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及其进程,总结与挖掘当代经济学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当代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特此编写了《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本书是其中之一。本书是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的成功尝试之一,供经济学的研究生和爱好者阅读参考。
0
导言
第1篇 概念、历史与问题
1
分工和专业化:经济发展的主要线索
1.1 分工和专业化的概念及其分类
1.2 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性
1.3 生产费用的节约和分工的边际收益
1.4 分工和专业化的历史发展
2
中国工业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及其问题
2.1 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
2.2 问题描述
2.3 趋向:政府的努力和企业的选择
第2篇 一般理论分析
3
专业化与交易活动
3.1 生产技术分析的局限性
3.2 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
3.3 交易效用和交易费用
4
专业化、交易方式和市场结构(静态分析)
4.1 专业化和交易方式选择
4.2 专业化和市场结构
4.3 政府与市场:从维护竞争到政府垄断
4.4 政府干预、短缺和生产专业化
4.5 科层组织:企业和政府
5
分工和市场范围的扩张(动态分析)
5.1 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5.2 市场范围扩张的过程与原因
5.3 政府对交换活动的影响
5.4 越过国界的交换活动
5.5 历史例证和理论总结
6
企业规模与生产要素的交易(动态分析)
6.1 企业规模和生产规模
6.2 企业和生产要素市场
6.3 大规模生产:企业组织形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
发展
6.4 银行制度与借贷费用
6.5 理论总结
第3篇 应用分析
7
传统经济体制的一般描述及若干说明
7.1 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的一般描述
7.2 若干说明
8
对非专业化问题的经济分析(一)
8.1 计划价格体系下的产品交易
8.2 被分割的产品市场
8.3 昂贵的产品交易
9
对非专业化问题的经济分析(二)
9.1 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及其后果
9.2 生产要素存量的融通与重组
9.3 主管政府和企业的内部交易
9.4 对非专业化问题的综合分析
10
经济体制改革对分工和专业化的影响
10.1 经济体制的基本变化
10.2 产品市场的扩展
10.3 生产要素市场的变化
10.4 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非专业化问题
10.5 在改革条件下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基本发展趋势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