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迟子建以小说闻名;差不多二十年来,她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出发点的小说,以其突出的“原生态”特质,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这种“原生态”特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她那基本上未被所谓“流派”、所谓“实验”、所谓“技巧”矫正修改过的写作方式,她的小说有一种根本意义上的朴素动人,很“笨”,很结实,很有分量;二是她饱满、深邃、自然的女性视角和叙述方式,有一种出自黑土地的朴拙、直接和率真,穿透力很强,感染力很高。这本散文是她小说之外的一个美好的补充阅读,它使得读者看到小说背后绕出来的迟子建,从阅读心理上讲,这似乎更亲切,也更真切。
这部散文集,选自迟子建已出版的五部散文集,《假如鱼也生有翅膀》、《伤怀之美》、《迟子建随笔自选》、《女人的手》和《我的世界下雪了》。编者按其内容的侧重点,将整部书稿编为五辑,分别为“木器时代”(状物篇)、“伤怀之美”(状行篇)、“素面朝天”(状人篇)、“花束纷纷”(状心篇)、“雪天音乐”(状事篇)。在这五辑里,读者可以与迟子建目光产生一种对视的效果;这种目光,是朝外的,同时也是朝内的,有距离,有交集,有默契,也有感动。
盐那雪白的颜色常使我联想到雪。在北方,盐与雪正如雷与电,它们的美是裹挟在一起呈现的。 盐与雪来历不同。雪从天上来,而盐来自地下。雪的成因与低沉的云气有关,而盐的提取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多年矿物质的沉积,其二便是海水的凝结。不论它们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其形成都有一个浪漫的过程。云与海水作为雪与盐的载体,其氤氲与浩淼的气质总令人浮想联翩,谁能想到缥缈的云会幻化出那么轻盈、美丽、灿烂的雪花?谁能想到奔涌的海水会萃取出结晶的、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盐粒? 雪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这时的北方大地寸草不生,看不到一抹绿色,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战利品,被彻底地俘虏了,无声无息。我童年记忆中的北方人的餐桌上,是看不到新鲜的绿色菜蔬的。不似现在,运输的畅通和市场经济的发达,数九天气也能吃到来自南国的蔬菜。 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了。它其实在秋天就亮着它的白牙向北方女人微笑了。秋季是北方人腌菜的时节,家庭主妇们把还新鲜的豆角、辣椒、芹菜、黄瓜、萝卜、芥菜等塞进形形色色的缸里,撒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做成咸菜,以备冬季食用。北方人爱吃的、一直以来被大张旗鼓腌制的酸菜,更是缺少不了盐。盐被白花花地撒向缸里的时候,会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盐在唱歌。在秋天,山间的蘑菇也露出毛茸茸的头了,蘑菇除了晒干外,还可以用盐腌渍在坛子里存储起来,冬天时用清水漂出它的盐分,吃起来味道仍是鲜美的。所以盐在秋季是撒向北方土地的最早的雪,它融化了,融化在菜蔬最后的清香中。如果你问一个北方人,你们的灶房里什么物件最多?我猜十有八九的人都会冲口而出:咸菜缸!的确,腌酸菜的大缸,腌萝卜和芥菜的中等型号的缸,以及腌糖蒜和韭菜花的坛子等等,就像乐池上摆放着的形形色色的乐器一样,你一进灶房它们就会扑入你的视野,并且在你不小心碰撞了它们的时候,为你奏出或沉郁或清脆的乐声。 咸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正宫娘娘”,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北方人也较其他地区的人摄盐量大,形成了口重的习惯,似乎不多加盐的食物都是寡淡无味的。北方人对盐有种近乎崇拜的心理,认为它是力量的化身,所以民间流传着吃盐长力气的说法。那些靠力气而生活的伐木工及家庭主妇,对盐的青睐可想而知了。记得童年时看电影《白毛女》,看到白毛女在山洞里因为多年吃不到盐,而过早地白了少年头的时候,盐在我心目中还具有了乌发的作用,这印象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现代膳食讲究低盐少糖,这与北方人对盐的巨大热情是背道而驰的。北方人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江南,其气候的寒冷与摄盐过量无疑是两大元凶。尽管如此,北方人对盐仍然像对老朋友一样紧紧相拥,人们并未将它当敌人一样警惕着,虽然冬季可以从副食商场购得新鲜蔬菜,紫白红黄地点缀着餐桌,但在餐桌的一角,总会有几碟颜色黯淡的酱菜与之唱和着,有如一部歌剧在结尾时撒下的袅袅余音,它们呈现着旧时阳光的那种温暖与美好,令人回味。 当我们吃着腌制的酱菜望着窗外的雪花、听着时光流逝的声音时,浓云会在深冬的空中翻卷,海水会在遥远的天际涌流。而当我们为着北方的冻土上所发生的那些故事无限感怀时,泪水便会悄然浮出眼眶。泪水一定来自大海,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咸的?! 因为有了寒冷,有了对寒冷尽头的温暖的永恒的渴望,有了对盐那如同情人般的缠绵和依恋,我想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
P6-7
“原生态”的迟子建
伊 玛
当代文坛,迟子建以小说闻名;差不多二十年来,她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出发点的小说,以其突出的“原生态”特质,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这种“原生态”特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她那基本上未被所谓“流派”、所谓“实验”、所谓“技巧”矫正修改过的写作方式,她的小说有一种根本意义上的朴素动人,很“笨”,很结实,很有分量;二是她饱满、深邃、自然的女性视角和叙述方式,有一种出自黑土地的朴拙、直接和率真,穿透力很强,感染力很高。后者,在读者眼里,让迟子建与另一个东北籍的女作家气息相通。另外那个女作家,就是萧红。
迟子建的散文相比于她的小说来说,产量和质量似乎都不占优势。散文的篇幅和格局,不如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那种文体更适合迟子建大开大合的特点。但读迟子建的散文,那种朴素动人、结实有力的特点还是一以贯之的,这也就是编缉出版这本迟子建散文的目的之所在;对于喜爱迟子建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散文是她小说之外的一个美好的补充阅读,它使得读者看到小说背后绕出来的迟子建,从阅读心理上讲,这似乎更亲切,也更真切。
这部散文集,选自迟子建已出版的五部散文集,《假如鱼也生有翅膀》、《伤怀之美》、《迟子建随笔自选》、《女人的手》和《我的世界下雪了》。编者按其内容的侧重点,将整部书稿编为五辑,分别为“木器时代”(状物篇)、“伤怀之美”(状行篇)、“素面朝天”(状人篇)、“花束纷纷”(状心篇)、“雪天音乐”(状事篇)。在这五辑里,读者可以与迟子建目光产生一种对视的效果;这种目光,是朝外的,同时也是朝内的,有距离,有交集,有默契,也有感动。
是为编后记。
二00五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