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学课堂管理(第3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大夏书系
分类
作者 卡罗尔·西蒙·温斯坦//安德鲁·J·米格纳诺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份汇总了50年研究成果的分析报告指出,课堂管理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关键因素——比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已有知识基础、家庭背景、学习动机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都重要。

本书介绍了课堂管理前沿理论,并结合一线小学教师的大量课堂管理实例,探讨了班级管理原则。怎样布置教室,怎样塑造班级“个性”,怎样制定、实施行为规范,怎样激励学生,怎样应对不当行为……小学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各种班级管理问题,在本书中皆能找到答案。

内容推荐

《小学课堂管理》的核心是真正的教师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作出的真实决策,通过研究获得的原则、方法与4位小学教师的管理智慧和亲身经历交织在一起,贯通全书。

著者之一卡罗尔·西蒙-温斯坦系路特杰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教育学系教授,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因“在有效课堂管理领域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获得美国教师联合会授予的“杰出研究贡献奖”。

维维安娜、佳内塔、芭芭拉和肯是杰出的小学教师,任教的环境迥异,其课堂却有相同的特点——秩序井然,卓有成效,充满爱和尊重。温斯坦持续跟踪4位老师的课堂,在他们不同的管理方式背后,发现了相同的规律。

本书反映了课堂管理领域最新学术进展和当前人们关心的问题,得到加州州立大学的J.Cynthia McDermott、南科罗拉多大学的Don Weinhouse等10余位教育学者和诸多教师的好评。被多所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选为教材。如著者所希望的,“对各地教师有助益,是有效课堂管理的起点”。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小学课堂环境:拥挤、复杂、险象环生

课堂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随本书走进优质课堂

第二章 见见各位老师(和他们的学生)

维维安娜·洛夫

佳内塔·谢安

芭芭拉·布罗吉

肯·科瓦斯基

学生说些什么?

教育学者的建议

第三章 教室环境设计

教室环境的6个基本功能

让学生有安全感

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展示班集体的“个性”

有助于完成任务

让学生和教师心情愉悦

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怎样设计教室环境

考虑学生数量、活动特点

绘制教室平面图

让学生参与环境规划

重新布置你的教室

参观“样板问”:芭芭拉的四年级教室

几个实践活动

第四章 确立行为规范

教育学者眼中的有效课堂

明确你对学生行为的期望

确立一般行为规范

确立具体行为规范

开学头几天:教会学生举止得体

教授一般行为规范

教授具体行为规范

教授行为规范的几种方法

教育学者约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第五章 创建更安全、更有爱心的课堂

表示关心和尊重的方法

传达你对学生的热情

对学生的心事要敏感

理解“公平”的内涵

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通过分担责任促进学生的自律意识

减少外在约束,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

要有一颗包容心

寻找学生的优长

掌握4条重要的沟通技巧

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6个策略,让学生相互关爱

举行班会

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公益心

给学生提供相互认识的机会

及时制止学生之间的不友善行为

警惕学生之间的性骚扰

启用合作学习小组

教育学者的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第六章 和家长通力协作

教师-家长合作的障碍

教师不愿让家庭参与学校教育

家长不愿参与学校教育

家庭的性质正在变化

克服障碍:鼓励家庭和学校协作

类型1:帮助家庭履行其基本义务

类型2:履行学校的基本义务——与家庭沟通

类型3:家庭参与学校教育

类型4:家庭参与学生在家的学习活动

教育学者的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第七章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到底有多少有效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的4个方法

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

尽量减少过渡时间

让学生负起责任

课堂教学:一个都不能少

教育学者的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第八章 强化学生的动机

动机带来学习兴趣

“期望×价值”框架

增强“成功预期”的策略

让学生感受成功

给学生自定步调的自由

帮助学生认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适时提供反馈

布罗菲的建议

让任务升值的方式

建立课程与学生生活的关联

提供选择机会

用行动启发学生的兴趣

引进新异/变化因素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创新

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

提供外在奖励

鼓励成绩低的、有不满情绪的学生

教育学者约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第九章 独立作业的管理

为什么要留独立作业?

教师面临的挑战

学生面临的挑战

练习的含义

布置有意义的作业

布置有区分度的作业

确保语言指令清晰

切勿放任自流

向困难学生伸出援助之手

充分准备,因材施教

不需要练习册的练习

教育学者的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第十章 小组学习的管理

小组学习的缺陷

成功设计、完成小组学习

确定小组类型

确定小组的人数

分组

设计促进合作的任务

培养个体的责任感

让学生学会合作

监督学习、参与和合作行为

合作学习的4种具体方法

STAD

拼图法

小组调查

合作学习的结构方法

教育学者的建谈

几个实践活动

第十一章 对答和讨论的管理

对答的缺陷  

参与机会不平等

容易失控

难以监控学生的理解程度

对答管理策略

分配参与机会

思考与节奏并重

激发和保持兴趣

提供反馈,保持节奏

监控理解程度:要求作出明确反应

监控理解程度:利用操舵小组

主持讨论

教育学者的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第十二章 课堂应急预案

处理不当行为的原则

处理轻微的不当行为

非语言干预

语言干预

有意忽略不当行为

处理严重的不当行为:惩罚

选择惩罚手段

选择合理的惩罚手段

实施惩罚

处理好公平与平等的关系

施加群体压力

处理长期的不当行为

解决冲突的方法

强调学生自我管理

把课堂作为生态系统,让学生在其中得到净化

处理棘手问题

饶舌

作弊

偷窃

咒骂

挑衅

早熟

拖延作业

教育学者的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第十三章 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帮助残障的孩子和患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的孩子

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

特教全攻略

帮助用第二语言学习的孩子

帮助遇到麻烦的孩子

酗酒、吸毒

受虐待、被忽略

抑郁症

教育学者的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第十四章 暴力行为的预防和应对

暴力知多少

预防暴力的策略

创建师生互援团

教授解决冲突的方法

了解潜在暴力的征兆

注意流言飞语

减少暴力发生的机会

应对暴力

学生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

学生打架斗殴怎么办?

教育学者的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试读章节

几年前,我们指导了一名叫莫莉的教师,她被分在一个四年级课堂里。我们中的一个人教莫莉有关校园的课程,对她的组织能力有些担心。然而,她第一次进课堂时所发生的事,我们还是没有准备。莫莉在上一堂有关引号的课,虽然并不十分引人入胜,却也不太糟糕,但是学生的表现却糟透了。他们聊天,乱翻课桌,完全不理会课堂内容。另外。在整堂课上,接连不断地有学生走到莫莉跟前,要求去洗手间,然后走出教室。我们看到一个学生离开了教室三分钟,简直不敢相信;有一次,五六个学生一同走出教室。然而莫莉从没有让学生等老师讲授完毕或等前一个人回来后再出去。

那堂课结束后我们与莫莉讨论的时候,请她讲一讲学生的行为。很奇怪的是,我们听到她解释说学生对她的课没有兴趣,显然非常希望离开教室。我们也想知道为什么学生请求离开教室的时候她从来不说“不”。我们清楚地记得她的回答:

我想对孩子们表现出我关心他们。我不想像一个独裁者那样统治这间教室。如果有人想去洗手间,而我说不行,那就是向他们说明我不尊重他们。

莫莉从来没能创造出她渴望的相互尊重的氛围。事实上,她都没有完成教学实习。她对“关爱”(她把关爱定义为“从不说不”)的执著使形势混乱异常,使学习、授课和显示关爱都不可能进行。

多年以来,我们总是思考莫莉的事情,特别是她对关爱的定义。我们也从其他指导过的准教师那里听到了莫莉这种想法的回声。像莫莉一样,这些师范生认为,好的教师应该是有爱心的教师。他们还认为自己有能力深切地关爱学生,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他们想象自己培养学生的自尊,为他们的成功感到快慰,看着他们成才。他们预见到教室里都是温暖、深情和相互尊重。

然后,这些未来的教师们开始了教学实习。几周过去,关爱论渐渐销声匿迹,转而变为控制论。投入和热情的呼声被遵守纪律和放学留下的呼声压倒。学生们悔恨他们开始时“太好了”,真应该“狠一点”。有人甚至开始认为关爱和秩序根本就是互不相容的。

关爱学生的愿望和达成秩序的需要之间的张力在新教师当中并不罕见(McLnughlin,1991:weinstein,1998)。但是关爱和秩序却不是不可调和的目标。其实,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当课堂成为一个秩序井然、绍织良好的环境时,才能滋生出相互的关爱。有了明确的规则和常规,就减少了混乱、误解和言出必行的可能性,进而增加了师生进行热情、轻松交流的可能性。

同时教师创造井然有序、效率高的环境的方法之一就是表现出关爱。正如我们与四位教师的学生谈起课堂管理时他们所说的(见第二章),学生们更愿意和有爱心、懂得尊重的教师合作。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关于学生对在校归属感的需要方面的文献的综述(Osterman,2000)表明,当儿童感觉得到了支持时,他们就更愿意接受他人的权威,按照班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但是获得他人的合作当然并不是发展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关系的惟一原因。如果我们想让儿童认真地进行学习,分享他们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冒险,培养其责任感,我们就需要把课堂组织好,这样学生在感情方面、思想方面和身体方面就会感到安全,有人关爱。如果我们想让学生有一种连通感和信任感,就要努力创建课堂社区,让学生知道在那里自己被需要,是有价值的成员(Roeser,Eccles,& Sameroff,2000;SaponShevin,1999)。如果我们想让学生接受和欣赏民族、种族、性别、阶级,有能力/无能方面的多样性。我们必须示范这些行为。

P67-68

序言

《小学课堂管理》第一版和第二版发行之后的这些年来,课堂管理的挑战急剧加大。班级的异质性比以往程度有所加深,学生之间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差异更大了。有残障的儿童和他们的残障同伴在同一个班级接受教育,越来越多的儿童带着情感和心理问题来到学校。科隆比纳(Columbine)惨案和其他校园暴力事件也加深了人们的焦虑。同时,人们越来越注意要把学校变成一个更安全、更有爱心的地方;更加注意恃强凌弱和同伴骚扰的问题;人们也作出更大的努力,向异化的、孤独的儿童伸出援手。

既然面临诸多挑战,教师就更需要清晰的、实际的、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建议,以便组织和管理课堂。因此,便有了这本《小学课堂管理》。我们的目标是写一本书,以合理负责的态度使用关于教学的科学研究成果,还要好读易懂,甚至使阅读很愉快。各章节要针对教师面临的正在进行的管理任务,例如物理空间组织、创建社区、讲授和实施行为规范、激励学生,以及应对不当行为等。这些话题中的每一个都是拼图中的一块,每一单块都不足以构成全图,但是拼在一起却能看到教室环境的全貌——相互尊重,井然有序,富有成效。

本书把有关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成果和精选自实践的知识结合在一起。通过探讨以研究为基础的管理原则和4位真正的小学教师的想法及实际管理经验,我们达到了上述目的。芭芭拉·布罗吉、佳内塔·谢安、肯·科瓦斯基和维维安娜·洛夫在各不相同的学区教授不同的年级,但是他们都是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创建富有成效、相互尊重的课堂。读者会渐渐认识这4位教师——看到他们介绍自己对课堂管理各个方面的思考,看到他们和学生交流的方式。他们的事迹为研究得出的概念和原理提供了真实的事例。

我们创作了每位教师的合成画像,把不同年级水平的不同学生在不同年份里发生的事件描述出来,就好像这都是在同一学年内同一个班级发生的事情。我们牺牲了绝对真实的叙述,但却获得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课堂管理方法。

虽然《小学课堂管理》的主题是严肃的,但是我们还是以有些非正式的、对话的风格来撰写本书。前两版的读者告诉我们,这本书不像他们以前读过的教科书,我们把这当作一种赞扬。

这一版的《小学课堂管理》和第二版的《中学课堂管理》结构相似,这样,为中、小学教师做培训时就可以配套使用,给即将走上中、小学讲台的师范生授课的教师也可以把这两本书当作一套教材使用。当然,两本书不完全相同。主要的不同点是,在中学的那本书中,大部分内容取材于针对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研究以及4位中学教师的经验。我们希望能听到使用这两本书的教师们的反馈意见,这样我们就能得知它们实际上是否能很好地配套使用。(请与温斯坦联系:csw@rci.rutgers.edu)

(编者注:本书索引、参考文献,以及各章内容概要、拓展阅读、组织资源,请到“大夏教育网”查阅。网址:www.dxjy.corn)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