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的风景画中,有着"幽默大师"称号的林语堂无疑是其中一笔非常耀眼的色彩。本书选编了林语堂的部分经典自传、优秀散文、小品文等,记录了这位文学大师的生活、经历、写作与思想的点点滴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林语堂自述/大象人物自述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语堂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的风景画中,有着"幽默大师"称号的林语堂无疑是其中一笔非常耀眼的色彩。本书选编了林语堂的部分经典自传、优秀散文、小品文等,记录了这位文学大师的生活、经历、写作与思想的点点滴滴…… 目录 我的自传 林语堂自传/2 回忆童年/26 童年及少年时代/30 大旅行的开始/41 四十自叙/59 我的旅行/62 从人文主义回到基督信仰/66 八十自叙/70 我的写作 关于《翦拂集》/126 关于《大荒集》/129 关于《吾国与吾民》/131 关于《生活的艺术》/134 关于《京华烟云》/139 《苏东坡传》序/142 《无所不谈合集》序(节选)/146 我的工作 方巾气之研究/148 《论语》三周年/153 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155 幽默杂话/157 会心的微笑/162 论幽默译名/164 论幽默/166 关于《人间世》/178 临别赠言/182 初至《美国》/186 海外通信/191 中文电子字码机/194 《当代汉英词典》缘起/197 我的生活 言志篇/202 我家的童仆阿芳/206 我的戒烟/209 我怎样买牙刷/213 论西装/218 有不为斋解/222 我的图书室/225 冬至之晨杀人记/229 记春园琐事/232 买鸟/235 记元旦/240 我爱美国的什么/243 说纽约的饮食起居/248 谈海外钓鱼之乐(节选)/251 记纽约钓鱼(节选)/253 我来台后二十四快事/255 论买东西/258 记身体总检查/261 后记 王炳根/264 试读章节 二、乡村的基督教 我已说过,我父亲是一个基督教的牧师,但是一个迥非寻常的。他最好的德性乃是他极爱他的教友。他之所以爱众人并不是以此为对上帝应尽之责,他只是真心真情地爱他们,因为他自己也是由穷家出身的。我在这简略的自传之中也不肯不说出这句话,因为我以为是十分重要的。有些生长于都市而自号为普罗作家者尝批评我,说我不懂得平民的生活,只因在我的文章里面常说及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之故,不禁令我发笑;在他们看来,好像清风明月乃是资本家有闲阶级的专利品。可是先祖母原是一个农家妇,膂力甚强,尝以一枝竹竿击败十余男子汉,而将他们驱出村外。我父亲呢,他在童时曾做过卖糖饵的小贩,曾到牢狱中卖米,又曾卖过竹笋。他深晓得肩挑重担的滋味,他常常告诉我们这些故事,尤其是受佣于一个没有慈悲心的雇主之下的经验,好作我们后生小子务须行善的教训。因这缘故,他对于穷人常表同情。甚至在年老之时,他有一次路见不平要同一个抽税的人几乎打起来。因为有一老头儿费了三天工夫到山斩了一担柴,足足跑了廿里路,而到墟场只要卖二百文铜钱,而那抽税者竞要勒索他一百廿文。我母亲也是一个最简朴不过的妇人,她虽然因是牧师的妻子而在村里有很高的地位,可是她绝不晓得摆架子是什么一回事的。她常常同农人和樵夫们极开心地谈话。这也是我父亲的习惯。他两口子常常邀请他们到家里喝茶,或吃中饭,我们相处都是根据极为友善的和完全平等的原则。 在内地农村里当牧师,无异是群羊的牧人,其工作甚饶意义。我父亲不仅是讲坛上的宣教者,而且是村民争执中的排难解纷者,民刑讼事中的律师,和村民家庭生活中大小事务之帮闲的人。他常常不断地为人做媒;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令鳏夫寡妇成婚,如果不是在本村礼拜堂中,就是远在百里外的教堂中。在礼拜堂的教友心中,他很神秘地施行佛教僧人的作用。据村民陋习,凡有失足掉下野外茅厕里的,必须请一僧人为其换套新衣服,改换一条新的红绳为其打辫子,又由僧人给他一碗汤面吃,如此可以逢凶化吉。有一天,我们教会里有一个小童掉在茅厕里,因为我父亲要取僧人的地位而代之,所以他便要替他打红绳辫子,而我母亲又给他做了一碗汤面。我不相信我父亲所传给那些农民的基督教和他们男男女女一向所信奉的佛教有什么分别,我不知道他的神学立场究竟是怎样,但是他的一片诚心,确无问题,——只需听听他晚上祷告的声音言辞便可信了。然而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为情势所逼,要宣传独一种的宗教而为农民所能明白的。这位基督教的上帝,犹如随便哪一所寺庙中的佛爷,是可以治病、赐福,而尤为重要的乃是可以赐给人家许多男孩的。他常对教友们指出好些基督徒虽受人逼害,但结果是财运亨通而且子息繁多的。在村民之信教者看来,如果基督教没有这些效力,简直全无意义的了。又有不少的信徒是来到治外法权的藩篱影子底下而求保护的。今日我已能了解有些反基督教者对于我们的仇恨了,然而在那时却不明白。 P8-9 序言 这是一套与“大象人物聚焦书系”颇为不同的丛书。 在“聚焦书系”中,被描述的人物是一个客观的对象,任由作者采取各自的立场和眼光来凝视,来扫描,然后用一种较为自由的方式来叙述。在这样的情形中,作者的主观色彩,不可避免地决定着叙述角度和叙述语言,于是,他所聚焦的人物,常常可能是他心中的“那一个”对象,而非人物的全部真实。加上丛书的篇幅所限,一个被描述人物的一生,他的丰富而多有变化的方方面面,远不能详尽地呈现出来。 如今,“大象人物自述文丛”将弥补这样的缺憾。在这个系列中,所选择的人物,不再是被他人聚焦扫描的对象,而是一个叙述的主角,向读者讲述自己的人生。与“聚焦书系”相比,它也许更让读者感到亲切。因为,它既可以当作个人化的历史读本,也可以成为教科书之外更有价值的文化读本。 这些年来,自传与回忆录的写作再也不是个别人的专利,更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危途。每个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不管他遭遇过何种命运,只要愿意,他就可以拿起笔,记录自己经历的一切,为历史留下他那一份见证。无疑,当大量的自传与回忆录相继问世的时候,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便会渐渐立体起来。“大象人物自述文丛”将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到这样一个历史回顾的行列。 “大象人物自述文丛”所选择的人物,将率先由文化界开始,然后渐渐向其他领域拓展,争取能以多年的努力,与“大象人物聚焦书系”一起,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尽可能地集中展现各界人士的人生轨迹和精神世界。 我始终相信,当真实的个人化记忆大量出现时,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才有可能更加接近于原状。 2002年8月8日,北京 后记 在完成《林语堂:生活要快乐》之后,李辉兄便嘱我选编一本《林语堂自述》。开始,我以为这不是难事,仅林语堂便有《林语堂自传》和《八十自叙》两篇长文,前者叙述到他上海之前的生活与写作,后者则是回顾了一生,包括著作目录都开列了清单(此文完成一年之后,林语堂撒手人寰)。同时,林语堂还有一部思想史性质的著作《从异教徒到基督徒》,而大量的小品文、著作版本的序言、杂志的按语等,也都记下了这位文学大师的生活、经历、写作与思想的人生点滴。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刘慧英女士便选编过一个很完备的本子《林语堂自传》。 但我在选编过程中,发现原来并不是那么简单。这是因为国内目前林语堂的著作版本甚多,但权威性都受到挑战。如果仅仅是阅读,不作版本与文本的比较,可能还发现不了问题,但逐一对不同版本的文本进行比较时,就发现矛盾甚多,文字的差别、“的”“地”“得”使用的混乱且不说,有的文本在不同的版本中,简直就是两篇文章,比如选入本书的《我的图书室》,但还有一篇《我的书室》,内容相同,文字却相去甚远;《我家的童仆阿芳》,有的版本只用《阿芳》二字作标题;《(苏东坡传)序》海峡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本,根据一九八四年台湾出版的张振玉的中译本,第一句话是:“我写作《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而二oo一年海南出版社的《苏东坡传》,第一句话则为:“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这种差别,有翻译所至。林语堂的许多作品,都以英语写作,国人读他的作品,需要翻译,译者不同,也就出现不同的文本,这可以理解,但有的是用汉语写作的,也出现这种差别,就比较犯难了。再如未选入的《悼张宗昌》,在另一个版本中则是《悼狗肉将军》,这是北京时期的文章,用不着翻译,是不是林语堂经常用同一题材或事件,写作两篇文章?甚至在他的女儿林太乙《林语堂传》的序中,说她的父亲四十年代用英文写过《自传》,就是选入该书的《林语堂自传》,说,除此之外,“就只有寥寥六千字的《八十自叙》”。这又让我纳闷,现在选入的《八十自叙》,远不止六千字呀。林太乙写此序时为一九八九年,离林语堂逝世已经十三年,不可能再冒出另一个文本吧。 这些都是在选编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疑虑。 所以,我只能尽我的能力、我所掌握的资讯,来完成这部书的选编工作。在图片方面,我所掌握的还是比较丰富,有的为我自己拍摄,有的则是从台湾得到的,其中一些图片在大陆还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文字的选编一定有不少的遗漏与不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对照其他的版本与文本,以补选编的不足。 对于林语堂国外的人名与地名的翻译,比如“狄根司”(今译狄更斯)、“马克·颓恩”(今译马克·吐温)等,保持原译,未作改动;对于林语堂“的”的使用,“的”“地”“得”不分的情况,原则上也不主张改动,但由于所选的文本有的已经规范过,因此本书在这个字的使用上作了统一处理。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责任在选编者。 现在,我要感谢以下的朋友,他们为我取得林语堂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提供了无偿的帮助: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朱水涌先生,厦门大学图书馆教授、林语堂的侄孙女林梦如女士,漳州林语堂纪念馆馆长林胜利先生,台湾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的研究生林巧茹女士等。 王炳根 二00五年四月六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