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的缝隙之间,留存一个让梦开始的地方!不论精巧的娃娃、坚固的马口铁玩具或取之自然的木头玩具,都和其他德国制品一样,给人越用越好用的感觉。而每个玩具不但揉和德国人的创意和精巧的制作过程,更可以看出玩具师傅巧夺天工的手艺。德国从中世纪开始就有师徒制,艺匠素质相当高。玩具博物馆中展示的一些品位高雅的玩具,未尝不是师傅们对自我的一种坚持。本书作者以生动、鲜活的文字搭配充满童趣的插画及图片,刻画玩具创造者的工作百态、孩子们玩耍的模样及玩具本身反映的鲜明时代感,让读者了解每个玩具背后的故事,做一趟奇妙的玩具之旅。
漂亮的娃娃屋,精巧的迷你家具,完美的锡制小人,百年历史的泰迪熊……
作者以生动、鲜活的文字搭配充满童趣的插画及图片,刻画玩具创造者的工作百态、孩子们玩耍的模样及玩具本身反映的鲜明时代感,不论精巧的娃娃、坚固的铁皮玩具或取之自然的木头玩具,都融人了设计者的创意与精巧的制作,藉由这本书将可了解每个玩具背后的故事,做一趟奇妙的玩具之旅。
提到锡制玩具和马口铁玩具,总会勾起人无限的怀念,时光仿佛一下子又拉回到了遥远的童年。还记得小时候玩家家酒。有一个旧的铁皮盘子,大概是大正时代的东西。盘子上原本有一些图案,现在已经想不起是什么了,事实上因为颜色脱落,露出底色的部分也变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锡制玩具质地轻脆,到了孩子手上,不是缺胳臂,就是断了腿,一付残破不全的模样。外层颜色也因为像孩子涂的一样拙劣,经常碰触的部分很快便掉色,当然更不讲究什么造型,树一定是松树,桥则除了红色拱桥外,也没其他样子,呆板又缺乏变化,一点儿都不可爱。尽管如此,对于那些历经战后玩具匮乏时代的人来说,古老的锡制人偶仍旧充满不可思议的魅力。这些引领他们走入模型殿堂的玩具,即使只是将它们换来换去地排列,似乎就已经置身于一个远离俗世的空间,让人摆脱了烦扰的现实生活。
第一次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坚强的小锡兵》,儿时沉睡的记忆好像全都被唤醒了。一组25人的锡兵队,是小男孩的生日礼物,其中有一个锡兵,因为制作到最后锡不够用,所以只给了它一条腿。缺腿的锡兵喜欢上了一个纸做的跳舞娃娃。在经过几次悲惨的遭遇后,锡兵最后被扔进火炉,虽然四周烈焰熊熊,锡兵仍热切凝望着心爱的跳舞娃娃。接着刮起一阵风,将跳舞娃娃吹进了火炉,来到锡兵身边……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童话故事,是现实与幻想交织而成的世界。而玩具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幻想的世界中,玩具被拟人化,注入了生命。
安徒生撰写这个故事时,正是德国锡制玩具的巅峰期。德国锡制玩具的制造始于18世纪后半期,也是启蒙精神被奉为圭臬的时代。当时锡制玩具被当成教导孩子从游戏中学习的最佳工具,就像画片及纸娃娃一样,便宜的锡制玩具也是市井孩子们玩得起的玩具。
锡制迷你模型,主题多半集中在未知国家的人文风俗、各种珍贵动物及庶民日常生活,另外也有军队、中世纪骑士、希腊众神及小丑等。锡制玩具的体积很小,大场面看起来会比较壮观,例如军队、足球队、节庆、市场及公园等。整齐划一、身着蓝、红、自制服的军队,既开朗又可爱;足球队和节庆里的人偶也显得生气勃勃,神情愉悦。将锡倒进模型中铸造的锡类玩具,的确无法做得太精致,但仔细端详,不难发现细节部分都已再经修饰。
纽伦堡和菲尔特自古即以生产锡制玩具闻名。身为商业都市的纽伦堡原本便拥有许多金属加工匠,其中锡制食器因为磁器的出现逐渐式微,工匠们的生活因而陷入困境,迫不得已,只好纷纷转向玩具领域发展。
有“名匠”之誉的希尔珀特是铸锡工人之子,后来成为纽伦堡锡制玩具的大师级人物,留下许多精彩的作品。他同时也是锡作坊的创始人。造型简朴的锡制玩具属父传子、子传孙的家族工业,希尔珀特的一生正是当时工匠的典型写照。1732年生于科堡的希尔珀特,14岁开始花了5年时间向父亲学艺,随后出外旅行,来到纽伦堡,在这里又做了7年学徒,取得市民权,成为一代宗师。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普鲁士军队、腓特烈大帝以及猴子等动物。
19世纪成立锡作坊的厄恩斯特·海因里希森也是锡制玩具具有代表性的大师之一。他将锡人偶的大小统一为2.8~3厘米,此项规格称为“纽伦堡规格”或“海因里希森规格”,广为后来的锡匠所沿用。时值1848年,小小的锡模型与其他模型玩具一样,也被成组放入薄木纸盒销售,送至孩子们手中。P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