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丛书之一。秀美的苏州一向为历代文人所咏诵,直到今日,苏州的历史文化更是江南的代表。读者随同本书作者走进苏州,一同感受千年古城的勃勃生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再读苏州(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徐刚毅 |
出版社 | 广陵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丛书之一。秀美的苏州一向为历代文人所咏诵,直到今日,苏州的历史文化更是江南的代表。读者随同本书作者走进苏州,一同感受千年古城的勃勃生气。 目录 历史篇 姑苏春秋/2 话说古城风貌/6 古城文物知多少/8 水是苏州魂/12 风流千古地名/15 忠烈千秋/19 苏州古桥/22 苏州古井/29 走进苏州小巷/35 苏州老房子/42 岁月沧桑民居门/50 姑苏牌楼/54 泰山石敢当/57 苏州水巷河埠/60 话说古城临街建筑/64 观前沧桑/67 漫话苏州马路/74 重铸阊门辉煌/83 重建阊门/87 走进西中市/93 平江流水向何方/99 绝处逢生的艺术/106 未入园,人已醉/109 让沧浪亭能借到一个好景/11l 精彩还在山野间/114 亮出“姑苏水上游”的魅力/117 山塘古韵七里长/121 山塘神韵在哪里/124 再谈山塘神韵/129 吴楚洞庭/134 让金山起死回生吧/138 苏州旅游业应该是杂家/143 慈悲善良说吴人/147 虎丘山下福利院/151 漫话东吴大学/155 苏州的佛教/158 百年兴废话灵岩/162 寒山宝塔 唐风依旧/165 寒山寺内弘法堂/170 刘海粟诗碑/172 除夕寒山寺闻钟声/174 东京郊外寒山寺/177 读《圣恩寺志》有感/180 佛教道场支硎山/183 烧头香的忧思/186 重修报国寺记/189 佛道文化在苏州/192 印光法师/200 广慧和尚/206 妙真法师/209 明开其人其事/212 难忘融宗/215 苏州的道教/219 重修三清殿记/222 重修雷尊殿记/224 正月初五话财神/226 苏州的天主教/229 苏州的基督教/232 文化篇 古城苏州/236——电视艺术片《古城苏州》解说词 第一集 苏台览古/236 第二集 阊门盛世/241 第三集 小巷风情/246 第四集 山塘寻梦/252 第五集 平江水韵/258 苏州的文脉/264 老人与苏州/268 文人与苏州/272 盘门那片废墟/276 历史的良心/279 善待历史/281 干将路上的沉思/283 瞩目虎丘庙会/286 苍凉虎丘塔/291 黑与白/294 从“沧浪亭和美专”说起/296 寻觅姚承祖/299 文明的积累/302 乡情难忘/306 记取当年英雄血/310 回首百年/312 走过从前/314 老房子的第三条出路/318 为了不再“马后炮”/320 少女老妇同台比美/322 何不“物归其主”/324 都是马桶惹的祸/326 谁有资格/328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330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332 乌镇印象/334 不要再让古建筑构件流失了/339 无愧于历史和未来/343 何处寻觅老苏州/351 与众不同的苏州人/353 可惜都被烧掉了/355 劫后余生的照片/358 那十座城门/362 说说日本人/366 梦里依稀旧牌坊/370 古老水井/373 陆地行舟/376 俯瞰苏州/379 一张旧地图/382 追求永恒/384 遥远的梦/386 苏州水陆城门/390 仿佛灵山胜境/395 小巷夕照/399 沧海桑田/404 故事篇 暮笛/410 藏书/421 子夜吴歌/431 秋塘浜/440 小楼静悄悄/448 往生/456 血经/462 补戒之后/467 落花/475 老屋/483 冯氏后裔/493 苏幕遮/502 试读章节 故乡一方水土养育了吴地数百万人口,山温水软之中遂有了吴侬软语,于是乎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苏州人便是那“柔软”的化身。吴音侈糜,吴歌委婉,千百年来,苏州人似乎确实被这温柔之乡磨去了许多刚烈,吴国开国之初的那种尚武剽悍的精神也不知道哪里去了,以至于历朝历代不少人都以为苏人玩物丧志,忍辱胆小,是失却了阳刚之气的无用之辈。直到今天,苏州人在外地,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逗你开口说话,为的就是想听一听那香软甜糯的苏州话,以博一笑。那架势,就像在戏弄一只红嘴绿鹦哥! 苏州人果真就这样没出息么? 其实,从古到今,在苏州人的身躯里,民族的脊梁始终挺立!在这里,且不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和出使金国,临危不辱君命,几乎被杀的范成大也不说明末反对阉党魏忠贤,万众云集慷慨激昂,更有义士谈笑赴死,留下五人墓碑长使后人泪洒衣襟;单只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行伍走卒、乡野村夫和市井百姓的忠烈故事便有无数。 南宋初,西山消夏湾王氏女,七岁能诗,有宫词七百首行世,宋高宗闻其名,召拜为妃,女对来使曰:“两帝未还(纛零、钦宗被金人掳去),敌邦未殄,便志耽晏乐,英主必不出此。”题诗力拒,闭门自尽死。南宋初,刘鼎、张鳌为守将,金兵入盘门,两将拒敌,鼎力战死,鳌被俘不屈,自投水死,苏人立双忠庙于盘门内。南宋德祜元年(1275年)元军渡江,时文天祥因募兵勤王(救援宋皇)离开平江府,其部下尹玉率义士五百人至吴门血战,尹玉中箭如猥,力竭被棍击死,余兵皆夜战阵亡。同年,有郑景召,字虎臣,居鹤舞桥东(今白塔西路皮市街口),官会稽尉,时贾似道误国殃民,被革职放逐至漳州木绵庵,景召为监送人,日“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遂将其子与妾拘于别室,而拉贾似道胸杀之,后其在福州被捕,毙于狱中。洞庭西山郑士冒有女儿五人,元兵渡江,五女恐遭兵祸,预掘大坑,元兵至,共入坑自死。 明太祖破城,安万年为齐门守将,不屈,死于城下。大柳贞巷(大柳枝巷)内有柳贞女墓,为明太祖破苏州时死节者。驸马府庙(今东大街泮环巷口)东北隅旧有骨冢名慰古邱,亦系明太祖破苏州时死节者。周恺,娄郊人,世袭苏州卫千户,与侄舆山于崇祯十年督运渡黄河,遇寇拒敌被杀,舆山妻汤氏痛夫遇难,驾舟至京口哭奠,抱石沉江。浒关毛家弄内有尽节井,明倭寇犯此,妇女多殉义井中。曹鉴,官苏州卫屯军,讨倭被俘,不屈死,长女及外孙俱赴水死。 明朝灭亡,消息传至苏州,有蒋元允遁入荒山,矢志不入城市。有赵维垣终生不娶妻,不出户,孝养其母终老。施之炳居虎丘山塘,崇祯中升西道监军御史,甲申八月六日自刎死,所乘之马亦哀嘶不食而死。娄门汪家桥西,左右皆刘氏宅,明亡,刘氏多殉节于此,血渍溅柱不灭,后人遂建尽节亭。曹逊住齐门路南,闻甲申之变,偕祖母、母、妻和妹阖门自缢死。还有书生十余人,闻变谒圣哭于吴县县学,共赴泮池自沉。后人从池中起骨盛甏埋于县学杏坛之下,列祀忠义祠。乙酉五月,清兵南下,潭东人李伯含城破起义,战死于盘门,南濠人钱廷献不屈被诛,妻袁氏自刎死。僧智介寓阊门,乙酉亦率众起义,拒清兵,巷战死。潘衡南等胥口人,也起义战死。顾充永居娄门,城破被俘,不屈受刃死,子凤山冒死寻父尸,得血衣,葬于胥门外三香庙侧,终生守墓,行人莫不感哀。下津桥李某,清兵下,偕家人痛饮之后,遣妻、长子年十二,次子年九岁,共投井死,然后自沉于河。玄妙观前卖面小贩、乙酉不屈,夫妇对缢而死。 这里虽然只是些位卑的小民,然其在国破城摧之后不屈抗争却也惊天动地,震憾鬼神。君不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千古名言,展现的恰恰就是我吴地人氏壮怀激烈的精忠魂魄! 1996年5月18日 P19-P21 序言 似乎从来都没有人告诉过我,苏州这座城市很精美,值得用你的一生去珍爱它。因为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许多都是不切实际的。比如那时候,一面在教育我们要热爱伟大的祖国,可一面却在抨击自己的家乡,整个儿就是一个地主剥削阶级享乐的天堂,是个腐朽没落的地方! 似乎也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关于苏州的历史,其实很悠久;关于苏州的文化,其实也很灿烂,其间,应该有好多的书可以读,有好多的故事可以讲。因为有一段时间,人们都将读书视为罪恶,普天之下,根本就无书可读! 我们就是在那种畸形年代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所以我们不像我们的祖先,对于曾经辉煌过的苏州古城,没几个人会动真情。古往今来多少人,恐怕哪一代也不会像我们,对于苏州的历史文化,是如此的冷漠无情。 事情难道不是这样吗,苏州历史几千年,除开战争之外,对于文化的几次大的破坏,不都发生在我们和我们父兄这一代?!1958年的大拆城墙,“文化大革命”的大破“四旧”,还有1992年以后不分青红皂白的街坊大拆迁。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再怎么深厚,也经不起如此这般的摧残折腾哪! 记得东南大学一位建筑专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建设一座苏州,人们花了两千五百多年,而拆掉它,三年足矣,孰轻孰重,相信苏州人都能明白。然而许多人却并不明白。 我为自己同属于这代人而感到羞愧,也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无知和浅薄而感到痛心。苏州是一座用文化打造起来的城市,唯有用文化才能使她挺直起腰杆。眼见得两千多年的文明链条将会在我们手里失落,我忍不住,想大声地对人们诉说! 于是,就有了《百年旧影》、《百年历程》和《千年街巷》那三本厚厚的《老苏州》系列画册;也就有了这一本《再读苏州》中那些曾经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长长短短的感叹和呼吁文章。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真心希望后来者能够拥有文化,而不要再像我们! 我们这一代,其实很悲哀。 2003年5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