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从大量史传中爬梳出先唐人的文字,并对石碑版、杂记、类书、笔记、古注、经疏乃至佛道两典等相关文献进行了一一罗列。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是《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共分全隋文和先唐文两大部分。
全隋文目录
文帝(卷一至卷三)
炀帝(卷四至卷七)
恭帝(越王侗诏书编入薛德音文)
炀萧后
废太子勇
秦王俊
蜀王秀
汉王谅
观王雄
齐王■(已上卷八)
阳休之
崔猷
崔仲方
崔赜
袁聿修
斛斯徵
李士谦
李穆
李询
梁睿
窦荣定
赵■
杨尚希
韦世康(已上并仕魏入隋)
王元规(已上卷九)
江总(卷十卷十一)
庾季才
裴政
徐孝克
何妥
戴逵
刘行本
柳■(已上卷十二)
颜之推
姚察
蔡徵
萧大圜
萧圆肃
萧吉
萧悫(自王元规至萧悫并仕梁入隋。已上卷十三)
虞世基
虞绰
王胄
陆知命
潘徽(已上卷十四)
许善心
袁充
毛爽
陈伯礼
陈伯智
陈叔怀
陈叔文
陈渊(自虞世基至陈渊并仕陈入隋。已上卷十五)
卢思道
卢贲(已上卷十六)
李德林(卷十七卷十八)
薛道衡
薛■
薛德音(已上卷十九)
高劢
高构
辛德源
崔儦
魏澹
杜台卿
李行之
李元操
郎茂
李谔
韩凤
潘子义(已上卷二十)
王劭
房彦谦
刘子翊
张公礼(自卢思道至张公礼并仕北齐入隋。已上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
宇文恺
宇文庆
王谊
来和
元寿
皇甫绩
卫玄
高■
宇文述
段文振
令狐熙
郑译(已上卷二十三)
牛弘(卷二十四)
杨素
杨玄感
柳■
达奚震
苏威
柳昂
柳庄
粱毗
乐运(已上卷二十五)
长孙平
长孙晟
贺娄子■
贺若弼
于仲文
于宣敏
裴肃
史祥
郑善果
刘晖(已上卷二十六)
刘炫
刘焯(自宇文恺至刘焯并仕周入隋)
王贞
刘孝孙
张胄玄
颜敏楚
陆法言
苏夔
常得志(已上卷二十七)
王孝籍
杨孝政
向居士
陈子秀
费长房
刘凭
赵绚
周彪
皇甫毗
郑辨志
严德盛
耿询
云定兴
仲孝俊
格谦
宦 官
王义
列 女
兰陵公主
谯国夫人洗氏(已上卷二十八)
阙 名
奏
议
铭
墓志铭
碑(已上卷二十九卷三十)
外 国
倭国王多利思北孤
高昌王麴伯雅
突厥沙钵略可汗
突厥莫何可汗
突厥启民可汗(已上卷三十一)
释 氏
释智■(卷三十二)
释彦琮(卷三十三)
释僧灿
那连提黎邪舍
释宝贵
释智永
释智果
释真观
释道林
释智诜
释昙迁(已上卷三十四)
释昙延
释法藏
释慧文
释昙暹
释惠■
释保恭
释吉藏
释智越
释智璪
释灌顶
释法经
释海顺
释道杰
释氏阙名(已上卷三十五)
仙道
李播
鬼神
天台佛垄山神(已上卷三十六)
大凡《全隋文》一百六十八人。
大凡《全隋文》三十六卷。
谨案:隋末有李密、祖君彦、萧铣、萧璃、陈叔达、宇文歆、傅仁均、傅奕、杜正伦、杜淹、杜之松、褚亮、裴俭、裴矩、房彦藻、陈子良、张公谨、高俭、高冯、崔仁师、孙伏伽、孔德绍、韦云起、郑善果、王孝通、王度,以及释行友、释智首、释慧斌诸人,皆当入《全唐文》,可均记。
先唐文目录
余辑唐已前文,得三千四百许家,分代编次,唯胡安道等及《释藏》所载胜军王等,未详时代,但知在唐已前耳。昔河间献王得先秦旧书,先秦谓秦未火之先,故仿先秦之目,编《先唐文》一卷。嘉庆丁丑六月,严可均记。
胡安道
董子晓
朱彦时
刘思真
吴氏
臧彦(字道颜)
宋韬
卫歆
王著
孔珠
王佐
被徒元
王乐道
綦毋氏
朱元微
柴子大
卫洪
孔炜(一作“伟”)
夏侯阳
张丘建
冯植
萧翊
壶居士
列 女
汲太子妻李氏
阙 名
书仪
帖
序
赞
铭
墓铭
释氏
胜光王
胜音城仙道王
摩羯陀国影胜王
侨闪毗国说忧事人
■逝尼城猛光王
飞乌
侍缚迦
■逝尼城长者
得叉尸罗圆胜王
■提醯国臣大药
半遮罗国王
健陀罗国药叉半遮罗
娑多药叉
欢喜弟
舍卫国大臣
瞻波城诸人
中印度秣菟罗国王
迦湿弥罗国众贤论师
毗末罗蜜多罗论师
南印度德慧菩萨
僧伽罗国王
瞿萨旦那国大臣
释氏阙名
摩揭陀国无忧王石柱记摩诃菩提僧迦蓝铜记
大凡《先唐文》一卷,五十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