,编者需要说明的是: 一、鲁迅是一个十分关注中国现实问题的知识分子。他所以从事写作,本意就是为了改造“国民性”,改造中国社会。因此,回到鲁迅当时的语境,——一个专制、腐败、黑暗的中国社会环境中进行理解,才是有效的阅读。 二、鲁迅常常慨叹说中国的战士太少。作为“精神界战士”,批判的人文主义者,反抗强权与强势的需要,决定了鲁迅的思维是否定性思维,反向的思维,批判的思维。譬如像自由、民主、人权等问题,在鲁迅那里,往往没有现成的定义和结论,只能通过对专制政治,对暴君与奴才,对愚民政策等等具体的社会历史现象的暴露与批判,才能理解其真正的意涵。鲁迅是惯于以“否”说“是”的,而这,正是他与聪明的学者及次学者大不一样的地方。正因为如此,鲁迅也就常常被加以“仇恨政治学”、“偏激”、“刻毒”、“不宽容”、“有破坏而无建设”之类的恶名。 三、有条件者,当然最好能阅读原著;在发生疑义时,尤当顾及语录的上下文,顾及全篇,乃致所有相关的文字,以确保思想的完整性。譬如最后论现代人物的部分,所录未必是完全的,且不能视作定论,,因为更多的,只是作为社会成见的一种反证而已。 以上所说,并非什么“临时约法”,编者也没有如许权力。据说,自由阅读是没有边界的。——读或不读,又或如何读,概由读者作主。正如鲁迅说的,“自己裁判,自己执行”,其实这不也很好吗? 2005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鲁迅的著作中,充满着战斗精神,创造精神,以及为劳苦大众请命的精神。 ——许寿裳 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的回答:是鲁迅。……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郁达夫 他的存在比起高尔基的存在更为清洁。 ——(日)山本实彦 伏尔泰是高喊反抗而切恨宽容的,是他燃起了法国革命。同样的,鲁迅是更努力的在激发中国大众的情绪来反抗一切精神上物质上不可忍受的痛苦,拿鲁迅与伏尔泰相比拟,真是再恰当不过。对于专制制度的反抗,他们处于不同的国度,却同是一员猛将。 ——(美)埃德加·斯诺 他体现着新与旧的冲突,同时也体现着另一些超越历史的更深刻的冲突。他从不曾得到他的同时代人胡适和周作人所曾享有的那种宁静的心境,但他却是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更具伟大的天才。 ——(美)夏济安 西方文化研究忽略了鲁迅的作品实为一种耻辱,任何无知的借口都无法弥补这个缺陷。 ——(美)詹姆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