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佛典选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林国良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佛教传播二千五百余年,留下的典籍浩如烟海,自古以来能通读者寥寥无几。本书精选四十余部经典,分十八篇介绍佛教思想,包括佛教各宗之主要观点及专题思想,前有“篇名解”、“题解”,后附“注释”与“导读”,力求化繁琐为简约、化晦涩为明了、化深奥为通俗,以助读者初窥佛教思想之博大深邃,实乃一部不可多得之佛学入门专著。

内容推荐

本书宗旨是帮助读者阅读佛典,将阅读对象定为一般读者,故“注释”和“导读”大多以简洁明了为特征,尽量化繁琐为简约、化晦涩为明了、化深奥为通俗。只在部分篇章,如《唯识篇》、《性空篇》、《禅悟篇》及“禅宗诗歌选”等,反映笔者的最新研究心得,故这些篇章的“注释”、“导读”等较详细。

目录

一 自在篇

(一)证道盛会,十方来贺——《大方广佛华严经》之

《世主妙严品》(选)

(二)不可思议,菩萨神通——《维摩诘所说经》(选)

二 释尊篇

(一)入恶浊世,证道布教——《释迦氏谱》(选)

(二)贪心凡夫,舍身菩萨——《六度集经》(选)

三 世界篇

(一)阿含世界,三千大干——《起世经》(选)

(二)华严世界,重重无尽——《大方广佛华严经》(选)

(三)唯识世界,随识生灭——《成唯识论》(选)

四 圣教篇

(一)人生是苦,证道解脱——《分别圣谛经》

(二)生死轮回,缘起无明——《缘起圣道经》

五 性空篇

(一)观五蕴空,度一切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二)佛说佛法,即非佛法一《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选:

(三)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中论》(选)

(四)胜义无性,世俗无性——《人中论》(选)

六 唯识篇

(一)解深密意,唯识初创——《解深密经》(选)

(二)抉众师说,唯识大成——《成唯识论》(选)

(三)施设百法,广说法相——《大乘百法明门论》

七 真心篇

(一)真心常住,妄想轮回——《楞严经》(选)

(二)真性无修,以幻修幻——《圆觉经》(选)

(三)一心二门,体相用大——《大乘起信论》(选)

八 华严篇

(一)金体狮相,无尽缘起——《华严金师子章》

(二)性海无风,金波自涌——《华严经探玄记》(选)

九 法华篇

(一)唯一佛乘,佛成久远——《妙法莲华经》(选)

(二)一念三千,一心三观——《摩诃止观》(选)

(三)佛断修恶,性恶犹存——《观音玄义》(选)

十 禅悟篇

(一)自性圆净,顿悟成佛——《六祖坛经》(选)

(二)真修实参,精进破关——《禅关策进》(选)

十一 密法篇

(一)临终关怀,中阴得度——《中阴救度密法》(选)

(二)无修无整,亦无散乱——《贡噶上师恒河大手印直讲》(选)

十二 净土篇

(一)方便念佛,往生极乐——《佛说阿弥陀经》

(二)未来教主,弘法兜率——《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十三 誓愿篇

(一)大愿大成,方便普度——《佛说无量寿经》(选)

(二)成琉璃身,解病残苦——《药师琉璃光如来

本愿功德经》(选)

(三)为诸佛师,愿最净土——《大宝积经·文殊

师利授记会》(选)

(四)行愿广大,菩萨典范——《大方广佛华严经·普

贤行愿品》(选)

(五)寻声救苦,有求皆应——《悲华经》(选)

(六)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本愿经》(选)

十四 修持篇

(一)四念常住,证声闻果——《念处经》

(二)十波罗蜜,成就菩萨——《成唯识论》(选)

(三)魔障重重,修途艰险——《楞严经》(选)

十五 高僧篇

(一)入危乱世,化暴戾气——《高僧传·佛图澄》

(二)西天取经,东土弘法——《大唐故三藏玄奘法

师行状》(选)

十六 社会篇

(一)光音天来,四姓平等——《小缘经》(选)

(二)七不退法,治国治僧——《游行经》(选)

十七 伦理篇

(一)六方礼敬,孝亲报恩——《善生经》

十八 文学篇一

(一)嬉笑讽喻,皆成佛理——《百喻经》(选)

(二)诗喻禅悟,禅悦人诗——禅宗诗歌选

(三)坎坷咏吟,情浓道隐——《六世达赖情歌六十六首》

试读章节

我闻如是①。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②。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是正行说法,谓四圣谛④,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④,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我今现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

舍梨子④比丘聪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出要慧、明达慧、辩才慧,舍梨子比丘成就实慧。所以者何?谓我略说此四圣谛,舍梨子比丘则能为他广教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舍梨子比丘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时,令无量人而得于观。舍梨子比丘能以正见为导御也。目乾连⑨比丘能令立于最上真际,谓究竟漏尽④。舍梨子比丘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连比丘长养诸梵行,犹如养母。是以诸梵行者,应奉事供养恭敬礼拜舍梨子、目乾连比丘。所以者何?舍梨子、目乾连比丘,为诸梵行者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尔时。世尊说如是已,即从坐起,人室燕坐⑧。【注释】

①我闻如是:大多数经为“如是我闻”。

②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即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参见《释尊篇》中《六度集经》的相应注释。

③四圣谛:即四谛:苦谛、集谛(此译本中“集“为“习”)、灭谛、道谛。

④等正觉:即如来的十种称号的第三种:“正遍知”,意谓能正确普遍地了知一切法。

⑤舍梨子:即舍利子。

⑥目乾连:又作大目犍连、摩诃目犍连、目犍连,简称目连。佛十大弟子之一,人称神通第一,著名事迹为“目连救母”。

⑦漏尽:“漏”即烦恼。“有漏”是凡夫状态,“漏尽”即“无漏”,为阿罗汉和佛的境界。

⑧燕坐:又作宴坐,即静坐、坐禅。【导读】

此处佛对众比丘之开示,大意为: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有正法,名四圣谛。此四圣谛包含人生一切现象(“广摄”),可用以广泛观察各种现象(“广观”),分别和明了各种现象(“分别发露”),可借以开创和建立佛教的理论和方法(“开仰施设”),显示佛教的目标和宗旨(“显示趣向”)。舍梨子比丘已深入地把握了此正法,目连比丘能借此正法证得无漏境界。此二人可宣说此正法,指导众人清净修行。佛说了此番话后,入室静坐,由舍梨子比丘代为宣说四谛法。

于是,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世尊为我等出世,谓为他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云何为四?谓苦圣谛①、苦习、苦灭、苦灭道圣谛。

诸贤,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注释】

①苦圣谛:四谛一般说为:苦集灭道。但《阿含经》等早期经典中也作:苦习尽道。所以,“习”相当于“集”,“尽”相当于“灭”。【导读】

此处开始,舍梨子宣说四谛。“谛”是真实不虚之义。四谛就是四种真理,包括苦谛、集谛(习谛)、灭谛(尽谛)、道谛。此四谛的相互关系是:苦谛揭示人生的本质是苦,集谛说人生苦之原因,灭谛说苦灭后的境界,道谛说灭苦的方法。从因果关系说,苦谛和集谛是说世间有漏法之因果,其中,苦谛是果,集谛是因;灭谛和道谛是说出世间无漏法之因果,其中,灭谛是果,道谛是因。

此处先说苦谛。人生是苦,此苦可从“三苦”说,也可从“八苦”说,本经是从“八苦”说。若说三苦,有苦苦、坏苦、行苦。正受苦时,从苦生苦,名苦苦。反之,好事或愉快的感受消失或变坏时,而生苦恼,名坏苦。最后,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名行苦。因此,“三苦”是概括性的说法,相对地,“八苦”则是列举性的说法,将人生所受的苦,概要地一一列举,详见下文。

P100-101

序言

佛教传播二千五百余年,留下的典籍浩如烟海。宋代出现的第一部木刻本汉文大藏经,收入佛典五千零四十八卷。其后历代都有新编大藏经问世,不断增补典籍入藏。至二十世纪,加上日本刻印的汉文大藏经,据统计,汉文大藏经版本总数达二十九种。其中,日本在一九三四年印行的《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共收入佛典一万三千五百二十卷。

但与佛典浩瀚相比,自古以来能通读全藏者则寥寥无几,因此,出选本无疑很有必要。选本所选经典有限,必依不同目的而有不同选法。本书旨在介绍佛教思想,故绝大部分内容为佛教各宗思想和一些专题思想。本书共分十八篇,选四十余部经论。现将各篇撰写意图简介于下。

一、自在篇。大乘佛教之终极目标是要成佛,佛即大自在。本篇通过释迦牟尼佛和维摩诘居士所显之境界来描绘此种大自在。

二、释尊篇。佛教教主是释迦牟尼,本篇介绍释迦牟尼在过去世的一些故事,及此世证道成佛、弘法度生之事迹。

三、世界篇。佛教的世界观念,气势极为宏大。本篇介绍小乘佛教的三千大干世界、大乘佛教的华藏世界,以及唯识所变世界等观念。

四、圣教篇。本篇介绍小乘佛教(声闻乘和缘觉乘)的教义,包括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等。

从第五篇到第十二篇,介绍大乘经典及依之而立的大乘各宗之主要思想。

五、性空篇。本篇介绍般若类经典及中观宗的主要思想。此宗弘扬般若类经典性空之思想,力倡“一切法无自性”。在其后的发展中,中观自续派的清辨主张“胜义无自性,世俗有自性”;而中观应成派的月称主张彻底无自性,“胜义无自性,世俗亦无自性”。

六、唯识篇。本篇介绍唯识类经典及唯识宗的主要思想。此宗建立第八识,以保持因果不坏不乱;同时以三自性理论对“一切法无自性”观点,作了符合唯识论立场的修正。

七、真心篇。一真常之心,为中国大乘佛教各宗的思想基础。自性本来圆满觉悟,真心能生一切法,此类观点与印度佛教(中观、唯识)在此问题上的观点形成了明显差异。本篇介绍阐述真心的几部主要典籍。

八、华严篇。本篇介绍华严宗的主要思想。此宗依《华严经》立宗,主张“法界(无尽)缘起”,即一法与一切法相互为缘起,故事事无碍。

九、法华篇。本篇介绍《妙法莲华经》及依此经而立宗的天台宗的主要思想。此宗在教理上主张“一念三千”,即一心中具备十界(六凡四圣)一切法;在修持上提倡“一心三观”,即不经次第,圆满而观,破三惑于一时,发三智于一心。

十、禅悟篇。本篇介绍禅宗的主要思想。此宗不依经典立宗,主张自性本来圆满清净、本来是佛,提倡见性顿悟。

十一、密法篇。本篇介绍西藏密宗的“中阴救度法”与“恒河大手印”的主要思想。

十二、净土篇。本篇介绍阿弥陀佛净土信仰与弥勒净土信仰。此外,中国大乘佛教中的律宗,本书原拟选人菩萨戒之戒本,但因戒本明文“未授戒者不得阅读”,斟酌再三而撤下。

十三、誓愿篇。菩萨在修道时都曾立下誓愿,这些誓愿是大乘精神的最佳体现。本篇录入一些著名佛菩萨的誓愿。

十四、修持篇。佛教的终极目标、佛菩萨的誓愿和大乘精神,都须借行持之实践而实现。上述各宗思想之介绍中已涉及到修持理论和方法,本篇选文,一是具体介绍小乘的平实易行的“四念住”方法,二是概要介绍大乘修行的全过程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方法,三是介绍修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魔障。

十五、高僧篇。佛教在其理论发展和行持实践中涌现出许多高僧大德,本篇介绍神僧佛图澄和著名高僧玄奘。

十六、社会篇,十七、伦理篇,两篇介绍佛教的社会思想和伦理思想。

十八、文学篇。本篇介绍佛典中的文学类作品,主要为譬喻类经典和诗歌。本篇所选作品中,《百喻经》是以比喻宣说佛理,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哲理性;“禅宗诗歌选”是以诗宣说禅理和禅趣,许多禅诗有很高的艺术性;《六世达赖情歌六十六首》则介于道诗与情诗之间,读者可见仁见智。

本书宗旨是帮助读者阅读佛典,将阅读对象定为一般读者,故“注释”和“导读”大多以简洁明了为特征,尽量化繁琐为简约、化晦涩为明了、化深奥为通俗。只在部分篇章,如《唯识篇》、《性空篇》、《禅悟篇》及“禅宗诗歌选”等,反映笔者的最新研究心得,故这些篇章的“注释”、“导读”等较详细。

近年来电子版《大正藏》的出版,给本书的撰写工作带来极大便利。本书佛典之原文,均转录自电子版《大正藏》。对电子版《大正藏》,笔者曾将部分文字与纸本《大正藏》作过对比,结果是:原文的文字和所在《大正藏》的册数和页码,都与纸本一致,正确无误;只是有些文章本身的分卷数有些不同。如《瑜伽论记》,本身有二十四卷本和四十八卷本两种,纸本《大正藏》为二十四卷本,电子版则为四十八卷本。此外,纸本中一些小号字体段落,电子本则再加上括号。考虑到目前纸本《大正藏》只有图书馆中有,电子版《大正藏》则许多个人都有,所以,本书引文出处注释,仍用电子版之数据。还有,纸本与电子版《大正藏》都是繁体字,在电脑转换为简体字过程中,有些字将不作区别地转换,如“乾”转换为“干”,“著”转换为“着”,等等。笔者对已注意到的此类错误,作了更正。

另外,电子佛教词典也使笔者获益匪浅。本书对原典的“题解”、“注释”和“导读”,许多处参考了词典的说法;而在引用电子词典文字时,则注明了出处。

本书最后《文学篇》中的《六世达赖情歌六十六首》一文,是由李威撰写“注释”和“导读”。李威是笔者的硕士研究生,其毕业论文选题就是《仓央嘉措情歌研究》,目前此文反映了其研究心得。另外,关于《金刚经》前后二部分内容相似,四川成都谢祥荣信士早就对笔者说过他的观点。谢祥荣老先生长期研究儒道佛思想,对《周易》尤有心得,出版过《周易见龙》一书。此次笔者系统查阅了《金刚经》研究资料,找到了历来大德对此的论述,对比之下,谢老的观点也有其可取之处,故在介绍中存此一说。本书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其他一些朋友的帮助。上海社会科学院张文江兄看了《禅悟篇》、《密法篇》及《心经》、《金刚经》、“禅宗诗歌选”等,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商榷意见,笔者大多予以采纳。许基鹤兄在本书写作的最后阶段,放下了自己手头的一切工作,通读了全书,进一步避免了本书的各种疏漏。上海玉佛寺图书馆馆长慧静法师,帮助笔者对纸本和电子版《大正藏》的若干文字进行了校对,确认电子版文字无误。在此谨对上述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笔者近十年来主要从事佛教唯识经典之研究和译注工作,且两年前已确定了规模庞大的《瑜伽师地论直解》之写作计划。此次由学校提供出版机会之缘,暂放手头工作,花半年多时间写成此书,使笔者有机会重温佛教思想之全貌,感到得益良多。然而,由于时间短促(这是由学校出版计划所确定的时问表),有关阐述或有错误,还望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林国良

2006年3月于上海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3: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