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老辰光(一段难忘的弄堂情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管继平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本充满怀旧情怀的散文集。通过六十多篇弄堂故事,再现了“文革”时期至改革开放之初的一段上海人所特有的生活风情。这些之滑稽或让人忍俊不禁,或叫人感慨万千,但同时也难免对那年代的自然淳朴,而油然产生出留恋怀旧的情绪。

内容推荐

本书中收录的六十多篇弄堂故事,主要记叙了“文革”时期至改革开放之初的一段上海人所特有的生活风情。作者将这些文字粗略分成了“童年趣事”、“旧日情怀”、“尴尬生活”和“荒唐岁月”四辑,那一段的难忘岁月虽已二三十年过去,如今回头来看,许多事情之滑稽或让人忍俊不禁,或叫人感慨万千,但同时也难免对那年代的自然淳朴,而油然产生出留恋怀旧的情绪。

目录

童年趣事篇

“斗鸡”亦称雄

在屋顶上放鹞子

响铃,朝着太阳飞去

童年的花样经

蝉呜童心动

玩蟋蟀

打乒乓的难忘岁月

弄堂口的小书摊

难忘的小歌片

后春节的情感微澜

谈“禽”说爱忆当年

痛灌冷饮水

暑假挥汗游西郊公园

夏日在江河游泳

童年最盼过大年

旧日情怀篇

三十年前的“进口大片”

出足风头的年历片

排排坐,看电视

二十多年前的高考

当年的“追星一族”

“无肠”话当年

难忘浦东小火车

烟杂店:渐渐淡出的风景

票夹和筹子

吃在里弄食堂

“四大金刚”与海上名点

图书馆里的爱情

端午家家包粽忙

曾经退休很光荣

夏日除虫记

夏日的弄堂风情

亭子间里冲印照片

红木家具的悲喜情怀

尴尬生活篇

“半截头”时尚

无“噱头”的年代

冬天里的一把澡

煤饼炉中岁月长

拆了手套织纱衫

电线杆下调房子

电费水费算煞人

学习鲁班好榜样

无彩的恋爱季节

一切都凭票的年代

曾经沧海难为汤

幸福的西瓜

老弄堂的电话间

抢购书的滋味

今朝夜里蓬嚓嚓

荒唐岁月篇

全民动员做砖头

学工学农正疯狂

忆苦思甜话当年

久违的喧天锣鼓

改名也成风

曾经的防空演习

免费的全国大串联

“票证时代”的街头交易

昨日的鲜花,昨日的焰火

风行的徽章

在小分队的日子

借书借得心跳

手抄的青春

工宣队决定我们毕业分配

当年的“野外生存”

一群彩色的蚂蚁

试读章节

现在,我正手击电脑键盘,飞快地写下这篇文章,心潮却久久不能平静。想当初,真是风华正茂的时候,运动激烈地进行着,天空是五彩的,充满着遐想。风筝实现了我们飞翔的梦想,也代表了我们的心,一颗迷茫的心,就像断线风筝一样,不知会飞到哪里去。当时的马路上就有这样的风景,电线上到处都是破残的风筝,任凭风吹雨打。有时严重到使电线断路,于是有关方面发出禁止放风筝的警告。可是谁会听呢?这个年代,没有权威了。

有一天晚上,我从大头家窗口走过,听到一片痛哭声。大头又挨打了?细一听,是他母亲的哭声。回到家里,姐姐神色严肃地问我:“今天你跟大头一起爬屋顶放风筝?”我回答:“没有,我今天到人民广场去看人家辩论了。”姐姐于是告诉我,大头爬上屋顶放风筝,一脚踩空,从屋顶摔下来,死了。

我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这种痛苦,这种惊慌,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仿佛是为了一种纪念,我爬上屋顶,仰望天空,一片沉重的铅灰色,竟然一只风筝也没有,整条弄堂也一片死寂,唯有远处的一只野猫在盯着我。从此,我再也没有做过风筝,也没有放过风筝。我在那篇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文章里写道:“多少年来,我一直为小伙伴的死而难过,现在我明白了少年大头的死实际上是一次悲壮的殉情。他的灵魂已附在美丽的风筝上消失在那天的上午,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P10

序言

几乎每一个老上海人都有他的异堂故事。

上海的弄堂就好比是北京的胡同,有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标志性的地域风情。说起上海老弄堂,我们眼睛微微一闭,就会浮现出许多熟悉的景象:那独有的石库门造型、整齐划一如兵营式一门一户地排列;还有天井后不太宽敞明亮的前客堂、对着那油腻漆黑的狭小灶披间;不过,灶披间的楼上,却是颇为小资且又最易引人遐想的亭子间呵。那时候,弄堂口总归有许多老人在孵太阳,他们安详地聊天,享受着当年唯一慷慨而阔绰的阳光;大弄堂内始终有不少孩子们在热闹地游戏,他们欢快而不知疲倦地喧哗着;小弄堂里始终有一些阿姨们在洗衣服、刷马桶、煽煤球炉,她们毫无怨言地成为了这块土地上最忙碌的人群……

当然,这些镜头如今已不复存在,它最晚也应是二三十年前的旧景了。然而,它就像一组组略带点灰色的黑白照片,即使质量欠佳,但却印象深刻,牢牢地成像在我们这一辈的脑海里,挥之难去!

不知是哪位说的了,一个人对他的出生地以及童年成长的地方,总有特别的依恋和怀念。如果将来要回忆要怀旧,就肯定是怀那地方的旧了。记得八年前我采访摄影家郭博先生时,就曾听他说,在他刚出生没多久时,父亲郭沫若就将他带到了上海,住在了铜仁路上的一个上海老式弄堂里。尽管当时他还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弄堂住得时间也不长,但童年的印象却非常深刻而难以磨灭。从此,郭博先生对上海弄堂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虽然他后来回到日本,并在日本度过了全部的青年时代,可是他依然忘不了上海的弄堂,内心深处的弄堂情结使他不能自已,以致到了晚年,他索性用手中的相机,专拍上海老弄堂,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来寻找他的童年记忆。

我的童年不太艺术也不太遥远,然而,倒也是实实在在的一段历程。在我三十多年的弄堂生涯中,几乎参与或目睹了所有弄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故事。所谓的上海弄堂生活,其实也是一种概念,应该是指以石库门弄堂为背景之下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我甚至苛刻地以为,一个上海人,如果从来没有过一段弄堂生活的历练,那么他或许还不能算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上海人。因此,只有浸润其间,融入其中,才会有如切肤之痛般的感受,只要是弄堂中发生的一切,无论是什么咸酸苦辣、嬉笑怒骂的故事,都会感到特别的亲切与自然。

老辰光,老弄堂,一段并不太老的故事。不过这里所谓的老,其实并不太老。如果一个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他就会有所了解;如果不幸生得更早,那么,他就能躬逢“盛世”、深有体会了。本书中的六十多篇弄堂故事,主要记叙“文革”时期至改革开放之初的一段上海人所特有的生活风情,现我将这些文字粗略分成了“童年趣事”、“旧日情怀”、“尴尬生活”和“荒唐岁月”四辑,那一段的难忘岁月虽已二三十年过去,如今回头来看,许多事情之滑稽或让人忍俊不禁,或叫人感慨万千,但同时也难免对那年代的自然淳朴,而油然产生出留恋怀旧的情绪。

感谢我的几位好朋友,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老上海”,对那一段的弄堂生活有着非常丰富的体验和铭心刻骨的记忆,现在,他们和我一起,分别写出自己熟悉的故事,奉献出自己当年的浅陋与荒唐,来博得读者诸君的会心一笑。

也许,这一笑是深刻的,是带着岁月印痕的沧桑一笑,或者,是和着眼泪的尴尬一笑。

二00六年元旦前的一日凌晨于丽园易安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4: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