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书斋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志坚//陈凤桐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往今来,中国骚人墨客大都有为自己书斋冠名的雅习幽兴,诚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先生所说:“斋号是一种文化现象,且历史悠久,品位高雅,寓意精深,可称是历代文人的一种雅嗜。”

书斋犹如一扇窗户,让我们从中看国运民命、变迁兴衰、人世沧桑……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丰富的图片记述了一百二十八位在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大家,记述他们发生在书斋的逸闻趣事、情感传奇以及他们特立独行的志行、跌宕坎坷的经历,让读者在感受精英学人大家风范的同时,得到情操、意志、知识和集藏方面的收获。

内容推荐

从书斋这个窗口,看国运民命、变迁兴衰、人世沧桑,不啻历史一面之镜。如今,书斋的隐密性正在被日益开化的风气所冲淡。本书荟萃的百余位轩斋主人,多为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文学家、书画家、史学家、教育家、收藏家、作家、诗人、学者等,其中不乏泰山北斗式的人物。发生在书斋的逸闻趣事、情感传奇以及主人特立独行的志行、跌宕坎坷的经历,无疑将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看点。题于轩斋的铭、记、诗、词、赋、联与配插的图像、匾额、书画、篆刻,交错生辉,相映成趣。人们还可从独特的视角欣赏到斋室的布局、斋名的演变、故居的陈设。品鉴精英学人的轩斋堂号,眼前不由浮现他们拥坐书城,黄卷青灯,挥毫疾书,悉心著述的身影,感受大家风范的同时,给人以憬悟,使人得到情操、意志、知识和集藏方面的收获。

目录

卷前语

陈寿·万卷楼

陶渊明·归去来馆

陈子昂·读书台

杜甫·浣花草堂

薛涛·吟诗楼

刘禹锡·陋 室

白居易·庐山草堂

欧阳修·非非堂

曾巩·南 轩

司马光·读书堂

王安石·昭文斋

苏轼·谷林堂

黄庭坚·滴翠轩

米芾·宝晋斋

周邦彦·倾曲堂

陆游·老学庵

范成大·石湖别墅

朱熹·达观轩

辛弃疾·稼 轩

赵孟頫·松雪斋

王冕·梅花屋

李东阳·怀麓堂

唐寅·梦墨堂

归有光·项脊轩

徐渭·青藤书屋

项元汴·天籁阁

王世贞·尔雅楼

董其昌·画禅室

钱谦益·绛云楼

傅山·霜红龛

顾炎武·堡中书斋

侯方域·壮悔堂

吴嘉纪·陋 轩

朱彝尊·静志居

张英·双溪草堂

蒲松龄·聊 斋

石涛·大涤草堂

查慎行·槐 ■

沈德潜·归愚斋

郑燮·板桥书屋

曹雪芹·悼红轩

袁枚·所好轩

纪昀·阅微草堂

李调元·万卷楼

邓石如·铁砚山房

洪亮吉·更生斋

林则徐·云左山房

杨以增·海源阁

龚自珍·羽陵山馆

魏源·古微堂

俞樾·春在堂

翁同稣·瓶 庐

刘铭传·盘 亭

任伯年·颐颐草堂

吴昌硕·缶 庐

黄遵宪·人境庐

康有为·游存庐

丘逢甲·念台精舍

齐白石·百梅书屋

谭嗣同·莽苍苍斋

章太炎·膏兰室

梁启超·饮冰室

沈寿·天香阁

沈钧儒·与石居

于右任·鸳鸯七志斋

黄炎培·非有斋

何香凝·双清楼

李叔同·晚晴山房

陈垣·励耘书屋

鲁迅·绿林书屋

冯玉祥·抗倭楼

苏局仙·水石居

马一浮·蠲戏斋

沈尹默·秋明室

刘文嘉·契 园

周作人·苦茶庵

黄侃·量守庐

夏丐尊·平 屋

张钫·干唐志斋

柳亚子·磨剑室

柳亚子·上天下地之庐

陈寅恪·不见为净之室

陶行知·不除庭草斋

胡适·藏晖室

周叔弢·寒在堂

朱屺瞻·梅花草堂

毛泽东·菊香书屋

梅兰芳·梅花诗屋

徐悲鸿·八十七神仙馆

张十艮水·待漏斋

周瘦鹃·紫罗兰庵

林语堂·有不为斋

郑逸梅·纸帐铜瓶室

郁达夫·风雨茅庐

刘海粟·存天阁

徐志摩·眉 轩

潘天寿·听天阁

张伯驹·平复堂

张伯驹·展春园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邓散木·厕简楼

丰子恺·缘缘堂

林散之·散木山房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张大干·大风堂

俞平伯·永安居

冰心·力构小窗

石评梅·荒 斋

胡风·四树斋

梁实秋·雅 舍

沈从文·窄而霉斋

聂绀弩·三红金水之斋

费新我·行素■

台静农·龙坡丈室

钟敬文·天风海涛室

程砚秋·御霜移

傅抱石·抱石斋

胡絮青·双柿书屋

李可染·师牛堂

赵朴初·无尽意斋

武中奇·四喜斋

翁偶虹·六戏斋

文怀沙·斯是陋室

邓拓·苏画庐

启功·小乘阁

吴祖光·逸兴居

田家英·小莽苍苍斋

黄胄·伏枥堂

经典斋号点击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朱熹(1130—1200年),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为理学之集大成者,学术著作颇丰,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通书解说》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

曾用斋号:达观轩、寒泉精舍、沧洲精合、紫阳书舍

“达观”,取贾谊《鹏鸟赋》“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之意。书斋坐落在南剑州剑浦县铁像堂坊(今福建省南平市中山公园附近)的西林院内,是朱熹年轻时受学李侗门下的读书处。起初,李侗因所居狭隘,屋宇矮小,亲陪朱熹至隔壁西林院借宿。后达观轩落成,轩旁遍植花木,檐前种有柚子。从轩内向外眺望,满眼翠绿,朱熹十分喜爱,遂把它作为读书之所。特为此写下《题西林可师达观轩》诗,并把作诗的动机、背景和经过等书写壁上。朱熹亲撰书台联:

一窍有泉通地脉;

四时无雨滴天浆。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此两联贴切生动,富有情趣,且寓哲理于自然景象中,与朱氏作品常有的道学气大相径庭,实为难得的佳作。

在达观轩,朱熹向弟子传授他的读书治学之法:

循序渐进:“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熟读精思: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虚心涵泳: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

切己体察:人道之门,是将自个己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

著紧用力:读书要抖擞精神,下苦功夫,化大力气。

P44

序言

古往今来,中国骚人墨客大都有为自己书斋冠名的雅习幽兴,诚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先生所说:“斋号是一种文化现象,且历史悠久,品位高雅,寓意精深,可称是历代文人的一种雅嗜。”其涵蓄的深邃意蕴,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斋号往往由主人染翰书之,或恭请名家题赠,再行加工,雕于木,镌于石,或镶嵌门楣,或悬挂壁间,益发增添书房文采。除此,常借铭、诗、赋、文、联、画等形式以记之。有些斋主还配刻一方或几方斋名印章,钤在所作书画文章署名处。

书斋题名瑰丽多姿,常取室、庵、亭、轩、堂、馆、斋、园、阁、楼、庐、庄、村、洞、龛、屋、窗、舫、栖、处、院、巢、居、合、圃、廊、宦、苑、台、移、小筑、山房、书屋、草堂、书合、精舍、村合、山庄等尾字命名,以此表达主人的志向、情趣和品格。有的斋名堂号顾名思义尚能解读一二,有的则须了解斋堂主人的生平行状方可大彻大悟。有的人一生仅取一个斋名,有的多达数十乃至百佘个。如清末大臣梁鼎芬用过的斋号就有八十七个之多,什么“栖风楼”、“食鱼斋”、“寒松馆”,什么“精卫庵”、“葵霜阁”,几乎涵括了他一生不凡经历。斋名广涉文、史、哲、经、法和自然科学等内容,亦为读者打开一扇求知的窗口。

斋号取义广泛,大致有所居之室,所寓之志,所藏之书(画),所敬之人,所宝之物,所爱之词。寓意亦丰富,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词隽意蕴,情溢于墨,理见其辞,耐人寻味。国学大师林语堂将名目繁多的斋号归纳为四个流派:一派是经师派,如“抱经”、“孽经”、“话经”、“潜研”之类;一派是名士派,题名多有诗意,如“涵芬”、“庸闲”、“双梅影”、“水云流在”、“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等;一派是纪事派,如“三希”、“铁琴铜剑”等;又一派是言志派,如“知不足”、“有恒心”、“知未信”等。有此一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斋号是主人的姓名、字、号之外的延伸,是了解主人的一条捷径。一些前贤名哲的书斋保留至今,成为当地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

斋号嬗变,有如一个古老的故事。史学家考据,斋号始于魏晋,盛行明清。《山堂肆考》中记载的“盘龙斋”是我国古代可考的最早斋号之一。晋桓温初于南州专设书斋,斋中悉画盘龙,因号盘龙斋。再如,《晋书·陶侃传》云:“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南史·王裕之传》载:“(王)延之……仕宋为司徒左长史,清贫,居宇穿漏,褚彦回以启宋明帝,即敕材官,为起三间斋屋。”唐代诗人杜甫、韦应物也曾有“茅斋绝低下”、“萧条斋合秋”的诗句。北宋司马光斋号“读书堂”,虽然质朴平白,但因斋名初起,也属在所难免。以后就有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等斋号陆续涌现。到了明朝,附庸风雅也好,从众随流也罢,鸿儒文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书斋。迄至清代,榜额流风所及,斋号有一名而数氏所共,数名而一人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共收三万六千多人,十万三千余条,其中斋名不下数千。

由于传统风尚的习染,亦可说是文化传承吧,为斋合标名迄今不衰。《中国近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入编万余近现代著名人物中,有斋名者计在上千之数。

从书斋这个窗口,看国运民命、变迁兴衰、人世沧桑,不啻历史一面之镜。“从前有人说过,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如今,书斋的隐密性正在被日益开化的风气所冲淡。本书荟萃的百余位轩斋主人,多为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文学家、书画家、史学家、教育家、收藏家、作家、诗人、学者等,其中不乏泰山北斗式的人物。发生在书斋的逸闻趣事、情感传奇以及主人特立独行的志行、跌宕坎坷的经历,无疑将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看点。题于轩斋的铭、记、诗、词、赋、联与配插的图像、匾额、书画、篆刻,交错生辉,相映成趣。人们还可从独特的视角欣赏到斋室的布局、斋名的演变、故居的陈设。品鉴精英学人的轩斋堂号,眼前不由浮现他们拥坐书城,黄卷青灯,挥毫疾书,悉心著述的身影,感受大家风范的同时,给人以憬悟,使人得到情操、意志、知识和集藏方面的收获。

不言而喻,斋名有着较高的审美意趣和研究价值,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束馨香四溢的奇葩,愿书斋起名之风,传承不绝,推陈出新。

编 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9: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