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括苍山恩仇记(修订评注珍藏本共4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越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本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浙南山区的社会风貌的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故事主要讲了石匠吴家和豪绅林家之间的冤仇纠葛和家族兴衰。全书故事离奇,文笔隽永,既是一幅景色旖旎的江南风俗画长卷,又是一部粗的细的雅的俗的新的旧的荤的素的无所不包的半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各个阶层的人物,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板块式结构的章回体长篇历史文化小说,以瓯江上游好溪(即恶溪)的发源地壶镇为背景,反映了清末浙南山区太平天国失败以后的风云变幻。故事以石匠吴家和豪绅林家之间的冤仇纠葛和家族兴衰为主要线索,以浙南山村的风物景貌和乡土人情为烘才乇陪衬,以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全书。通过许许多多具有内在联系的单幅画面和单个故事,组成一套组画,谱成一套组歌,构成一部场面广阔宏大、情节跌宕起伏、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长篇小说。作品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被损害、被侮辱的广大劳苦大众是如何的勤劳朴素、心地善良、胸怀坦白、耿直热情、机智勇敢。书中形象地说明了“官逼民反”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实质及其必然失败的内在原因。作品用犀利的笔锋揭露并鞭挞了旧社会的黑暗腐败,统治阶级的凶残暴虐,土豪劣绅的贪婪愚昧,形象地说明他们在历史的潮流中陷于覆没的命运,是历史发展中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

全书故事离奇,文笔隽永,既是一幅景色旖旎的江南风俗画长卷,又是一部粗的细的雅的俗的新的旧的荤的素的无所不包的半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各个阶层的人物,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本书初版于1983年,畅销70万部,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末叶章回小说中的压卷之作。如今经过修订,面貌一新。

目录

序言 

引子

沧海桑田,慢话浙江梗概

奇峰异景,数说仙都风光  

第一回

风云变幻,老石匠建大桥半途而废  

内外交困,太平军打天下功败垂成  

第二回

颠倒黑白,乱世之民成叛匪忠奸莫辩  

惨绝人寰,祭奠场地变云阳刀斧交加  

第三回

蛤蟆岭下,吴本良陌路救病汉

小山村中,流浪人感恩当教师  

第四回  

阴谋诡计,老学究游说挖墙脚

无可奈何,拳教师违愿任西宾  

第五回  

刀枪弓箭,师兄弟下校场比武

虎狼蛇蝎,恶父子设毒计害人

第六回

一片痴心,吴本良奔走改籍

满腔热血,刘教师痛陈世情

第七回

问渔亭前,小童生问渔逢渔隐

析玄堂中,老和尚析玄藏玄机

第八回

张灯结彩,土财主祭祖开酒宴

偷天换曰,武秀才敬酒藏奸心 

第九回

嬉笑怒骂,武小丑唱戏罚戏

神巫名医,拳教师得病治病

第十回

三味草药,马有义起死回生

一本血账,刘保安细说生平

第十一回

半支人参,刘教师中计遭毒害

二分山地,蛤蟆岭新添菊花坟

第十二回

百官拜相,赛神仙法眼看风水

一钱如命,笑面虎狠心扣工钱

第十三回

银环金钏,老学究复古纳聘礼

张灯结彩,新举人荣归开喜筵  

第十四回

佩刀挂剑,娶媳妇戎装拜天地

猜谜对歌,闹洞房妙语惊群魔 

第十五回

儒师斗法,说笑话婊子王八同上阵

巫婆闹房,逗乐子夜又罗刹齐出场  

第十六回

因失白银,陈焕然旅途招佳婿

为寻黄牯,吴立志只身探虎穴  

第十七回

藏头露尾,偷牛贼当场出丑

躲灾避难,杀人犯远走高飞  

第十八回

反飞倒吊,黑心人伤号面前充英豪

明公暗私,地头蛇瞒天过海装正直  

第十九回

假悲真乐,丧门星安排大喜事

鸡吵鹅斗,赛神仙扳倒老学究  

第二十回  

神医奇术,马大夫柳枝接骨

烧烟做泡,来旺儿李代桃僵  

第二十一回  

连蒙带诈,大老爷验尸问案

治丧养伤,原被告给假取保

第二十二回

握金枕银,土财主进棺材盖陀罗经被

花钱定计,老牙郎寻活俑走金华兰溪

第二十三回

魂亭香案,开路神为石棺送葬

绞车滑轮,千斤闸镇玉女金童

第二十四回

一道活门,吴立本深夜盗墓

两张假契,林团总巧设骗局

第二十五回

金童玉女,救出坟莹成兄妹

牛娃马驹,送进寺院当沙弥

试读章节

这时候,嘉庆二十年为了修建壶镇大桥而在北山脚下石宕旁边落户的老石匠吴家宝兄弟早已故去,他的三个儿子和堂兄弟们继承父业,早已经成了当地有名的造桥师傅。四十多年来,子孙生息,繁衍后代,终于在石宕旁边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小小村落,村名就叫“吴石宕”。大小二十多名石匠,由长房吴绍周老师傅带领,经营一个石作坊,除了修桥铺路之外,也承接各种各样的大小石活儿。既然当年建造继义大桥的师傅们还都健在,这种驾轻就熟的工程,当然不必舍近求远去另请高明。因此荣任总管的曹老先生不辞辛苦,坐一顶小轿,亲自赶了六十里山路,到吴石宕洽谈。左盘右算,估工计价,足足响了一天算盘,总算把大桥工程全部包给吴石宕人了。

经过一番筹备安排,吴绍周老师傅带领兄弟子侄和一众合伙儿工匠们来到了县里,安排了搭棚、铺草、籴米、做饭这些杂事以后,顾不得歇息,先带领几个打头的师傅踏勘了现场,计议了一番,就急忙去找总管,又提起三十多年前提出过的老问题来。

曹老学究倒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虽然明知道改换桥址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还是不惮其烦地再三向师傅们请教在不迁桥址的前提之下有何补救的办法。绍周师跟工匠们合计的结果,出了两个主意:一个是降低桥面一丈,这样,洪水一到,水流可以从桥面上漾过去,顺流漂来的房顶、树木、家具等不会被桥身拦阻,可保大桥安全,还可以降低造价,缺点是每逢水位稍高就只得断绝交通;一个是提高桥面一丈,使桥洞增大增高,泄水量增大,洪水再高,也没不过桥洞去,不是太大的漂流物,也大都能从桥洞中顺流而下,如果不是遇到特大洪水,也能确保大桥的安全,缺点是不免要提高大桥的造价,此外大桥两端增加了十几级台阶和两条坡道,行人和车辆上下,都要比原来没有台阶与两岸道路相平的老桥要困难些。曹老先生得到这两个办法以后,又来回奔走于各大财东之间,再三分说,终于说服了一众施主们,决定多拿出若干两银子来,把新桥增高了一丈。

建造大桥,必须在冬令枯水季节,先筑起一道土石堤坝,把溪水拦向一边,然后南北两岸分先后打桩、砌桥基,等到所有的桥墩都高P16出春汛最高水位以后,还要用木板搭成一座运料用的轻便栈桥,这才能竖起发券的柱架,开始砌桥洞。新的同善桥,是在旧桥的基础上重建的,桥基倒是不用重选重砌了,只是水下还有很多旧桥的石料可以利用,也都要在枯水季节打捞上来,整理后待用。

绍周师带着兄弟子侄和各地汇集来的大小粗细石工们,从咸丰十年十月吉曰祭过鲁班师破土动工以后,经过通力合作,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春汛到来之前,六个大桥墩,都已经基本砌出最高春汛水位以上五尺;散落在桥址下游半埋在泥沙中的旧石料,也都扒了出来,抬到了岸上;新开采的石料,也大都准备就绪。于是,第二期工程接着开始了。

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初,缙云县前大桥工地上人来人往,热火朝天。桥墩一天天高起来,两岸之问架起了栈桥,两个桥墩之间竖起了发券的拱架。大小粗细石工,有筹划的,有搬运的,有錾凿的,有堆砌的,各得其所,有条不紊。眼看着一座更高的新桥,就要飞架南北,平地而起了。

正在紧张施工中,忽然有消息传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已经从江西入浙,正在奋力攻打处州,不久即将挥师北上,取道缙云、永康,攻打金华。消息传开,城内的老百姓倒不太着急,他们有咸丰八年太平军过境的经验,知道平民百姓们只要在大门上贴一个“顺”字,太平军一般是不会无故加害的。心里害怕的是那些大户人家,因为他们也有咸丰八年的经验,知道太平军是专门跟官绅财主们作对的。他们胆战心惊,真个是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赶紧收拾箱笼细软,雇上一帮挑夫轿杠,挑着金银财宝,抬着太太小姐,跌跌撞撞,连夜逃到乡下去了。P17

序言

“八·一一三”的战火,把我从上海那座“孤岛”轰到了故乡浙江省缙云县,在好溪两岸度过了我的少年时代。

刚从平原来到山区,总感到这里的天地狭窄而透不过气儿来。这里抬头就见山,出门就是水,那些坐落在山谷中间的小小村落,早晨要到八点多钟太阳才上山,而晚上不到五点钟太阳就落到西山背后去了。猛然问来到这里,好像连日子都比平原地区要短些似的。

缙云县仙都山,有一座海拔171米直上直下的石笋,为全世界所绝无仅有,相传是黄帝炼丹升天的地方,道家称其为“祈仙第二十九洞天”,是著名的“三十六洞天”之一。这些由大大小小的奇岩怪石所构成的天然美景,吸引过多少骚人墨客,留下了多少千金难买的铁划银钩、名人真迹!

这里山川之秀,景色之美,堪称人间仙境。这里奇花异草满山遍野,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每逢清明前后,满山的杜鹃花儿开了,能映红半个山坡。红绿相间中,再点缀着一簇簇黄色的迎春花,一丛丛白色的野蔷薇,一片片嫩黄色的蒲公英,还有那许许多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野花野草,砌成一台台灿烂的花坛,织成一块块绚丽的地毯,组成一座座天然的公园。万花丛中,蜜蜂成对,蝴蝶成双,嘤嘤嗡嗡,柔声低唱,上下翻飞,翩翩起舞。漾漾细雨中,溪边有白发老翁披着蓑衣独坐垂钓;路上有簪花少女撑着雨伞款款而行。黄昏时分,户户炊烟,袅袅上升,竟和云天一色;点点归鸦,呱呱飞过,欲与晚霞争辉。樵夫斜挑干柴,口唱俚歌,歌声和脚步合拍;牧童倒骑耕牛,手抚竹笛,笛声与牛鸣谐趣。这一片春到人间的江南美景,有哪一幅名家山水能画出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大自然婀娜多姿?又有哪一家名园景色能与这不留刀痕斧迹、巧夺天工的秀丽山川媲美争妍?

刚从繁华的都市来到这偏僻的浙南山村,感到自己恍如置身仙境而留连陶醉了。这里没有机声轧轧和车声隆隆,没有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没有打扮得花枝招展、三分人气七分妖气的摩登女郎和粉头暗娼,没有神出鬼没妙手空空的扒手小偷,没有歪戴帽子摇头晃脑的阿飞流氓,没有污浊的空气、肮脏的垃圾招徕蝇蚋散发病毒……总之,在我那天真的眼睛中看来,这里是真正的世外桃源,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切的一切,比起我所生活、所熟悉、所厌恶的那个城市来,简直是两个世界,另一番天地!

啊,如果我是诗人,我一定不惜我的笔墨,去讴歌这人类的春天、地上的天堂、凡问的仙境、世外的桃源!去赞美创造这迷人的景色、壮丽的山河、瑰丽的奇葩的造物主的万能与伟大!

但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智力渐开,耳闻目见的人世残酷,却把我眼前的幻影驱散了。孔雀开屏,掩不住后面的那个漏洞;梨花带雨,盖不了眼角的斑斑泪痕。笼罩在我眼前那一层炊烟似的朝霞晚霭淡雾薄云,轻柔得像一层透明的罗纱,又怎能遮住这神女真容、庐山面目?在依稀隐约朦朦胧胧中,我看到了隐藏在这花园一般的山村中的,是无休无止的悲痛,没完没了的伤心;听到从那阴暗低矮的草房中传出来的,是孤儿揪心的号哭、寡母无望的悲叹;而在那鲜艳欲滴的花丛后面,竟躲藏着那么多的豺狼虎豹,正在嘴角滴着鲜血津津有味地吞噬着那些被出卖、被侮辱、被损害了的少女们的善良的心!溪中流水滚滚,原是贫妇孤女的眼泪汇聚;山上红花点点,正是英雄壮士的碧血凝成。在那高大的楼房里,披着人皮的豺狼和穿着绫罗绸缎的妖魔鬼怪们,正在干着绝灭人性惨绝人寰见不得天日的卑鄙勾当!为了一块啃剩下来的骨头,他们可以泯灭天良,出卖自己,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一任强盗的铁蹄践踏我美丽富饶的乡土,一任敌人的皮鞭抽打我同胞兄弟的脊梁!

啊,这里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极乐世界,更不是人间天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儿不是官以钱得,刑以贿免,富豪当权,英杰落魄?浙南山区,天高皇帝远,水深山川隔,荼毒生灵、作践良民的事端,比起外地来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是罄南山之竹,写不尽满地污秽;竭东海之水,洗不净弥天罪孽!

虽然我不是诗人墨客,手里缺少一支如椽的生花妙笔;虽然我耳目闭塞,两眼近视,听觉失聪;虽然我头脑昏聩,早年被无数道封建的枷锁层层桎梏.虽然我年已不惑,颠沛流离,一事无成,怀抱秃笔,只能搔首踟躇,绕室彷徨,但是生活的鞭子,却在抽打着我,鞭策着我,要我拿起这支笔来,去记下那被夺走了儿子、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老妪在临终之前的喃喃低诉;要我拿起这支笔来,去记下那受尽折磨、供人玩弄、被人遗弃的可怜少女在自尽之前的哀哀悲啼;要我拿起笔来,去记下那满腔怒火、高举拳头、带领乡民冲进衙门的英雄好汉在发动冲击时的声声怒吼;而更主要的,却是要我拿起笔来,挑起这块遮盖着一切丑行恶迹的朦胧轻纱,挑起这块魔法师的遮眼布,去揭发那人世的黑暗,去鞭笞那罪恶的灵魂,去控诉那社会的不平!

在黑白颠倒的动乱年代,我“有幸”生活在劳改农场这个“与世无争”的天地中,使我得以在席卷一切的十二级飓风中,忘却疲劳饥饿,忘却妻离子散,安安心心,从从容容,无所顾忌,也无所遵循地吐我的丝,做我的茧,将我自己的灵魂连同肉体,织在“括苍山”这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中。

吴越

1976年9月9日上午9时记于

茶淀清河农场于家岭西村地头

书评(媒体评论)

《括苍山恩仇记》,场面宏大,内涵丰富,故事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没有帝王将相的宫廷斗争,没有虚无飘渺的武打功夫,反映清末民间生活,展示江南风土人情,是一部浙南风俗画长卷,改编为电视剧,一定可以脱颖而出,面目一新,能消除观众的视觉疲劳。

——王朝柱(著名作家、《长征》编剧)

独特鲜活的人物、扑朔迷离的故事、博大精深的学识、美不胜收的妙趣,以文晓畅说武,凭学娓娓叙史,尽附着在悬念迭生的情节之中。一位传奇的吴越,化心血而为泼墨,将俗闻以就神奇。一部爱不释手、不忍卒读的历史长卷——吴越之传奇《括苍山恩仇记》。

——刘涓迅(中国作协影视委员会委员)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身处在图书海洋,心灵却在文化的沙漠里艰难跋涉。泛滥的文字快餐让我们的“味觉”正慢慢丧失但却无可奈何,被沙尘蒙蔽的双眼渴望清泉的荡涤。

《括苍山恩仇记》正是当今图书市场上最缺乏的文化精品。它如一缕清风拂面而来,让你在异时代清新的空气里消释疲惫,灵动而不轻浮;它又如一眼望不见底的深泉,每天都能品出新鲜的昧道,厚重而不生涩。

——朱威廉(上海盛大新华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越的《括苍山恩仇记》突破了“正宗”历史文学观念的规范,是一部超出“史范”的新作。他充分调动起艺术虚构这一特殊的功能,善于捕捉形象思维中的诸种幻想,以浓郁的通俗性和传奇色彩,较真切地反映了清末浙南山区在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的社会风貌,以及彼时彼地的人们对历史和生活的思考。

——李树声(《中国艺术报》总编辑)

这是一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巨著之一,产生于十年浩劫的劳改农场,不受意识形态和“四人帮”帮八股的影响,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堪称一流,不仅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欣赏价值,也具有极珍贵的收藏价值。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时候,曾被删节,此次再版,恢复了原貌,这将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件盛事。

——古鉴兹(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前常务副院长)

《括苍山恩仇记》宏大的叙事和奇巧的结构无愧于“史诗”的称赞,更重要的是,这部讲述凡人生活的小说,正回归着小说的本来面目,即.首先是好看的故事。

1983年,当《括苍山恩仇记》第一版刚发行的时候,由以上特点合成的潜流就推动着该作品70万销量的成绩。并且有理由相信:这种潜流在今年的力量将同样非常可观。因此,我郑重地向大家推荐它。

——侯小强(新浪网副总编辑)

80年代中期,《括苍山恩仇记》曾是一部十分火爆的畅销书,迷倒过众多读者,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出版界多多强调“好看小说”。而《括苍山恩仇》,许多年前就是众所周知的“好看小说”了。时隔20余年,至今依然“好看”。一部200万字的长篇小说,恢复原貌修订出版,这样难以被岁月湮没的“好看”中,定是有一种坚硬的特质,像浙南那座秀丽的括苍山,岩石是百年恩怨的见证、树林是千年的精怪、清泉潺潺不息,具有水滴石穿的韧性。

好看的故事、好看的人物、好看的山水、好看的风俗,却不仅仅只是一个好看,引人入胜的叙述中,还让人“看”出了许多人性的美丑、历史的正伪、是非的曲直、雅俗的交融。等人们看到“坏”与“恶”之成因深处,也就是该书真正的“好”处所在了。

认识吴老已十余年。90年代初期,年逾六甸的吴老,成为中国当代作家中最早使用电脑写作的人。吴老的勤奋与率真、执着与顽强、超乎常人的勇气与耐力、对文学的痴迷令我辈感佩。想象着1964年初春到1967年深秋,被打成右派的中年吴越,在劳改农场那样特殊的环境中,躲过千百双注视监视着的眼睛,抓紧点滴劳动间隙,坐在田埂上、关在仓库中,一千个饱蘸心血的日日夜夜,偷偷写下了这几百万字的《括苍山恩仇记》初稿,他何曾想到在近半个世纪之后,“括苍山”会再次浮出书海,并且,被众人传颂。

——张抗抗(著名作家、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