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朱德元帅的一生与中国革命史有着密有可分的联系,他的思想,品格在中国人民中受着毋庸置疑的尊敬和爱戴。本书第一次以自述的形式对其作为一个献身于崇高理想和信念的革命领袖以及平凡而真实的人的心路历程进行了寻溯,所依据的恰是这位革命家本人在各个时期、不同场合的坦率谈话、回忆及自传文字,许多内容为首次公开面向读者,经过国家权威部门鉴定和编纂,遴选成书,极具认识及收藏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民的光荣--朱德(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德故居纪念馆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朱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朱德元帅的一生与中国革命史有着密有可分的联系,他的思想,品格在中国人民中受着毋庸置疑的尊敬和爱戴。本书第一次以自述的形式对其作为一个献身于崇高理想和信念的革命领袖以及平凡而真实的人的心路历程进行了寻溯,所依据的恰是这位革命家本人在各个时期、不同场合的坦率谈话、回忆及自传文字,许多内容为首次公开面向读者,经过国家权威部门鉴定和编纂,遴选成书,极具认识及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29个单元(组),每个单元由图片、绘图、文物、墨迹等照片资料和适量文字构成。文字包括单元(组)说明、朱德自述、回忆史料的精彩片断和发生在这个时期的轶闻趣事。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具有文献性、权威性,是学习、宣传朱德革命业绩与精神及研究朱德生平与思想的重要图籍。本书由中央高层领导组成编委会。朱德的第一任秘书、原国务院副总理黄华任编委会主任并作序,朱德的女儿朱敏、女婿刘真任编委会副主任。编写组由中国军事博物馆的老专家及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组的专家组成。 本书以清晰的线索展现了朱德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从青少年时代就学、从军开始,他就在苦苦寻找革命和救国的道路。在留学欧洲时,他找到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和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并为保存第一支人民军队而领导和发动了湘南起义,随后率部取得了粉碎敌人四次围剿的辉煌胜利。长征中,朱德任八路军总司令,亲上前线,开辟了敌后抗日战场;解放战争中,朱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领导和指挥全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打垮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解放后,朱德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纪委书记、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本书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形象地再现了朱德一生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特别是许多难得一见的历史照片,更是弥足珍贵。 全书以双色印刷,硬精装,大16开,约20万字,图片2000幅。 目录 第一章 佃农的儿子 第二章 投身军旅 第三章 赴欧求索 第四章 在北伐战争中 第五章 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 第六章 井冈山会师与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 第七章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 第八章 艰苦卓绝长征路 第九章 准备迎接全面抗战 第十章 八路军总司令 第十一章 跃马太行山 第十二章 坚持团结抗战 第十三章 倡导屯田垦荒培育延安精神 第十四章 指挥抗日大反攻 第十五章 反对内战 第十六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第十七章 人民的光荣 第十八章 在战略决战中 第十九章 命令向全国大进军 第二十章 建立新中国 第二十一章 新中国的卓越领导者 第二十二章 情系人民军队 第二十三章 关心经济建设 第二十四章 重视科教文化事业 第二十五章 团结共计大业 第二十六章 对外友好交往 第二十七章 革命到底 第二十八章 家庭生活情趣 第二十九章 丰碑永存 试读章节 朱德是一个佃农家的儿子。少年朱德经历了家庭生活的艰辛,目睹了社会上许多不平的事实,接受了知识渊博、有正义感的塾师席聘三的教育,耳濡目染了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从而萌发了他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后来,青年朱德在顺庆府中学堂这所新学校里,系统地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新知识,受到了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在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体育学堂学习期间,秘密传阅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深感清政府专制腐败,认定要推翻清朝皇帝,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一九。八年,朱德应聘回到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教,通过与社会上旧势力的斗争,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现在的问题,就是非救国不可,并决定投笔从戎以求拯救国家和人民。 诞生在琳琅寨下 在嘉陵江东,仪陇——一个山地里的县城。于~八八六年(是产生了五一世界劳动节的这一年)我就出生在距县城东七八十里,距观音河四十里中间的马鞍场琳琅寨下。因为家里是佃户,种人家的田地,也就是在人家那里生长的。环境很好,有着幽美的风景。山、水沟、水田、树丛——好多地主住在附近。那是一家大户,差不多几十里路都是姓丁的。我们家种的田地,也就是姓丁的。位于半山上,山窝里一处独立家屋。多数正房是瓦房,耳房都是茅草房。后山及两侧是树木,屋背后是一片竹林。前面是一片水田,对面是山林及深沟。 祖籍是客家,从遥远的广东韶关,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到这里来,已经是第七代了。一直就在耕田,家庭却始终保有客家风味,到现在还说广东话呢。财主丁家拥有很多土地,有钱,是个相当大的地主,收约五千担租——我们家租的田种一年,除去五十担纳租以外,余下的将将够吃。家里有十几口人,从我出世就有十一二个人,有三百吊钱本钱做为压头,种人家的田地是要压头的……幼年时家里一般说来都很勤苦,很有规则。祖母是一个能干的人,管家很好。祖父是个老农民,有经验,很勤苦,处处以身作则,父亲这一辈是四兄弟,也都种地,有的读过\书也不多,认识一点点字。家里一年四季的生活,都是忙着庄稼工作,总是天一亮就爬起来。农忙时,晚上八九点钟睡。不忙时,天一黑就睡觉了,从我稍微懂得事起就是这样。 祖母是家庭里的组织者,什么事都是在她的管理和督促之下进行的。母亲很贤淑和气,有着一般农妇的强壮的体力。整天只是很有耐性的做着事——我们一共六弟兄,二姐妹,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自己算老三。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母亲生十多个小孩子。后来生下的女孩子,却没有要。她也从来不发(脾)气,不打人骂人。这样多的孩子,没让人招呼过。同时,l也还要种粮食,收拾东西,做饭 人口的增多,要家里很节省才够吃。遇上好年成,有一件新衣服,不然就没有。都是吃粮食,从来没吃过白米,多是吃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油盐很少。十多个人,过年杀一条猪,管一年,只过年过节吃一点,分起来不过一个人一块两块——我在小的时候是过房的,父亲是老二,我过给伯伯做儿子,我又成为一个独的了,以后也没分过家,在一块住,这样就是有两个父亲两个母亲了。过房这边很好,三叔、幺叔也都很好。 因为家庭的勤苦,没有一个人敢懒,这对我影响都好——母亲整天忙着,从没有空去抱抱小孩子。我们都是在地下爬着长大了的,大了身体很强壮,能背能挑,还要种地。有时读书回家,母亲在做饭,我就去挑水了。家里管束很紧,谁也不闹什么,舒舒服服的。过年的时候,便由祖母分下一年的工。春秋四季,天还没亮,做饭的就先爬起来,在灶边烧饭了。然后祖父起来。大家起来,哪一个没起就不得下台,不起来不行。起来后,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做饭的做饭。各有各自的任务,我们小孩子做帮手。有时上午去读书,下午去种地,农忙也有时半个月、一个月不去读书,先生也懂得答应我们。我们当小孩子的时候,什么都是自家做的。吃饭穿衣,纺棉花,织成布拿去染了,拿回来请裁缝缝了;油是自家种菜子打的,还有鸦片叶子做的油,点灯是自己打的桐子油,什么都是自己做的。花钱就是花到买盐、纳粮、成租和纳典。鞋子都是自己做的。假如谁街上买东西回来,那会挨骂的。 祖父真是中国标准的老农民,到八九十岁,他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后来一直到临死的时候,他还是要种地。父亲、叔叔身体也都是健壮结实的。家里人很少害病。因为小时人多,劳动分工,吃穿都有分派,不是自由的,所以自由心很少。对家里是惧十白的……我小时喜欢捉鱼,门前池塘鱼很多,田里水沟头都有大鱼、小鱼,栽秧时,放鱼进去,我们家养的鱼很大,但田主不让我们捉,他却用网打去。家里照例是容忍的。我们小孩子就恨他们。 “为什么把我们的鱼捉去呢7” 还有那些果树,有很好的梨、胡桃、枣、李子,成熟了,老板要我们摘下送去;树林子柴很好,可是一根小树都不准砍,竹子也是一根也不许动的。 我们屋后生着斑竹、刺竹、贡竹、料茶竹。竹林里雀很多。有雀子、竹鸡……我和大哥、二哥常在那里玩。二哥是个怪人,会打枪打乌,家里骂他,他也不管,那枪是防强盗用的土枪。他们还会拉胡琴、吹箫,搞得蛮好。我因为读书搞不好——他们因为我舅父家的影响,舅父是会吹唢呐拉弦子、给人抬媳妇的。他们家总是很快乐,也耕田。我们的快乐也有着这样的遗传的。外祖母穷得要死,可很舒服,不过我很少去,距离三四十里,叫柏林桥,我因过房给伯母,就有另一个外婆了,在新市场有四五十里路,去的次数倒多。 (节选自《朱德自传·手桫稿本》)P1-6 序言 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国人民革命可歌可泣的奋斗历史中,朱德的英名是不朽的。朱德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个重大历史时期。他的革命历史,是一部鸿篇巨制,“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中国人民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朱德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是人民军队之父。“朱毛”成为人民军队的旗帜,成为中国人民同国内外敌人英勇战斗的胜利旗帜。 朱德是从一个爱国者、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抱着救国救民的夙愿,投笔从戎,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战争,曾是声威显赫的滇军名将。但是,为了寻求中国的真正出路,他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踏上了一条艰苦求索的道路。在德国,他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坚贞不渝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不辍,成为光照千秋的人民领袖之一。 朱德是擘划战争、驾驭战争的伟大巨匠,他是人民军队的光荣和骄傲。从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起义开始,朱德作为军事统帅,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率领人民军队向着反动势力冲锋陷阵,驰骋于疆场。他身经百战,赴难蹈险,表现出超人的革命胆略和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在战争中积累的丰富治军经验和军事理论,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朱德不仅是伟大的军事统帅,而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着多方面的建树。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文化和体育等事业都提出过许多宝贵的建议和主张,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 朱德的伟大品格和革命风范是整个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他不仅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而且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他总是“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坚如磐石,力挽狂澜,为中华民族战胜外敌入侵和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立下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的丰功伟绩。但他从不居功,一贯谦虚谨慎,把一切功劳归于人民群众、归于党。他襟怀坦荡,顾全大局;他淳朴宽厚,平易近人,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我们怀着对朱德无比深厚的敬仰和缅怀之情,纪念他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和军队将继续弘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格,努力奋斗,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把人民军队建设得更加强大。 后记 朱德元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是党和国家、军队的卓越领袖之一。从“八一”南昌起义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军事统帅,率领人民军队向反动势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元帅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丰功伟绩已载入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今年十二月一日,在朱德元帅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编辑出版了《人民的光荣——朱德》大型画册以示纪念和缅怀。 本书时间跨度长,篇幅大,内容广泛,涉及面宽,编辑难度很高。为了编辑出版好这部传世之作,展现朱德元帅辉煌的一生,编辑人员在长达六年多的时间里,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废寝忘食。大家积极热情地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沿着朱德元帅当年战斗的足迹,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采访、收集、征集、拍摄和编辑了上万件史料,经过精心整理、加工、遴选,形成了这本较全面、历史地塑造朱德元帅光辉形象的大型画册。 这部画册的出版,得到了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仪陇朱德纪念馆、解放军画报社、中国三星影视交流中心等诸多单位以及许多老摄影家、老记者和其他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与朱德元帅共同战斗和工作过的革命前辈,朱德元帅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朱德元帅的亲属朱敏、刘铮等同志对我们的热情指导和具体帮助。 在纪念朱德元帅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出版的《人民的光荣——朱德》画册,是全国人民学习朱德元帅光辉业绩和革命风范的极好教材,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同心同德地推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新的贡献。 对于编辑出版这样的大型画册,我们还缺乏经验。尽管我们认真负责地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有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6年7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