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以科学实证为基础、综合多学科的学术著作。著者以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为背景,再辅以法学、经济学、考古学等理论与资料,由古至今贯穿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企图探讨人权在中国地区发展的情况。
近年来,本人从事于中国人权史之研究,因为人权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核心问题,而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其最终目的即在增进人类幸福,使人类有尊严地生活,而所有的学术也可以说是达成人权的手段与过程,亦即人权乃是一切学术最终的目标。完备的学术领域研究,可以加速并完整地改善人权,因此研究人权必须综合各种有关学术领域之成果,才能完整地明了人权之全貌。全书包含六篇论文:自然环境与生存权、生命定位与生存权、生产条件与生存权、生产关系与生存权、财富分配与生存权,以及敦煌、吐鲁番居民生存权之个案研究。
中国域内的气候、山川河流、草原及可耕地却都有一些变化,这种相对于冰河时期的变化,若以之来看对人类之影响,这些小幅度变化,却已足以影响到生产方式的改变、与人群之迁徙等人文现象。这是5000年来,中国域内土地的自然条件,我们且把5000年来生长在这块中国领土以内的人泛称为“中国人”。土地的自然环境当然影响到中国人,那么中国人在这5000年内是否完全由自然条件决定其生产方式呢?
显然不是的,这5000年来中国人以其人为努力,改变许多自然环境,使它更适合于人的生存,这便是中国文明的形成,这些改变相对于今日,或许有人认为改进得不够、太缓慢,但不可讳言地,在同一个时期,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人群而言,传统时期的中国人所创造出的文明,至少可列为伟大文明地区之一。中国人如何面对自然环境,以求其族群的生存呢?
在上古时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顺应自然,这与其他生物很类似,什么地方有食物就迁移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有水喝就搬到那里去,避严寒热暑,中国人亦如此,所以气候温和又有自然产物之地便十分受到各族群喜爱,盘庚以前的殷商,很可能尚未定居,夏朝(或先商时期)更可能随时迁移。
如果传说可以参考,则更早的黄帝时期,应该是部落社会,仅在战争时联合在一起。其联盟方式到底紧密到何种程度,我们无法断定,但是在平原、在高原、在山谷、在草原一带,在统一国家没有形成以前,存在着无数大小不等的部落,乃是人类社会进化史上习见的过程,黄帝可能是与其相近族群部落共推的领袖,他们居住在黄河流域或黄河支流一带的流域。
四五千年前左右,黄河流域属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植被丰富,黄河主支流一带水量不缺,这样好的地区,当然也会引起其他四方族群的喜爱,来自南方的三苗势力逐渐迫近黄河流域,终于发生传说中的第一次中原争夺战,两造的一方是三苗部落的首领蚩尤,另一方是黄河流域汉人部落黄帝,黄帝大胜,自此以后苗族节节败退至中国南方。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