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理与实证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外国及港澳台法律
作者 刘晓红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内容涉及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本质、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构成要件的法理及实务分析、仲裁协议及仲裁管辖权等内容,不仅包含了对目前有关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热点及前沿问题的探讨,同时对面临冲击的传统仲裁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论证。本书写法上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比较相结合的法律研究方法,在对有关理论及立法实践进行研究和论证的同时,与大量的典型案例相结合,探讨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立法建议。

序言

仲裁,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争议解决方法,其最初形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当时城邦国家即采用仲裁方式解决它们之间的争议。因此,尽管历史上不少人曾对仲裁采取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仲裁作为诉讼之外的争议解决方法,备受商事交易当事人的青睐,逐渐发展成为解决国际商业争议的重要制度。20世纪70年以来,首创于美国的ADR随后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得到了广泛推广。随着ADR作用的增强及广泛应用,商业社会对国际商事仲裁产生出了更大的兴趣。基于国际商贸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对仲裁制度实际运行的认同,各国抛弃了从前的怀疑态度,转而采取支持仲裁的政策。近几十年来,随着跨国投资、贸易及其他经济合作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快速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并成为解决跨国商事纠纷的有效手段。

早在1889年,英国颁布实施了第一部专门的《仲裁法》,标志着作为一种争议解决方法,商事仲裁已逐渐丧失了其原始的纯粹民间习惯的性质,进入了国家法律调整的阶段。此后,各国纷纷制定本国的仲裁法,在以立法的方式赋予商事仲裁以应有的法律效力的同时,也以国家法律的方式严格规范商事仲裁活动。上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上普遍确立支持仲裁发展的原则,在一些区域性或国际性国际公约,尤其是1958年《纽约公约》的基础上,确立起了一整套国际商事仲裁法律体系。国家法律对仲裁的全面调整与控制使仲裁制度成为国家法律制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各国对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讨论已经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主要是以仲裁法律理论及国际国内仲裁法律制度为基础。随着国际商事仲裁的长足发展,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逐步深入,同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回顾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发展历程,尽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仲裁立法上,以及仲裁实践中,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理论界对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而富有价值的研究,除了多种优秀的国际商事仲裁法教科书外,近年来也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特定专题的著作。然而,在这些著作中,对国际商事仲裁协议这一仲裁最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深入系统研究的论著甚为少见。事实上,仲裁协议被视为仲裁制度的基石和灵魂,对于涉及仲裁协议有关问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书的出版弥补了国内仲裁理论界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研究的不足。

本书对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理论和实证为选题,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凭借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及已有成果,并结合大量国际国内典型案例,对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涉及的诸多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和细致的探讨。该书同时立足于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对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了有意义的见解和建议。对于目前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研究中的热点及前沿问题,诸如仲裁协议效力的扩张、仲裁第三人设立问题、网上仲裁协议问题等,也进行了细致、详尽的探索,体现出作者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认真的研究风格。

本书作者刘晓红教授执教于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从事国际私法及国际商事仲裁法的教学和研究已有多年,她同时还兼任仲裁员,参与仲裁案件的实际审理。这些均为本书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了完成本书的写作,她还专程前往海牙国际法院和阿瑟国际法学院图书馆收集资料,反映了她认真的研究态度。此外,自1995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院至今,刘晓红教授一直与国外资深仲裁员以及专门从事国际商事仲裁法研究的多位著名法学家保持联络和学术交流,从而使本书的写作也得益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这一切共同成就了本书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也使本书在写作体例及内容上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及参考价值。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黄建明   2004年11月25日

后记

本书是在我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我对国际商事仲裁研究的兴趣缘起于1995年赴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院作为访问学者时。当时本人师从比利时著名国际私法学者.Johan Erauw教授,Erauw教授还是一位在ICC、CIETAC等著名仲裁机构任职的资深仲裁员。恰逢中国新的《仲裁法》刚刚出台,与Erauw教授的多次切磋、交流,特别是他对于中国新仲裁法的一些评判给我带来颇多的思考,并激发了我对仲裁问题研究的欲望。回到华政后,我开始尝试从事国际商事仲裁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国际商事仲裁法专家陈治东教授的关心和指导,特借此机会对他们表示感谢。

有幸能在我完成了本科及硕士学习生涯的敬爱的母校华政继续我的博士课程学习,并师从丁伟教授。导师的为人和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结识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是我的幸运。本书从选定题目到谋篇布局及观点内容的修改,都得益于我的导师丁伟教授的指导。作为学生,我希望此篇拙作没有辜负导师的悉心指教和帮助,并在此对导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激。

当我在博士论文上终于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坐在灯下沉思良久。在博士求学的几年时光中,似乎总是惜惶于学术与工作之间,日子变得仓促而片断,情绪也在执著与彷徨中几经更替,思考便因此无法周密而连贯,论文在很多方面自然是不够满意的,只能期之于他日能有机会再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

艰苦的博士论文写作就此告一段落,对于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曾经给予我悉心指导的师长和无私帮助的朋友,我只能借此方寸之间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在博士学习生涯中,国际法专业的博士导师曹建明教授、朱榄叶教授、周洪钧教授和徐冬根教授在我专业学习上的授业和指点使我受益匪浅。曹建明教授和朱榄叶教授在百忙之中仍占用宝贵时间审阅拙文,不吝指正论文之误失并提供卓见,在此对他们谨致最大谢忱。

在论文资料收集过程中,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国际法系主任Wil.D.Verwey教授、海牙国际法学院院长Frans Nelissen教授、研究部主任Olivier Ribbelink博士和国际商事仲裁专家Vesna Llzic博士为我的资料收集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和帮助,并给予我很多论文写作上的启示。在海牙国际法学院及国际法院图书馆里为论文资料收集而紧张工作的那段日子给我留下了珍贵而美好的回忆。此外,《国际私法年刊》(Year Book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的主编克罗地亚里耶卡大学Peter Sarcevic教授和台湾东吴大学赖来馄教授为我惠寄了宝贵的资料,在此对于他们的帮助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上海仲裁委员会聘任我担任该会的仲裁员,使我能够有机会作为仲裁员参与仲裁案件的审理,仲裁实务中的直接经验和感觉是我论文写作的宝贵财富。

感谢我的十多位硕士研究生们。为他们上课、与他们在专业方面的切磋交流,使我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他们的许多思想火花化成了我写作的灵感。同时还感谢他们为我承担的部分资料收集翻译及校对工作。

感谢国际法学院及国际交流处的同事们的关爱与支持,为了能够使我的论文早日完成,他们分担了那些本应由我完成的工作,特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使我在近不惑之年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但肴 太多的歉疚对于他们。希望藉此论文完成的喜悦和欣慰让他们与我共享!

刘晓红  2004年4月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