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明地阐述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和近代物质结构理论,使学生理解高等农业院校化学教育的基本框架。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审视公众关注的环境、能源、材料、资源、生命等社会热点论题。把化学的理论方法与生物技术观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生物工程和科学技术人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普通化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
分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作者 | 张金桐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简明地阐述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和近代物质结构理论,使学生理解高等农业院校化学教育的基本框架。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审视公众关注的环境、能源、材料、资源、生命等社会热点论题。把化学的理论方法与生物技术观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生物工程和科学技术人才。 内容推荐 本书是2002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设定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是通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普通化学教材的特点和多年来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可作为高等院校农、林、牧、水产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高校其他相近专业参考使用。全书共十一章。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质结构、化学与人类社会等主要内容。本书简明地阐述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和近代物质结构理论,使学生理解高等农业院校化学教育的基本框架。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审视公众关注的环境、能源、材料、资源、生命等社会热点论题。把化学的理论方法与生物技术观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生物工程和科学技术人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1.1气体 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Dalton分压定律 1.1.3气体分子的速度和能量 1.2 液体 1.2.1气体的液化 1.2.2液体的蒸发 1.2.3液体的沸腾 1.2.4相平衡 1.2.5水的相图 1.3分散系 1.4溶液 1.4.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4.2稀溶液的依数性 1.4.3强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1.5胶体溶液譬 1.5.1表面积和表面能 1.5.2吸附作用 1.5.3溶胶的性质 1.5.4胶团结构 1.5.5溶胶的稳定性 1.5.6溶胶的凝结 1.6高分子溶液和凝胶 1.6.1高分子溶液 1.6.2凝胶 1.7表面活性物质和乳浊液 1.7.1表面活性物质 1.7.2乳浊液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热力学基本概念 2.1.1体系和环境 2.1.2体系的性质 2.1.3状态和状态函数 2.1.4过程与途径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2.2.1热和功 2.2.2内能(热力学能) 2.2.3热力学第一定律 2.3焓、热化学 2.3.1焓和焓变 2.3.2热化学 2.4自发过程和熵 2.4.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2.4.2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4.3熵和熵变 2.5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2.5.1吉布斯(Gibbs)自由能与自发过程 2.5.2吉布斯一亥姆霍兹(Gibbs-Helmhltz)公式 2.5.3△G与有用功 2.5.4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和反应的自由能变 2.5.5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式的应用 思考题二 习题二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3.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2.1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 3.2.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3.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4.1基本概念 3.4.2基本特征 3.4.3催化机理 3.4.4生物催化剂和仿生催化剂 思考题三 习题三 第四章 化学平衡 4.1平衡常数 4.1.1化学平衡 4.1.2平衡常数 4.1.3多重平衡体系 4.2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 4.3化学平衡的移动 4.3.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4吕查德里(LeChatelier)原理 思考题四 习题四 第五章 电离及沉淀平衡 5.1强电解质理论 5.1.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5.1.2强电解质理论 5.2弱酸、弱碱的电离 5.2.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 5.2.2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 5.2.3电离平衡的移动——同离子效应 5.3盐类的水解 5.3.1弱酸强碱盐的水解 5.3.2弱碱强酸盐的水解 5.3.3弱酸弱碱盐的水解. 5.3.4多元弱酸强碱正盐的水解 5.3.5酸式盐的水解 5.3.6高价金属离子的水解 5.4缓冲溶液 5.4.1缓冲溶液和缓冲作用 5.4.2缓冲溶液的pH 5.4.3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 5.4.4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5.5酸碱的质子理论 5.6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5.6.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5.6.2沉淀的生成 5.6.3分步沉淀 5.6.4沉淀的溶解 5.6.5沉淀的转化 思考题五 习题五 第六章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6.1氧化数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1.1氧化数 6.1.2氧化还原电对 6.1.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6.2原电池 6.2.1原电池 6.2.2电池符号 6.3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 6.3.1电极电势的产生 6.3.2电极电势的测定标准氢电极 6.3.3原电池的电动势与原电池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6.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6.5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6.6电极电势的应用 思考题六 习题六 第七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7.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7.1.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7.1.2玻尔理论 7.1.3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7.1.4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7.1.5原子轨道的图像 7.2核外电子排布和周期系 7.2.1轨道能级 7.2.2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7.2.3能级组 7.2.4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7.2.5核外电子的排布与表示形式 7.2.6元素周期系 7.3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7.3.1元素的原子半径 7.3.2电离势 7.3.3电子亲合能 7.3.4电负性 思考题七 习题七 第八章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8.1离子键 8.1.1离子键的形成及特征 8.1.2离子键形成的能量效应 8.1.3离子的特征 8.2共价键 8.2.1价键理论 8.2.2杂化轨道理论 8.3分子轨道理论 8.3.1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8.3.2能级图 8.3.3应用举例 8.4键型过渡 8.4.1离子的极化与变形 8.4.2离子极化对化学键型的影响 8.4.3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8.5分子间力 8.5.1分子的极性 8.5.2分子间力 8.5.3氢键 8.6晶体的结构和性能 思考题八 习题八 第九章 络合物(配位化合物) 9.1络合物的组成 9.1.1络合物的定义 9.1.2中心离子(原子)及配体的特点 9.1.3络离子的电荷 9.1.4络合物的命名 9.2络合平衡 9.2.1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9.2.2稳定常数的应用 9.3形成络合物时体系的性质变化 9.4螯合物 9.5络合物的应用. 9.5.1在化工方面的应用 9.5.2络合物在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 9.5.3生物化学中的络合物 9.6络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9.6.1价键理论 9.6.2配位键的形成 9.6.3高自旋络合物和低自旋络合物 9.6.4外轨型和内轨型络合物 9.6.5晶体场理论 9.7路易斯酸碱理论简介 思考题九 习题九 第十章 元素选述 10.1非金属元素通性 10.2卤素 10.2.1通性 10.2.2卤素单质 10.2.3卤化氢、氢卤酸 10.2.4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10.2.5拟卤素 10.3氧、硫、硒 10.3.1氧和臭氧 10.3.2硫的化合物 10.4碳、氮、磷 10.5金属元素通性 10.5.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金属键 10.5.2主族金属的通性 10.5.3过渡金属元素的通性 思考题与习题十 第十一章 化学与人类社会 11.1化学与农业 11.1.1作物营养成分 11.1.2化学肥料 11.2化学与工业 11.2.1能源 11.2.2新材料 11.3化学与环境 11.3.1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1.3.2水污染及其防治 11.3.3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11.3.4食品污染 11.4化学与生命 11.4.1生命元素 11.4.2生命元素的生物功能 11.4.3生命元素的来源 附录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元素周期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