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只是严肃的。如果父母能亲近孩子,与他们朋友般相处,便可以成为子女真正的良师益友,为其所尊敬并感念终生。
在这里,罗斯福总统为中国父母展现了一幅与众不同的家教画面。他谆谆善诱,平易近人,没有父亲的严肃,却不乏慈祥的关爱。总统将子女看成与己平等的个人,而非不懂世事的孩子。他贴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从人生道路、为人处世、历史文学,乃至白宫生活故事等等诸多方面,引导孩子思考和学习,促进他们自觉地成长。
这是本有趣的书,也是值得父母和孩子思考的书。书中所展现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尊重的关系,为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树立了典范。
这是一本影响深远的亲子和教子经典名著。在其出版近100年的时间中,一直畅销不衰,受到各国人士的推崇和喜爱,并被列入《哈佛经典文库》,成为精英人士的必读书。
在这本书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畅谈了孩子的人生道路选择、白宫的生活、历史以及文学。同时,还对巴拿马运河开凿等重大历史事件做了评述。在书中,我们看不到类似一些中国家庭那种父亲与孩子对立、谨慎的情形,相反,这里到处充满了欢笑、善意的抗议声和有价值的建议。这种教子方法,非常值得中国父母思考和借鉴。正如总统本人所说:“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而是父亲。”我们深信,一位善于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和独立精神的父母,其所培养的孩子也必然是精英之才。
本书所选信件时间跨度达20余年。实际上,总统在孩子初入人生、意识懵懂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写这些信了。甚至为了孩子的理解,总统还亲自手绘生动有趣的“图画信”,向孩子传达自己的想法。即便在总统无法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也未曾稍稍忘记自己的子女,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一直不停地将自己饱含思想和父爱的信传递给他们。
这些满含关爱的书信,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发人深思。其所展示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关系,给我们今天的家庭关系和人际交往树立了光辉典范。
1898年春,西班牙战争爆发,当时担任海军助理次长的西奥多·罗斯福,与伦纳德·伍德联手组建了“莽骑兵团”,并随部队一起进驻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兵营。随后,罗斯福又率领他的骑兵团去了古巴。
快乐的小兔子们:
有你们亲爱的妈妈在这里,真算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假期。昨天我带她去兵营,她全看到了:士兵操练,商业长街上的帐篷,马匹被带去洗澡,我的小马“德克萨斯”,上校和少校,最后,是美洲狮和活蹦乱跳的小狗“古巴”,在她看它们的时候,两个小家伙打了几架。到现在,美洲狮比一只小猫大不了多少,却很暴躁,而且很阴险。
我对克米特和埃塞尔今天的信非常有兴趣。
从圣安东尼奥到这里,我们大家(包括人和马)都在车上颠了4天4夜,到达的时候又累又脏。我几乎每天夜里都要起来,因为总是在夜里带马匹到车外去喂食和洗澡。
你妈妈暂住在一家大医院里,离兵营大约一英里。那里眼下差不多有3万大军,这还不包括从停泊在海湾里的战舰上下来的士兵。夜里,走廊和阳台上挤满了陆军和海军的军官;岁数大些的,都参加过30多年前的南北战争,如今他们又要去古巴与西班牙人作战。他们大多穿蓝军服,而我们“莽骑兵”穿的是棕色军服。我们的兵营在一块很大的平地上,这块地是沙质土壤,没有一棵树,不过周围都是松树和矮棕榈。这里非常热,但没有蚊子。马歇尔非常棒,他负责照料我的事和那两匹马。今天操练的时候有一位将军出来视察我们。P2-3
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是美国第26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1901年他入主白宫的时候只有42岁。不过,他登上总统宝座,完全是因为一次意外事件。1901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廉·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里昂·柯佐罗兹刺杀身亡,作为副总统的罗斯福于是顺理成章地走进了白宫。通常,他又被称为老罗斯福,以区别于他的侄子、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老罗斯福出生于纽约,188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81年成为纽约州众议院议员,并成为共和党领袖之一。1886年曾竞选纽约州长,未获成功,此后有一段时间隐居纽约长岛,从事写作。1889年被任命为联邦文官委员会委员,1895年改任纽约市警察局长,1897年被任命为海军部副部长,1898年组织志愿骑兵团到古巴参加美国一西班牙战争,189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1901年成为麦金莱的副总统。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政策,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总统任期内,他对国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矿产、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劳资和解。他对外奉行门罗主义,实行扩张政策,建设强大军队,插手美洲事务。他因成功地调停了日俄战争而获得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第一个获此奖项的美国人。在调停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到新崛起的日本对美国构成的潜在威胁,认识到巴拿马运河对美国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能够使美国海军舰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调动更加快捷,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因比,他在任内竭力推动巴拿马运河工程,并且视其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
老罗斯福精力过人,不仅忙于政治事务,同时还是一位产量颇丰的作家,一生中出版著作30余种,其中有《1812年的海战》(1882年)、《新民族主义》(1910年)、《进步原则》(1913年)、《美国与世界大战》(1915年)和自传等。本书所收录的,是1898~1911年间罗斯福写给孩子们的信(其中有少数几封是写给亲戚朋友的,但内容与孩子们有关)。从这些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以“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而闻名的总统,还是一位慈爱的父亲。
罗斯福一生中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是艾丽丝·哈萨维·李,他们于1880年结婚,婚后非常幸福。不幸的是,1884年2月14日,艾丽丝在生下他们的女儿(也叫艾丽丝)两天之后,就因分娩并发症去世。数小时之后,罗斯福年仅50岁的母亲也因病去世。这双重的打击,几乎让罗斯福陷入疯狂的境地。在过了两年的鳏夫生活之后,1886年,罗斯福在伦敦与第二任妻子伊迪丝·克米特·卡罗(1861~1948)结婚,随后定居长岛蚝湾的酋长山。罗斯福一生共育有6个子女,两个女孩四个男孩。从孩子们的儿时起,罗斯福就开始给他们写信,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他们长大成人。无论何时,只要与孩子们分离,他都会持续不断地给他们写信,送去他的挂念、他的爱。为了方便阅读,我们在这里把几个孩子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艾丽丝(1884~1980)是罗斯福的第一任妻子留下的惟——个孩子。罗斯福入主白宫的时候,艾丽丝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时间成了公众瞩目的焦点,她的穿着打扮也成了当时的流行风向标。1 906年,艾丽丝嫁给众议员尼古拉斯·朗沃斯,他们在白宫举行的婚礼被认为是白宫历史上最盛大的社交事件之一。作为众议院一位有影响的议员的妻子,艾丽丝是华盛顿的社交领袖,也是公众和新闻界关注的焦点。艾丽丝的一生,漫长而富有争议,她的性格无疑是叛逆的、反传统的,她的许多离经叛道之举,每每招来物议。同时。她又被认为是20世纪最敢于直言的人之一。
小西奥多(1887~1944),昵称特德,是老罗斯福最寄予厚望的孩子,也是他最成功的孩子。特德在读完格罗顿预科学校后进入哈佛大学,1908年毕业,随后进入商界,从最底层开始干起,1912年进入银行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德应征入伍,很快被提升为中校,并在阿登纳战役中与法军并肩作战。1918年,特德被授予英雄奖章和英雄十字勋章,因其作战英勇而被多个盟国授勋。战后,载誉归来的小西奥多进入政界,先后出任海军部副部长、波多黎各总督和菲律宾群岛总督。他的堂兄小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他退出政坛,进入商界,担任美国运通公司董事长和道布尔戴书局副总裁。二战爆发后,小西奥多重新回到部队,作为陆军准将率领旧部第26步兵团,转战非洲和意大利。诺曼底登陆中,他率领美国第4步兵师在犹他海滩登陆。一个月之后,小西奥多因心脏病发作在法国去世,安葬于诺曼底美军公墓,紧挨着他最小的弟弟昆廷的墓。
克米特(1889~1943)小时候体弱多病,是个敏感的孩子,性格文静,很有语言天赋,非常喜欢看书。但他又热爱大自然和户外运动,1908年,克米特进入哈佛大学,并随父亲一起去非洲旅行、打猎,随后又遍历欧洲。回到哈佛后,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4年的学业。第一次世界爆发后,克米特加入英国陆军(美国参战后转入美国陆军),转战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战后,他出版了一部纪实作品《伊甸园里的战争》,并进入工商界,创建了罗斯福船厂。该厂后来与国际海上商务公司合并,克米特担任该公司的副总裁直至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克米特再次参加了英军,授少校军衔。1940年在参加挪威运动后被派往埃及,不久因病离开部队。病愈后以少校军衔加入美国陆军,被派往阿拉斯加的理查森要塞。克米特几乎终其一生都在与抑郁和酒精做斗争,在远离家乡的阿拉斯加,他的抑郁症愈发不可收拾。1943年6月4日,克米特开枪自杀,军方称死于“心力衰竭”,真正的死亡原因被隐瞒了许多年。
埃塞尔(1891~1977)小时候很活泼好动,积极参加男孩子们的各种游戏,尤其喜欢骑马,被长岛的居民们称为“蚝湾女王”、“蚝湾的第一夫人”。父亲入主白宫的时候,埃塞尔只有10岁,因此她少女时代几乎都是在白宫度过的。像母亲一样,埃塞尔也很喜欢刺绣,她还经常帮着母亲照看年幼的弟弟们。与家里的男孩子不同,埃塞尔上的是教会学校,做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大概是那个时代对女孩子的共同要求吧。1913年,埃塞尔嫁给比她大10岁的医生理查德·德比。埃塞尔是个很要强的女孩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跟丈夫一起走上战场,在法国的战地医院里做救护工作。晚年,埃塞尔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美国民权运动和反对种族歧视等社会活动中。埃塞尔还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理事会中最早的两位女性成员之一。
阿奇博尔德(1894~1979),昵称阿奇,他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华盛顿度过的。阿奇没有其他孩子那么健壮,13岁的时候曾大病了一场。1916年,阿奇从哈佛大学毕业,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如火如荼。此前,阿奇已经参加过军事训练,美国参战后,阿奇以少尉衔加入美国陆军,随第1步兵师开赴法国。在战斗中,阿奇身负重伤,同时因为作战英勇而被授予十字勋章。战争结束时,他已经是陆军上尉。战后,阿奇进入商界,担任辛克莱石油公司董事长,并创办了一家投资公司。珍珠港事件之后,48岁的阿奇尽管一直被伤痛所困扰,但他还是设法说服了军方,让他重新回到部队,被任命为陆军中校和新几内亚炮兵司令。战斗中,阿奇再一次受伤:一颗手榴弹把它的膝盖炸得粉碎,他也因此成为惟一一个在两次大战中两次因伤致残的美国军人。战后,阿奇回到商界,成为华尔街一名成功的投资商。1979年,阿奇以87岁高龄在佛罗里达家中去世,是老罗斯福的儿子中最长寿的。
昆廷(1897~1918)是老罗斯福最小的孩子,自然被视为掌上明珠。罗斯福继任总统的时候,昆廷只有4岁,是白宫里名副其实的恶作剧大王。在华盛顿,昆廷交上了许多好朋友,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的都有,赫有名的“白宫帮”,白宫的大厅里时常回荡着他们的笑声。小昆廷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机械才能,会组装各式各样的玩意儿。1916年,昆廷进入哈佛上学,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立志成为一个作家。上学期间,他爱上了一个名叫弗洛拉·惠特尼的女孩子。美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昆廷认为自己的机械天赋没准能排上用场,于是,他以少尉军衔参加了美国空军。1918年7月14日,昆廷所驾驶的战斗机被德国飞行员击落,德国人通过他身上的一封写给弗洛拉·惠特尼的情书确定了他的身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战场葬礼。二战结束后,他的尸骨被迁葬到了诺曼底美军公墓,旁边躺着他的长兄小西奥多。
两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带来史无前例的浩劫,也给罗斯福一家带来巨大的创痛。他的6个子女几乎全都走上了战场,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战争的戕害。昆廷的牺牲,对于其时尚不足60岁的罗斯福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打击。6个月之后,1919年的新年刚过,老罗斯福在蚝湾家中去世。我们今天重读罗斯福总统写给孩子们的信,感受到他对子女的爱的深切,也就不难体会他的失子之痛吧。
秦传安
2006年7月25日石钟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