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汇集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反映了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个案研究、学科史专题研究和资料整理方面的成果,涉及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基本问题、基本史实和脉络、重要的历史资料。本书为丛书之一,主要探讨了16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及特点。
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天主教的同时,他们也引入了一些欧洲知识。由此,西方数学被引入中国。至19世纪末,中国数学家已基本认同了西方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思维方式,传统数学方法亦随之被取代。《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即是探讨这一阶段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及特点的专著。本书共分七章。前四章从跨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分析西方数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作为一个高度严谨和独立的科学分支,数学的发展及传播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在本书的第五至七章中,作者选取代数学、三角学和中国传统的垛积术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分支作为个案,以这三个分支的发展探讨中西数学的交汇与互动,西方数学的传播及中国传统数学的消融的过程。
前言(1)
第一章 中国数学西化之肇始(1)
第一节 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1)
第二节 16、17世纪欧洲数学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耶稣会士(13)
第三节 西方数学知识在明代末年的传播(26)
第四节 明代学者对欧洲数学的吸收与反应(50)
第二章 清代初期的“会通”与“西化”(72)
第一节 清初欧洲数学知识的传播及社会文化背景(73)
第二节 康熙帝与西方数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91)
第三节 梅文鼎及其数学工作(106)
第四节 “西学中源”说与《数理精蕴》的编撰及影响(117)
第三章 清代中叶的复古与西化之交融(134)
第一节 乾嘉学派对数学的态度(134)
第二节 《四库全书》的编撰与乾嘉时期的数学研究(146)
第三节 清中叶的数学研究(161)
第四章 中国数学西化的基本完成(182)
第一节 西方数学的第二次输入(182)
第二节 清末数学教育(197)
第三节 清末数学家的职业化及其研究的专业化(221)
第五章 中西数学知识之互动——代数学在清代的发展(234)
第一节 17世纪之前中国传统天元术的发畏与衰落(235)
第二节 17、18世纪欧洲代数方法在中国的传播(242)
第三节 天元术的复兴及中国数学家对天元术与借根方的态度(250)
第四节 19世纪下半叶西方符号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 (271)
第六章 西方数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数学家对三角函数概念及公式的研究(278)
第一节 明末清初传入的三角函数知识(278)
第二节 《圜解》与《平三角举要》中的三角函数知识(287)
第三节 乾嘉数学家对三角函数的研究(296)
第四节 清代数学家对三角函数幂级数展开式的研究(307)
第五节 清代末年传入的三角学知识及中国数学家对三角函数概念的认识(314)
第七章 中国传统数学分支的西化历程——清代垛积术的演变(326)
第一节 17世纪以前垛积术发展概述(326)
第二节 沈括一扬辉方法在17世纪的发展情况(332)
第三节 朱世杰方法在清代中期的发展(338)
第四节 1890年以后垛积术的发展(359)
结语(370)
主要参考文献(376)
索引(403)
致谢与后记(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