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彭德怀智斗胡宗南》的姊妹篇。
以青海马步芳部、宁夏马鸿逵部和新疆马呈祥部三大势力组成的马家军,生性野蛮、凶残,桀骜不驯,崇尚迷信,当胡宗南被彭德怀打得落花流水之际,蒋介石便把死守大西北的奢望寄托在马家军身上。
马家军欲将解放军歼灭于山沟、草原和沙漠,将怎样与彭德怀周旋?
彭德怀决心尽快解放大西北,将对马家军实施怎样的谋略?
以青海马步芳部、宁夏马鸿逵部和新疆马呈祥部三大势力组成的马家军,生性野蛮、凶残,桀骜不驯,崇尚迷信,当胡宗南被彭德怀打得落花流水之际,蒋介石便把死守大西北的奢望寄托在马家军身上。马家军欲将解放军歼灭于山沟、草原和沙漠,将怎样与彭德怀周旋?彭德怀决心尽快解放大西北,将对马家军实施怎样的谋略?……本书为你解开这些疑问。
第一章 铁流西进
马家军重兵把守陇山,扬言:“山高路险,严密防守,让共军变成蛤蟆,也难过关隘!”
彭德怀大叫:“敌人欲背靠险峻之陇山阻我前进……用大炮掏个窟窿,也要钻过去!”
扶眉战役结束了,这一役歼灭胡宗南部主力4个军47000余人,使胡宗南基本丧失了进攻能力,龟缩于秦岭。毛泽东发来电报:“打胡胜利极大,甚慰。”这是对第一野战军最高的奖赏,也给全军无穷的力量!
彭德怀处于极度兴奋之中,他走到渭河边,甩掉衣服跳到河里游泳了——宽宽的河面上,浪涛涌着浪涛,哗哗地拍打着堤岸。冲在堤上的浪涛被堤岸挡住了,向后退回去,和后面新冲上来的浪涛碰在一起,掀到半天空,又像爆布一般喷泻下来,显得十分壮观,富有乐趣。
河里还有许多打捞武器的战士——胡宗南的部队败退到渭河时,将许多重武器扔到河里了。
早晨,贺炳炎报告,一军在河里已打捞出山炮4门,迫击炮20余门。
彭德怀看到,战士们仍在打捞着,白花花的渭河滩上,新打捞上的山炮、化学炮、轻重迫击炮,在阳光映照下,反射出刺目的光芒。
——战士们在河里打捞敌人武器格外高兴,赤裸裸的身子像浪里白条,肩胛靠着肩胛,喊声连着喊声,有的举着零件,有的推着炮架……河面上挤满了喜笑颜开的人群,变幻着各种调皮可爱的面孔,真是异常别致的狂欢节!
在湖南水乡长大的彭德怀,不管也不在乎游到那儿,只感到浸泡在水里满心欢喜,看到打捞胜利品的战士们那般忙碌和快活,也参加到打捞队伍之中了……
渭河滩上,打捞上来的武器分门别类堆放,犹如几座乌亮亮的武器的山。彭德怀抚摸着那一尊尊山炮,开怀地笑道:
“老伙计,打马家军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了!呼啸着爆炸,把马步芳、马鸿逵的梦想炸碎!为解放军呐喊,呼唤大西北快活的明天!”
晚饭后,彭德怀与张宗逊、赵寿山到村头散步。
太阳悄悄躲进树林后面,射下微弱的光线,给苍郁的树梢涂上一片灿烂的金黄,渭河里吹来的凉风,带来飘散在空气里的浓浓的野花的芳香。
其实,这也是彭德怀与张、赵交融思想感情的时机——把一天工作的进展、获得的新情报以及该采取的相应措施,利用晚饭后散步的时间进行交流,相互切磋与补充。每天晚饭后,他们三人不约而同地凑在一起,走出办公室。张宗逊和赵寿山高兴和彭德怀在一起,他们觉得,与彭德怀在一起,表面似悠闲的散步,不仅商谈了工作,时间过得平凡而充实,而且在思想交融过程中,增长了见识,心灵与感情得到了升华——在谈敌我战局时,彭德怀像兄长一样同别人交换意见,眼光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当谈及对敌谋略的时候,彭德怀又像老师一样循循善诱地讲:这仗该这样打,不该那样打,进一步分析这样打的因由和利弊。使大家觉得:在彭德怀的头脑中,蕴藏着多少战胜敌人的智慧啊!一些模糊的认识清晰了,一些担心消逝了。对战事取胜的信心增强了,大家深刻感到:同彭德怀在一起,脑子顿然活跃,豁亮,思维格外敏锐,心情格外欢悦,彭德怀——这位严肃、冷峻的统帅,开始接触他,总有一些敬畏拘谨的感觉,但是,相处时间长了,又觉得他十分亲切而随和,有时还十分幽默呢。昨天晚上,他从西安赶到虢镇来,见张宗逊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担心他夜间受凉,拿一件衣服轻轻给张宗逊披上,边披边轻轻唱:“喜儿喜儿你睡着了……”看警卫员掩嘴而笑,又瞪了警卫员一眼:“笑什么?你不怕张司令受凉么!”
……晚风带着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村庄在暮色中飘起缕缕的炊烟。彭德怀和张宗逊、赵寿山走过青石头桥,忽见前面从一片小松林里奔来三匹战马,箭一般飞到他们跟前……莫阳和侦察员翻身下马,报告:
“马家军陈兵陇山一带,各垭口、通道都有重兵把守,山坡筑了工事,备有半个月的粮草,并抓去村民做运夫。敌人在20里之外岗哨如林,对行人放进不放出,我们也无法接近侦察,从望远镜上看,山头有无数的炮群,他们的口号是:凭借陇山天然屏障,誓死堵住我军不能西进!”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