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自古是才子佳人集散之地,又是江南贡院所在。
泛舟其上,即是思古遣怀,也是追寻自己心中那行将逝去的文人梦。
王亮所著的《秦淮追梦》正是用当下繁华都市中少有的文人气息谱写,别样的滋味别样的风格让读者感受作者本人的生活感悟以及生活的真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秦淮追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亮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秦淮河自古是才子佳人集散之地,又是江南贡院所在。 泛舟其上,即是思古遣怀,也是追寻自己心中那行将逝去的文人梦。 王亮所著的《秦淮追梦》正是用当下繁华都市中少有的文人气息谱写,别样的滋味别样的风格让读者感受作者本人的生活感悟以及生活的真谛。 内容推荐 王亮所著的《秦淮追梦》为个人散文集,包括“读书类:沉醉书香”、“随笔类:偶有所思”、“游记类:踏遍青山”等三个板块,含《给女儿的话》《为什么不能守规矩》《寻回自我的感恩之旅》等散文八十余篇。内容多抒发生活中的感悟,也有一定比例的读书笔记和风景游记,表现了作者追求真善美的情怀。 目录 读书类:沉醉书香 在胡续冬笔下畅游巴西 安徒生的语言魅力 不致悔恨的人生活法 从《幻城》来到凡世的郭敬明 大师笔下的秋天 给莫言先生的一封信 理想女性的七种美 和季羡林一起“留德十年” 唤醒心中的小丑 何为真正的读书 漫谈书店 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 庞统的宿命 品尝《水煮三国》 浅赏任蒙散文 让心灵归于澄净 宋江的领导艺术 孙悟空猜想 我们向岳飞学习什么? 我为什么喜欢读书? 我想和韩寒谈谈 我又一次被你摇撼 也谈“富人区” 夜读司马迁 一场美梦引发的思索 雨夜读徽因 随笔类:偶有所思 “hold住”梦想的方向 “给力”的前世今生 不亦快哉文 成熟的真正模样 春日遐思 春夜赏雨 观《拄杖看山图》有感 给女儿的话 对与错的距离 何为正确的教育 后主无憾 江城交友记 如果我是…… 声音的魔力 时间都去哪儿了? 手机这玩意 太白亦非仙 探索散文创作的奥秘 微信若眼前咫尺似天涯 为什么不能守规矩 我还没有去过北大 我们要向马云学习什么? 抚今追昔情更坚 我在上海的朋友 武汉是什么味道 闲话《富春山居图》 寻回自我的感恩之旅 寻师记 寻找“美好时代” 一个年轻市民的不高兴 一个天才的选择 一个文学青年的自白 一台空调引发的思考 以“文学之名”的相聚 硬币两面的武汉话 追寻往日的回忆 游记类:踏遍青山 边城访翠 穿越卢浮宫 穿越时空的旅程 带着爱人去旅行 东湖磨山赏樱记 飞往巴黎的遐想 记忆中的鲁迅故居 梦回桃花源 徘徊在巴金故居的门前 品游张居正故居 浅读新加坡 秦淮追梦 清凉寨归来记 世上本无阅江楼 被时光隐藏的老街巷 陶醉于新天地的柔美夜色 挑夫记 文化的力量 邂逅鼓浪屿 寻“香”之旅 仰望东湖行吟阁 又见牌坊 岳阳天下楼 在武汉遇见“拿破仑” 壮丽奇绝腾龙洞 走进黄埔军校 《秦淮追梦》后记 试读章节 近来常听身边友人提到昙华林,说是很值得一去。某个周日的下午,我终于和娘子去了一次,算是圆了自己的一个小小心愿。我们是开车前往的,从汉口出发,原以为要开很久,没想到喝一壶茶的工夫就到了。车停花园山下,下车四望,一股文艺气息便扑面而来,其中还伴杂着浓烈的青春味道,仿佛陪伴心中的爱人回到了淳朴的学生时代。触目皆是独具异国风情的欧式灰色建筑以及依山而建的青瓦小院,我和娘子徜徉其中,如同穿越了时光的河流,回到了民国初创的武昌街头。街头漫步的也多是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若不是附近学校的学生,便是慕名而来的文艺青年。 花园山下有一大块草坪,草坪上卖花的,卖各种小工艺品的,比比皆是。正是下午暖和的时候,我看了看那卖花的小摊,便主动买了一捧红蓝相间的花儿送给了娘子。卖花的小姑娘对我说:“这花送你女朋友啊?”我笑了笑,看来她是把我们当成热恋中的情侣了。娘子接过我送的花,脸上也洋溢着花一般的笑容。 昙华林的建筑风格中西兼具却互不冲突,自然交融在一起,集中了许多历经百年而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如西方传教士在汉设立的最早的文华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和天文台、修建于1895年的仁济医院、被人誉为“民国第一清官”石瑛的故居、钱基博(钱钟书之父)的老宅、瑞典领事馆等众多近代历史建筑。这些地方有的我当时就找到了,有的还有待下次去时再弥补遗憾,比如文华图专(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专科学校),还有钱钟书父亲钱基博先生的故居(朴园),据说钱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十一年,可惜我那日都未找到。 往昔已逝,相信更多的年轻人还是被这里浓郁的文艺气息所吸引。街边的小店一家接着一家,小店里书籍、帽子、咖啡、各种小工艺品,以及印有唐诗宋词的卡片和武汉名校风景图案的明信片应有尽有。一刹那,我感觉自己不像在以火炉城市著称的江城武汉,而是置身在云南丽江的古老街巷里。 昙华林里的店面大多小巧别致,其中我们逗留最久的是一家名为“洱海月”的咖啡音乐书吧。书吧共分两层,一楼卖咖啡,二楼可以随意看书。娘子在一楼买了一杯拿铁咖啡后,我们就上了二楼。楼上的墙壁是娘子非常喜欢的海滩背景,墙分四面,其中一面都是书柜,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既有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有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我选来选去,拿起一本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坐在沙发上慢慢地观看,娘子则在一旁品着她的拿铁咖啡。这时,时间仿佛也和我的阅读速度一样慢了下来,日日在浮华的尘世戴着面具生活,一刻得闲来到这里,闻着淡淡的咖啡香味,随意选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身旁坐着心爱的娘子,窗外是昙华林的古老街道,街道上闲散的行人悠闲漫步或拿起相机互相拍照,书吧里熟悉的古典音乐缓缓地飘入耳中…… 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光就在舒缓的音乐和满屋的书籍间滑过了,我们不舍地走下了楼梯。想当年,陈独秀、刘静庵、周苍柏、张纯一、钱基博、老舍、阳翰笙等民国名士们也曾在这里写诗读书,享受过这里午后温暖的阳光;而今他们都不在了,斯人已逝,老街依旧,不禁让人感到了几许沧桑。他们如今的故居被咖啡屋和小店铺所围绕,时尚与古迹就以这样的形式展现在今人的眼前,试想如果没有历史的沉淀,昙华林还会有今日的风韵吗?但若没有适当的重建和宣传,这里也不会被更多人知晓。昙华林啊,你宛如一条被时光隐藏多年的老街巷,虽身处闹市之中(不远处就是武昌繁华的司门口)却对过往的游人既不招摇亦不挽留,颇有李白诗中“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大隐之境。 日落时分,天空中飘起了若有若无的细小雨丝,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疏了起来,是到返家的时候了。我牵着娘子的手默默地向花园山下的停车场走去,虽然还有许多想看却没有找到的地方,但留点余味也好,那就等待下次来时再弥补遗憾吧。 P215-P217 后记 时隔五年,我的第二本散文集终于要出版了,书名“秦淮追梦”,源于我多年前同南京诸友人到秦淮河的一次船游。回来后便作了一篇同题散文,并在文中将当时所乘之船命名为追梦之舟,于是便有了秦淮追梦的由来。秦淮河是自古才子佳人集散之地,又是江南贡院的所在,泛舟其上,既是思古遣怀,也是追寻自己心中那行将逝去的文人梦。如今全社会倡导实现中国梦,中国文人之梦亦是中国梦的一种。此时出版该集,可说是正当其时。 全集按题材分为三类:一、游记类——踏遍青山。主要记述我游历各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流露笔尖,化眼中之风光为心中之山水,借故抒今,以寄情怀;二、读书类——沉醉书香。这里收录了我许多与书有关的文字,那些读过的书,那些引人深省的段落,时常引起我的沉思,甚而令我沉醉,人云酒多令人醉,我言书好使人迷。只要是好的东西,哪怕是一幅画,一本书,一朵花,都会让人沉醉其中。三、随笔类——偶有所思。帕斯卡曾经说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如果被剥夺了思考的自由,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虽然米兰·昆德拉也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谁知道上帝之笑是欣喜还是不屑呢?孔子亦曾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可见思考与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承蒙董宏猷先生再垂尊笔为我的新书作序,不胜感激,在我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有两位恩师令我终生难忘,一位是将我引进文学殿堂的董老师,如果说当年的我如一叶轻舟驶入文学的江洋,那么董老师便是我的指路明灯,使我在狂风暴雨中不至于迷失自己的方向。正如董老师在本书序言中所述:“王亮的又一本散文集出版了。书名仍然诗意,仍然江南,‘秦淮追梦’。一点一点地读完他的书稿,亦是在江南,在雾气缭绕于茶园清泉的山中。便有许多的欣喜,如同山中的竹笋,在宁静中一节一节地生长。”由这篇序想起从认识董老师到今日,岁月也已经过了近十个春秋。记得《管子·权修》中有言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按照春秋时管仲的说法,我还只是从一棵小草成为一棵小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也早已做好了长途跋涉的准备。无论是再努力十年,二十年,还是一辈子,都力争不让董老师失望,甚至为我而骄傲。 还有一位恩师,我也不得不提,那就是已经作古的万文武老先生。万老先生是去年11月25日与世长辞的,时年86岁。一念及此,我就不禁有泪珠在眼眸中转动,我的古体诗词是万老师教我的。记得万老生前每逢周六的上午我都会登门拜访,我们一老一少一起探讨中国的古典诗词和现当代散文。话题蔓延古今中外,嬉笑怒骂,皆是文章。去年11月26日中午,当我得知万老先生已驾鹤仙去,顾不得请假,直接搭乘出租车飞奔到万老的家中,沉痛祭拜之后,睹物思人,看着那间我与万老经常交谈的书房,真有一种放声痛哭的冲动。我的这本新书中,就闪烁着许多当年我和万老交流时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也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告慰万老先生的在天之灵。 谈到散文是什么?余秋雨曾经说过:“年纪越长,越喜欢那种大散文,大散文不是篇幅大,而是境界大,格局大。我最喜欢欧洲的两个散文家,一个是凯撒,他写的《高卢战记》是散文的开山之作。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大散文,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和平奖。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用生命历险的方式去进行这种大文化之间的考察有可能出现在文体意义上的大构建。我不喜欢人文科学里关在门内做学问的书斋学者式的小循环圈,我觉得自己应该‘出走’。我的‘出走’有一个理由,我要去认真考察我在课堂里,在书斋里看到的东西,我要去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我的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我要把我的感受表达出来,所以有了一篇篇的文章。我行动在先,我生命历险在先,我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把别的人不可能参与到的事件行为考察出来。” 余先生的这个说法,我深表赞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缺一不可。读书而不行路,是读死书,明死理;行路而不读书,则缺乏了理论的引导,使行路成为单纯的行路,从而无法上升到人文的高度。我当然没有条件像余先生那样去那么多的地方,在每个地方还能考察那么长的时间,然而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既然没有余先生那样丰富的阅历,自然也很难写出那样气势恢宏的大散文。但我从自身出发,少年时的文学之梦不会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依然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创作特色的道路来。 一如我在《雨夜中的凤凰》一书的后记中所写:“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是作者思想在文本上的自然流露,可以抒情,可以言志,亦可以指点江山论治乱兴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完全决定于作者当时创作之状态。我于一日工作之余,尤其喜欢这种创作方式,有时全篇一气呵成,有时今日几百字,明日又几百字,数日成篇。每当收获佳作,其中快乐唯有自己最能体会。近年来我也拜读了许多大家的著作,其中尤以郁达夫、徐志摩、沈从文、余秋雨等散文家对我的启发较大。我在阅读这些文学前辈的作品时,自己也不知不觉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但是如何能融百家之长而自成一家,则一直是我在散文创作上追寻的目标,至今仍还在上下求索之中。这条道路,也许荆棘密布,抑或一片光明,但只要用心,只要勇敢,只要坚持,我相信即使再小的角落也可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激动的,也是惶恐的。激动是因为时隔五年之后,我又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散文集。惶恐的是,不知这本集子是否对得起广大读者和诸位老师的期待。若干年后,回想起这本书时,无论它是好评如潮,或者骂声一片,至少都刻上了我成长的印记。 董老师为我作的序言结尾这么写道:“从《江南草青》到《秦淮追梦》,一个成熟的王亮以崭新的姿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仍然充满青春的激情,仍然用不懈的努力展示着生活的诗意与人文情怀。同时,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他直面现实后的人生思考,与人生选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而成熟的王亮,从‘青春的冲动以及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一路走来,志存高远地希望‘最终成为人类追梦的代表者’。我想,这是王亮生命中最浪漫、最渴望的追求,同时,也是我们的生命中最浪漫、最渴望的追求。那么,让我们同行吧。” 读到这样的评语,我不禁又有泪珠在眼眸中打转了,只有真正懂我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话,从这篇序言中董老师看到了我的成长,也看到了我未来追求的方向。想起了我多年前作的一首题为《述志》的小诗:“南国夜雨落风中,大楚书生倚古松。莫教雄心随梦逝,几时立马最高峰。”那么就谨以这本《秦淮追梦》与同我一样在通往人生梦想的道路上努力前行的读者朋友们共勉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