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传统的本草学知识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知识,既重视古人的实践经验,又吸收现代医学的有关成果和临证经验,力求达到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统一。书中共收载中药199味,对每味药的性味、归经、功用、成分、药理、美容研究、美容应用等一一介绍,务求全面反映历代医家应用该药的美容经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资料和经验浩如烟海,是中医药美容方法中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分。本书从传统本草典籍中归纳整理出具有美容功用的中药199味,对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用法与用量、宜忌、成分、药理、应用等逐一介绍,重点介绍美容研究和历代医家对该药的运用经验,对于美容学的发展,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丁香
[概述]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别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如宇香、百里馨,味辛,性温,入胃、脾、肾经。具有逐秽臭,乌髭发,蠲皱黑,疗癣疮,振脾胃作用。用治髭发斑白,口臭,体臭,皱黑,瘢痕,癣疾,消瘦等。常作面膏、面脂、香衣、香体等剂应用。内服煎汤1—3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洗面,入面脂。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成分]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主要有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也有野生品种不含丁香油酚,而含丁香酮和丁香色原酮。
[药理] 丁香有抗菌作用,含有1%浓度的丁香乙醚浸出液、水浸液或含8%浓度的丁香煎剂的沙伯氏培养基,对许兰氏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醇浸出液与醚浸出液相似,但水浸液较差。丁香油及丁香油酚在1:8 000~1:16000时,对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煎剂1:20-1:640浓度时,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喉、变形、绿脓、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和丁香油酚在1:2000~1:8000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痢疾、大肠、变形、结核等杆菌均有抑菌作用。丁香对流感病毒PR6株也有抑制作用。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龋齿腔,破坏其神经,从而减轻牙痛。
[美容研究] 现代应用丁香美容化妆品,常为添香剂、防腐剂。配成花露水,可用作夏令卫生用品洒于内衣或手帕上,香气浓郁;配制成脚气露可治疗癣疾、湿疹;制成清香脚气露对腋臭亦有作用;制成清香洁齿露有清香宜人,除去口臭的作用。
P1
中草药古称本草,其发展历史悠久,文献卷帙浩繁,从远古“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历代本草专著的出现,使之成为一门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近年来,随着回归自然的中医药美容热潮的来临,人们迫切希望选择疗效可靠、标本兼顾、无毒安全的中药疗法,以达到祛病健身、美容的目的。为了继承祖国医学中的宝贵遗产,满足广大美容工作者和追求健美的人们的需求,我们从历代本草文献中归纳具有美容功用的中药,进行系统整理,编成《新编美容本草》一书。
本书在传统的本草学知识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知识,既重视古人的实践经验,又吸收现代医学的有关成果和临证经验,力求达到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统一。书中共收载中药199味,对每昧药的性味、归经、功用、成分、药理、美容研究、美容应用等一一介绍,务求全面反映历代医家应用该药的美容经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并参考了许多学者的著作,为节省篇幅,恕未一一名列。同时得到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程宝书教授的指导和审阅,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对上版内容作了适当的删减,更突出了方剂的实用性,使之更臻完善。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