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信息化经典书丛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林东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关于知识管理的著作。

本书不仅非常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学术界重要的知识管理理论,而且包括了作者长年来在知识管理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和丰富的案例,配合说明了知识管理的理论如何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全书资料翔实,系统完善,论述清晰。

本书不但可以作为教科书,适合MBA、EMBA、研究生、本科生等使用,也可以作为一般的实务性参考书,给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的知识和实际经验的总结。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林东清先生为中国台湾著名学者、中国台湾地区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教授。这本书不仅非常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学术界重要的知识管理理论,而且包括了作者长年来在知识管理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和丰富的案例,配合说明了知识管理的理论如何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本书中有对彼德·杜拉克、野中浴次郎等知识管理理论创始人的重要观点的系统整理,也有对IBM、3M、休斯航天、台积电等中外知名企业知识管理最佳实践的介绍,还有对企业面临知识管理种种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详尽分析。  本书不但可以作为教科书,适合MBA、EMBA、研究生、本科生等使用,也可以作为一般的实务性参考书,给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的知识和实际经验的总结。对那些关心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展及想学习知识管理知识的读者来说,本书具有很高的价值。

目录

第1章 知识与知识管理总论/1

第2章 知识管理的主要理论观点与结构模式/39

第3章 知识管理的资本观点/77

第4章 知识管理的战略观点/113

第5章 组织知识的定义与获取/153

第6章 组织的知识创造/187

第7章 组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225

第8章 组织知识的利用/257

第9章 组织知识的存储/289

第10章 组织知识管理的技术/323

第11章 组织知识管理的评估357

第12章 从组织行为角度研究知识管理/391

第13章 从组织结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423

第14章 组织知识管理的实施/457

参考文献/493

试读章节

 3.4 智力资本平谷的问题与背景

如上所述,智力资本是组织最主要价值创造的来源,然而评估目前组织价值评估制度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它们对组织、产业和社会会造成哪些伤害?3.4.1 传统企业价值评估的问题

学者Edvinsson和Malone(1997)提出了下列几个传统会计制度下的问题与危机。

1.静态的历史记录和动态的未来潜力

工业时代通用的财务报表和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价值只评估有形资产,静态而死板,这些只能评估过去表现的结果,无法评估动态与未来的潜力,而企业价值的评估重点在于评估未来的潜力,传统的财务报表只能评估到花与果实,而没有评估到具有核心潜力的树根部分。

2.市价与账面价值严重脱节

这些脱节在知识导向的企业更为严重。例如,微软公司的账面价值只占到市价的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都没有表现出来。没有正确的价值评估,市场投资者、管理者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3.4.2 评估错误产生的危机

严重偏失的资产评估不利于投资市场、企业战略和社会经济体系,甚至国家的竞争力。

1.不利于投资市场

投资者如果缺乏一个结构化、较精确及客观的评估结构,听信市场谣言,凭个人直觉缺乏任何明确评估数据地乱猜,这样就会导致投资者错误的投资。例如,低估未来获利潜力不错的公司(无法呈现出它的长处),或高估许多已陷入困境的传统大恐龙型企业(没有成长潜力,但财务报表无法呈现未来的潜在危机)。

2.不利于企业战略

账面价值的计算准则不利于企业智力资本的投资。例如,市场策划的费用、员工的训练、改善顾客服务系统、建立战略规划行动及改善与上下游厂商的合作关系等,这些费用支出虽然有利于公司长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智力资本,但由于在目前会计制度下,这些都属于费用而不是投资,因而会减少公司财务报表的利益收入,不利于企业的账面价值。所以,主管单位为了修饰财务报表,而将这些费用牺牲掉,这就形成了资源的错误配置。

3.不利于社会与国家经济体系

由于企业价值的错误估计导致整个经济体系不能正确地分配资源,使得投资发生了错误、生产力下降并削弱了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由此产生了庞大的隐性社会成本,例如,失业和社会支出等。3.4.3 缺乏智力资本的管理与评估

虽然目前企业对于智力资本评估的重要性已有所认识,但由于惯性思维,以及缺乏普遍客观的工具,因此,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1996年在一次对美国HP公司等80家大型企业的调查中发现,有80%的公司CEO认识到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却只有15%认为他们在进行智力资本的管理。

学者Zack(1998)指出,企业对于本身智力资本的利用和发挥只有20%,其余80%完全浪费闲置。企业只重视有形资产(机器、厂房、设备)的配置。3.4.4 智力资本渐受重视

由于知识经济体系的出现与一些提倡者的呼吁,智力资本日益受到重视。

1.在企业方面

例如,北欧最大的保险与金融服务公司Skandia AFS公司(1991)、Dow Chemical公司(1994)新设了智力资本管理者(IC Director),加拿大皇家银行用智力资本辅助评估贷款计划。

2.在投资者方面

根据致远管理咨询公司(Ernst and Young)在1999年的调查中表明:

(1)即使是大型稳定的上市公司,也都会利用智力资本辅助价值的评估。

(2)非财务性的因素对股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影响力已经提升到35%。

(3)越是可以用非财务性指标来作评估分析,就能使投资者的预期获利越趋精确。

由此可见,这项针对华尔街股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智力资本的观念已逐渐深植其中,智力资本对股票评估的比重就越显重要。

P87-P89

序言

21世纪俨然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经济体系,不仅组织竞争优势的策略资源已从有形的设备、资本、劳动力转移至增值能力高、模仿难度高的“知识”,组织经营绩效之优劣亦主要取决于经营团队是否具备优秀的经营能力。而此能力之形成端视团队成员本身有无掌握高质量的知识而定,惟有植基于优质的知识,方能发展出良好的决策与能力,进而达成组织知识管理的目的:“组织内的任何决策或流程永远以最好的知识来执行”;“组织内的员工永远掌握并以最好的知识来执行工作”;“员工随时随地都能找到最需要的好知识”。这些目标如何达成就是组织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最主要的议题。

知识有别于资料与信息,一则因其常内隐于员工的心智模式内,是主观的、动态的、个人化的,难以客观地显现:二来,“知识就是权力”,亦很难寄望员工无私地分享出他的独门知识,因此其管理的难度远远大于资料与信息的管理。21世纪信息技术(IT)的进步,让组织知识的搜寻、储存、传递与分享更为便利,再多、再远的知识都可通过IT有效地储存与传递,连带地促使知识管理在上述需求面与供给面两方条件的推动下,成为2l世纪任何组织最重要的管理议题。然而,由于知识管理涉及组织内策略、科技、组织文化行为、领导、组织结构等各种因素的配合,要能顺利推动就需要由一个整体、多角度的观点来了解与掌握。因此,基于上述的认知,本书有下列几个编写的特点。

1.以整合性的多角度了解知识管理

本书将知识管理的观点分为下列六大方面:

(1)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面

第1章、第2章描述知识的本质、知识管理的迷思、知识管理的各种学派与各种架构模式,是一种“先见林,再见树”的观念架构介绍。

(2)知识管理的策略面

第3章介绍智慧资本与无形资产,并分析知识管理如何影响组织的智慧资本及提升企业的价值。

第4章介绍指导组织推行知识管理方向的几个最重要的策略架构与理论。

(3)知识管理的流程面

第5章至第9章分别介绍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流程,包括知识的定义与获取(第5章)、组织的知识创造(第6章)、组织知识的分享与转移(第7章)、组织知识的利用(第8章)、组织知识的存储(第9章),并对每个流程提出各种不同的做法与关键成功因素。

(4)知识管理的科技面

第10章介绍目前支持知识管理的各种主要的IT工具,包括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知识库、资料探勘(Data Mining)、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智慧代理人(Intelligent Agent)、文件探勘(Text Mining)、文件管理系统(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等,并介绍这些工具如何有效地支持知识管理。

(5)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面

第ll章介绍了知识管理绩效的衡量,包括量化、质化、财务性指标、非财务性指标、过程导向、目标导向及整合性导向等各种不同的衡量架构。

第12章介绍了知识管理的行为面,包括分析如何有效形成支持知识管理分享的文化、员工抗拒知识管理的分析、如何设计激励员工接受知识管理的奖励制度等组织行为面的重要议题。

第13章介绍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面,分析知识型企业的特色,支持知识管理组织应有的结构设计及首席知识官(Chief Knowledge Officer,CKO)等相关角色的设定等。

(6)知识管理的实施面

第14章探讨推动知识管理专案的主要策略、流程步骤及关键成功因素,包括不同的知识管理投资策略、管理策略、资源导向策略、导入策略等,并归纳学者所发现的重要关键成功因素。

2.扎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对于知识管理的策略与实施的分析所提出的建议都在背后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严谨的逻辑推理,而非只是随机的个案建议。例如本书引用了计划行为理论、权变理论、科技接受模式、创新扩散理论、吸收能力理论、知识策略模式、倡导者理论、媒体丰富度理论等来演绎及归纳知识管理相关的发现与建议,一来为读者提供了简洁易记的理论架构,二来推论与演绎亦有严谨清楚的逻辑。

3.理论与国内实务配合

除了本文内的实际案例来说明理论的推演外,每章后面还附有2~3个国内的知识管理实例来辅助读者由实务面来深入了解内容。

本书的完成,有赖于各方提供的协助:中山大学资管系所的可爱学生如思源、汉武、莲琍、怡娟、怡君、耀杰、博勋、骏才、佳真、景婷、宜敏、吴盛、勇志、秀如,以及硕士专班选修知识管理的同学们对于资料的搜集与汇整;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所有同仁的鼓励与新知识的分享;智胜文化所有出版同仁在编辑流程上的密切配合。因为有他们的参与,本书才得以顺利付梓,于此,致上我最深的谢意。此外,我更由衷地感谢养我育我的先父先母,以及内人芳莉及陶陶与田田两个宝贝的支持,他们是我持续写作的一大动力。本人才疏学浅,若有错误与疏漏,期望先进不吝指教。

 林东清

 谨叙于南茅湾中山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9: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