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从驾驶人的心理卫生与健康、劳动卫生与健康、工作可靠性及人体损伤的自救互救技巧等方面,对驾驶人自我保健和养生提出特别忠告,对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和膳食治疗,以及慎用药物进行了特别的提醒,对交通事故的自救互救要领进行了介绍。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内容实用性强,相信能够帮助广大驾车族和机动车驾驶人管理部门掌握驾驶人的身心健康,提醒驾驶人做好自我保健,确保行车安全。
本书介绍了驾车族的心理卫生健康与维护、与驾驶相关的疾病和预防、保健养生的忠告、安全行车的特别提醒以及交通事故的自救互救。书中文字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插图,使广大驾车族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清楚地从心理、生理、病理等方面了解与驾驶相关的危害因素,从而掌握预防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身体的健康和行车的安全。
四、过量饮酒有十害
1)降低机体免疫能力;
2)劣质酒中含有致癌物质,能增加致癌的危险性;
3)引起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障碍;
4)容易造成肝硬化、脑溢血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5)容易造成流产、胎儿畸形和精子成活率降低;
6)可导致多种维生素的缺乏;
7)降低铜、镁、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8)导致蛋白质的缺乏;
9)对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T细胞均会造成伤害;
10)行为失当会造成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五、饮酒三注意1.先垫胃底
在就餐前,可先喝一两杯水,这样,你喝酒的欲望就会降低。还可先吃一点菜,这样可以给胃部垫垫底,而不影响你喝开胃酒。
2.低度慢饮
一般认为,20°以下的酒为低度酒,20°以上的酒为高度酒。若饮高度酒,可加水饮用,但不宜加可乐或汽水,因为二氧化碳和较高的糖分会促进人体对乙醇的吸收,使人更易醉酒。
3.饮食结合
饮酒的最佳佐菜首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因为酒精含量越大,其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就越多,故应及时补充。
六、喝酒前先吃些食物
有两种不好的喝酒习惯,一是先喝酒后吃饭,二是喝完酒后不再吃饭。这两种习惯都对人体有害。实验表明,喝同样量的酒,如果胃内有食物,乙醇被吸收的速度将会减慢,酒后的发作也会减慢。倘若先喝酒后吃饭,由于胃内没有食物,常会导致胃及食管等处黏膜剥落,造成疼痛、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急性胃炎。因此,喝酒前宜先吃些食物。宜解酒的食物如下:
1)豆腐。豆腐中的半脱氨酸能解乙醇毒性。
2)芹菜。芹菜汁可减轻酒醉后的头痛、脑胀和面部潮红。
3)生萝卜。生萝卜汁代茶饮,或切成丝拌人适量的醋或白糖食用。
4)水果。梨、苹果、香蕉、荸荠等o.
5)食盐。可在白开水中加少许食盐饮用卜盐水对解除酒后胸闷难受有良好作用。
6)大白菜。大白菜洗净切丝,加醋、白糖拌匀,10min后食用。
7)甘蔗。甘蔗去皮榨汁饮用。
P73-P7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已开始快速地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私车的迅速增加淡化了一个职业的概念——司机,这个在过去曾经令人羡慕的职业,由于今天大街上庞大的机动车驾驶人队伍而变得不再稀罕,汽车驾驶人队伍已日趋非职业化。
驾车族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危害心身的因素,如精神高度紧张、噪声、震动、高温、寒冷、小环境空气污染和其他物理化学刺激、饮食不规律、强迫性的体位等,都会对驾驶人的健康及安全行车带来损害,产生不利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在影响人的健康长寿诸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而60%取决于自己。健康的身体是驾驶人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一个驾驶人的期望。不健康的身体可引发交通事故,而交通事故又可触发和加重驾驶人的身心疾病,两者互为因果。
为了使广大驾车族能够从心理、生理、病理等方面了解与驾驶相关的危害因素,从而正确地预防和规避对自身可能造成的损害,确保身体健康和安全行车,我们特编写此书。
本书着重从驾驶人的心理卫生与健康、劳动卫生与健康、工作可靠性及人体损伤的自救互救技巧等方面,对驾驶人自我保健和养生提出特别忠告,对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和膳食治疗,以及慎用药物进行了特别的提醒,对交通事故的自救互救要领进行了介绍。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内容实用性强,希望能够帮助广大驾车族和机动车驾驶人管理部门掌握驾驶人的身心健康,提醒驾驶人做好自我保健,确保行车安全。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部分专业书籍和插图,在此谨向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受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或欠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