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以鲁迅的《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创作手法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理论专者,全书试图从体裁诗学的新视角进行观照,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镜照下,希望可以卓有成效地重读鲁迅的文本,同时也希望从历时性角度探讨此一小说次文类的其他代表性个案,适合文学研究者。
有关鲁迅《故事新编》的论争自从小说诞生起就一直绵延不绝,直至今天。本书力图从体裁诗学的新视角进行观照,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镜照下,笔者希望可以另辟蹊径,不仅卓有成效地重读鲁迅的文本,同时也希望从历时性角度探讨此一小说次文类的其他代表性个案。
通过分析从大量文本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经典个案(鲁迅、施蛰存、刘以鬯、李碧华、西西/也斯、陶然),本书期待从如下几个层面体现出应有的创新性:
1.总结故事新编小说的个性,并从主体介入角度展开深入讨论,探讨它们的狂欢品格;
2.总结并分析巴赫金非常复杂的狂欢化理论;
3.利用狂欢化理论重读鲁迅的《故事新编》,并试图从众说纷纭中探掘出一条相对接近“真实”的阐释和说法,竭力找寻可以评判此次文类小说书写优劣的灵活标尺。
为此本书的主要结构分为三大部分:上编讨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适用性及本文分析架构;中编探讨鲁迅的《故事新编》;下编则分析其他代表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