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既不是软弱,也不是缺点,与其过度烦恼,不如与它和解,这是今后轻松生活的秘诀。参考作者在本书中提到的经验和观点,试着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不要着急,也不要勉强。
作为“积极的传道士”而闻名的日本畅销书作家兼书法家武田双云,曾经也是“敏感体质”。后来,在感到生活艰辛的同时,他也逐渐意识到认可敏感的自己,才是轻松生活的秘诀,也总结出了让过于敏感的自己成为幸福高手的44个诀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拒绝敏感(高敏感人士自救指南)/心动力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日)武田双云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敏感既不是软弱,也不是缺点,与其过度烦恼,不如与它和解,这是今后轻松生活的秘诀。参考作者在本书中提到的经验和观点,试着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不要着急,也不要勉强。 作为“积极的传道士”而闻名的日本畅销书作家兼书法家武田双云,曾经也是“敏感体质”。后来,在感到生活艰辛的同时,他也逐渐意识到认可敏感的自己,才是轻松生活的秘诀,也总结出了让过于敏感的自己成为幸福高手的44个诀窍。 目录 第1章 试着打破偏见 01 与别人比较时,不要急躁,不要焦虑,不要竞争 02 让你感到最轻松的,就是最“正确”的 03 “缺乏自信”也可以变成一种优点 04 “做不到”的事有很多,但“做得到”的事更多 05 树立正确的目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以及甘愿做配角尤为重要 06 原谅不够坚强的自己,不是只要“积极”就一定会变得强大 07 “假积极”其实是“真消极” 08 人生虽然只有一次,但机会有很多次 09 如果因为一些烦恼而无法工作,不要担心试着把问题一分为二 第2章 能够轻松生活的人给的建议 10 成为一个“敢于说不”的人 11 老好人只会一味担心,而温柔的人知道如何用心 12 如果扮演“好人”让你感觉很辛苦,试着成为自己内心的听众吧 13 一人好不如大家好 14 提出建议不是为了改变别人 15 成为“陪跑者”,从不同的侧面为他人送去凉风 16 放轻松,以一种温暖的目光守护自己 第3章 戴上“心灵的眼镜” 17 多考虑“自己应该做的事” 18 把批评想象成一个“化学实验” 19 与其“称赞”,不如“传递情感” 20 被人讨厌时,透过“有趣”的滤镜去看待 21 比起一味地谦卑让步,不如大胆而自信地相处 22 世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人” 23 满怀期待地等待第二、第三印象的到来 24 允许一切发生,才能获得“幸福” 25 试着让敏感成为克服不安和焦虑的工具 第4章 不要被他人的情绪左右 26 不要被他人的情绪左右 27 放平心态,接受自己的不理解 28 不要通过加入小团体来寻找归属感 29 与讨厌的人“保持距离”,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30 孤独时,多想想“我们”,而不是“我” 31 放弃完美主义,打消多余的顾虑 32 请求生气的人具体地告诉自己,他希望你怎么做 第5章 掌握气氛,轻松控场 33 自己是“情绪预报员”吗 34 成为一个能够改变气氛的“空调” 35 与人初次见面,要先保持好奇心 36 试着改变朋友的定义 37 在被明确拒绝前,不要暗自放弃 38 思考之前,先做出积极的表情 第6章 享受“烦恼”的乐趣 39 与其思考,不如先行动起来 40 在退缩之前先行动 41 与其后悔自责,不如展望未来 42 不妨把人生中的一切都当作游戏 43 试着用一个字概括人生的主题 44 实现梦想也可能会像去便利店一样轻松 后记 序言 我为有以下这些烦恼的 人写了这本书。 过于在意他人的情绪, 不能享受对话的过程; 忍不住为各种各样的小 事担心; 想缓解压力,却不知道 方法; 一旦陷入消极情绪,就 很难走出来。 周围的人经常说我是一 个天生乐观、不为小事而生 气的人。 现在的我确实如此,但 以前我不是这样。 小时候,我对很多事情 都很敏感,总是过度解读别 人的心思。特别是在我开始 以书法家的身份出现在电视 上之后,我总是感到不安, 担心哪一天因为自己的言论 不小心伤害、冒犯到别人。 我厌倦了做一个“过于敏 感的自己”,突然想到如果 能和这种敏感和解,我会不 会生活得更快乐? 敏感的人,能够更敏锐 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内心想 法、真实意图,以及恶意、 狡猾等消极的部分。这使他 们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到畏缩 、拘谨和沮丧。 正因为敏感,才变得幸 福 所以,我想如果我能够 轻易地察觉到事物的消极面 ,那么反过来,我也可以敏 锐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和 美好。 敏感的人更容易注意到 他人的优点,他人的烦恼, 生活中微小的幸福,普通人 容易忽略的自然之美、艺术 之美以及社会中存在的机会 。换句话说,敏感本质上是 一种“快乐的性情”,它能为 我们带来“快乐的生活”。 因此,对于那些总是压 抑自己、告诉自己“不能失 落”“不能神经质”的人来说 ,接纳自己是很重要的。 敏感既不是软弱,也不 是缺点,与其过度烦恼,不 如与它和解,这是今后轻松 生活的秘诀。请参考我在本 书中提到的经验和观点,试 着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不 要着急,也不要勉强。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像我 一样认为:“正因为敏感, 才变得幸福。” 导语 本书引自日本,作者是一名书法课教师,通过自我剖析与自身经历的总结,向读者介绍了过于敏感的人如何自救、收获幸福,语言通俗易懂,有较高的可读性。 本书专为因“敏感体质”而感到烦恼的读者所准备,将为读者分享保持状态、成为“幸福高手”的方法,例如,“没有自信”反而是一种优点,“积极”并不意味着变强,与其夸赞对方,不如表达感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轻松地活出自己。 后记 本书于2016年首次出版 。在那之后,世界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 虐,一下子改变了全世界人 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一 直以极快速度运行的文明仿 佛突然被踩下了刹车。 生活在这样一个急剧变 化的时代,对敏感的人来说 是有利的。就像动物们一旦 察觉到危险就会马上跑开一 样,敏感的人一旦察觉到危 险,也能提前进行防范。随 着文明的发展,人类的感觉 系统变得越来越迟钝。而敏 感的人,在察觉到某些巨大 的变化时,会采取相应的行 动。这让他们在新的时代中 能够先行一步。 每一个敏感的人都拥有 丰富的感性世界。在一个充 满创造力的时代,人工智能 和机器人正在逐渐取代人类 的工作,我们唯一能做的就 是保持感性。而敏感,为我 们带来了这种能力。 也许这样说有些夸张, 但我认为敏感的人更容易接 近宇宙的真理。 日常生活中被我们视为 理所当然的事物,能在多大 程度上让我们重获感动?风 拂过脸颊的感觉、鸟儿的鸣 叫、随风摇曳的树叶、温暖 的阳光、孩子们的嬉笑、食 物的口感、温暖的加热器、 吹风机和吸尘器等便利设施 ——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仔 细地感受与这些事物的每一 次相遇? 如果我们能够敏感地察 觉到世界赠予的每一份恩惠 ,就好了。作为一个书法家 、一个艺术家,我每天都在 创作新的作品。日常生活中 每一次小小的感动,对我来 说都尤为重要。我很享受自 己的生活,享受这种能够被 不经意的小事深深打动的生 活。 我也很庆幸自己是一个 敏感的人。每次受到感动之 后,我都会从心底生出感激 之情。对于敏感的人来说, 这是最好的状态。接纳自己 的敏感,并由衷地感谢它, 生活会越来越轻松。 谢谢你读了这本书。如 果敏感的你能够因此得到一 些宽慰,我会很高兴。 精彩页 01 与别人比较时,不要急躁,不要焦虑,不要竞争 你还记得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时的情景吗? 那时候,你大概6岁。一开始,你需要通过辅助轮的帮助,才能在骑行中掌握平衡。如果拆掉辅助轮,就算再努力,你也只能摇摇晃晃地、艰难地骑个两三米,不能完美转弯,也不能安全停车,不断摔倒让你感觉很害怕、很痛、也很不甘心。 然而,大部分的孩子不会因为“学不会很丢脸”或者“没有别人骑得好”这样的想法而放弃。那时,身为孩子的我们,脑子里只有“我想学会骑自行车”以及“怎样才能学会骑自行车”这样单纯的想法(如果有的孩子半途而废,那一定是因为没有人在这件事上好好地支持他、鼓励他)。 举个更极端的例子,当一个婴儿开始学步时,几个月大的婴儿并不会觉得自己不会走路很丢脸,也不会觉得如果学不会走路,可能会受到批评。只有那些好面子的父母,才会担心这种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社会经验,对新鲜事物的预见性也更强。因此,他们倾向于不为成功找方法,而为失败找理由。 很多人还没有尝试,就过早地放弃了。他们认为成年之后不可能再学会一项新运动、一门新乐器,更不可能在书法方面取得成就。 因为自己的实力不足而未完成某项挑战是情有可原的,但还没有尝试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担心自己做不好,并因此选择放弃,不是很可惜吗?我们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在我的书法课上,我也是这样告诉学生的。 不管你有多笨,也不管你写的字有多难看,只要你肯花时间去练习书法,就一定会有进步。你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不断地练习。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能做得很好,每个人学习的速度和成长的进度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必须在1个月之内学会某件事”,或者“你必须在1年之内像专业人士一样厉害”,你就会因为过多地去设想这件事有多困难,而不愿意去尝试。 不要着急,不要焦虑,不要竞争。这是你的人生,你只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想做而自觉地去做,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 这样不是很好吗? 我曾和工藤公康过一次对话。由于我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打过棒球,所以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棒球的话题。当时工藤先生说的一番话,让我颇为震撼。 据他说,就挥杆击球的动作而言,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以“下挥杆”为标准的挥杆动作,即从肩部斜向下挥杆;而现在,则以“上挥杆”为标准的挥杆动作,即从下面向上挥杆。 “诶?”我惊讶地叫出了声。工藤先生笑着解释道: “以‘下挥杆’为标准的挥杆动作,在20年前是共识,放在现在这个时代就完全行不通了。为什么大家不再考虑下挥杆了呢?假如投球手从上方抛出一个球,球由于重力作用向下坠落。与此同时,击球手从上向下挥杆,他就只能在球垂直坠落的轨迹线与挥杆线的交叉点击中球,但如果击球手从下向上挥杆,他就可以从下面以同样的轨迹线迎接球。两条线相交的概率比线与点相交的概率更大,所以击球手击中球的概率也会更大。” 工藤先生说得没错。除了这件事,与过去相比,许多旧的常识理论都迎来了新的转变。这不禁让我思考,学生时代的我一直努力争取的到底是什么。 P2-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