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山市,人们自然会想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想到贾而好儒、“无徽不成镇”的徽商,以及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的中华儒家文化的缩影——徽州文化……绝佳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黄山市因而有着很多的荣耀和光环,成为全国唯一一座同时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世界级桂冠的省辖市。
本书选点合理、内容适中、实用性强的介绍黄山市及大黄山旅游圈重要旅游景区,不仅是黄山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一个表现,而且也是徽学专家、旅游学者与企业高管智慧的整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内容包括黄山市三区四县和古徽州的绩溪、旌德、婺源、淳安,涵盖“两山一湖”旅游区中的九华山,以及“黄山-千岛湖-杭州”黄金旅游线中的千岛湖。本书以导游词的形式,较为全面、系统、翔实地介绍了大黄山旅游圈的一些景区景点,这对于宣传黄山区域旅游资源,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范导游用语,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跨进七号楼的门槛,抬头可见窗下井檐板上的一组组木雕雕刻工艺精美、寓意深刻。“瓶插莲叶”意即“平安是福”,喜鹊站在枝头意为“喜上眉梢”,《山海经》里的故事也被请了上去,“太平宝象”“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鹿回头”……你看那木雕的小鹿线条优美、流畅,动感十足。徽州人素有“宁养浪子,不养呆子”的说法。古人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呢?知错能改,亦能成就大业,因此,“鹿回头”即引申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意思。木雕中最为精致的是如意形关的鹅颈轩(转移重量和传力用),工匠们采用镂雕手法,有六个面,赋予木头以鲜活的生命,浑圆饱满的如意球,镶于飞来椅背面凹进去的部分,有如古人拱手抱拳,迎来送往的姿态。站在门口的位置抬头望去,一般只能看到四个如意球,喻意为“四四如意”“四季平安”。
七号楼楼下前厅有一个堂号叫做“务本堂”,这“务本”二字就出自孔子的《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为人之本也。”徽州人对儒学非常推崇,中堂上的对联“孝悌传家根本,经世治国文章”便是极好的证明。到了宋代,程颐、程颢、朱熹的程朱理学对儒学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人为逝去的丈夫守节被视做天经地义,否则会被族人所不齿。因此,女人们尤其希望外出的男人能够平平安安地回到故里与之厮守,白头偕老。中堂条桌东边摆设的瓶子即为平安之意,而西首的一面镜子则代表女人在家安安静静地操持家务之意,两物合称“平平静静”。七号楼后堂的“土空调”(土冰箱)就是他们“富由勤俭败由侈”生活的真实写照。
六号楼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这里有一张明朝天启元年买卖房屋的契约。该契约已收入中国献给世界第13届档案大会的专题片中,认为明代天启元年(1621)的“文书契约保留至今,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档案,它的历史价值就很可观,对今后研究档案会起很大作用”,同时该契约也已收入《安徽省文物志》。这间古宅以砖雕见长,内门楼上的一幅《凤戏牡丹》保存得非常完好。它采用高浮雕手法,画面清晰异常,一凤一凰,一雌一雄,形态各异。特别是左边的雄鸟,高昂着头,双爪朝前,向人们展示着男权的至高无上。六号楼楼上“三开间五架梁”的楼厅被誉为“徽州第一厅”。厅堂上方高高悬挂着一块清朝顺治年间的匾额,上书“齐眉”二字,是裕亲王所赐。当时六号楼主程讷庵为朝廷内翰,因其与夫人同年同月同日生,且非常恩爱,裕亲王赞叹他们夫妻二人琴瑟相和,白头偕老,在他们做寿的那一天,特意为他们题了这块匾额,并注明“双寿”。这是对他们夫妻举案齐眉的赞颂之意。除此之外,六号楼内还珍藏有明代木刻版画的残片,我国四大名版画之一的苏州桃花坞版画的风格就来源于明代的徽派版画。
三幢古宅中,二十八号楼的石雕保存得最为完好,牌楼式的门楼下,石雕的“凤戏牡丹图”栩栩如生,“双狮滚绣球”上的双狮肌肉饱满,绣球上缨穗飘飞,活灵活现。石匠选用的徽州白麻石易于雕琢、不易风化的特点,所以历经几百年的风雨,石雕依然如昨,未有丝毫毁损。二十八号楼的门罩和石雕之间有一块亥!意留出来的空白,长约0.9米、宽约0.6米,略低于墙面,也许是主人在等待什么,是等着皇恩浩荡,赐他家只言片语,又或是等待哪一天能写上“状元府”“进士第”也未可知。总之,从明代到清代直至民国,上面空白依旧。此楼为三进三间的民间建筑,前两进为明代风格,后一进为清代建筑(据说在太平天国时期,因厨房用火不慎,后一进被火烧毁,现在的格式是清代重新修复的)。因此,窗扇上雕刻的内容大都为清朝流行的戏剧人物形象,这一出雕的是《西厢记》。
各位朋友:参观完程氏三宅,大家对徽州精美绝伦的雕刻有了一些印象,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到徽州一些著名的古村落去看看,领略更多的砖、木、石、竹雕的技艺和风采。谢谢!
P23-24
说起黄山市,人们自然会想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想到贾而好儒、“无徽不成镇”的徽商,以及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的中华儒家文化的缩影——徽州文化……绝佳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黄山市因而有着很多的荣耀和光环,成为全国唯一一座同时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世界级桂冠的省辖市。
黄山市以旅游立市,自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口号以来,黄山市旅游一路高歌,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
黄山市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正按照省委、省政府把黄山市建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的要求,围绕“把黄山风景区打造成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自然景区,把黄山市建设成为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的目标,加快旅游大市建设。
近些年来,黄山市以推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线,巩固提升观光旅游产品,着力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特种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完善旅游空间布局。黄山市新兴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日益凸显,功能多样化的综合型终站式国际旅游目的地逐渐形成。
为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黄山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新黄山·古徽州”旅游主题口号,加快区域旅游合作,努力构建大黄山旅游圈。与长三角15个重点旅游城市举行了“15+1”旅游高峰论坛,与池州市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长三角和“两山-湖”无障碍旅游区。本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一种有益尝试。
书籍内容包括黄山市三区四县和古徽州的绩溪、旌德、婺源、淳安,涵盖“两山一湖”旅游区中的九华山,以及“黄山-千岛湖-杭州”黄金旅游线中的千岛湖。本书以导游词的形式,较为全面、系统、翔实地介绍了大黄山旅游圈的一些景区景点,这对于宣传黄山区域旅游资源,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范导游用语,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不同的方式宣传黄山,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了解黄山,尤其谙悉黄山旅游资源的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发展黄山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近十年来,黄山市还没有正规出版以导游词形式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本市主要旅游景区(点)方面的书。尽管这些年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通俗类的旅游读物和徽州文化方面的书籍,但远远满足不了导游和游客的需求、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图书资料建设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编写一本选点合理、内容适中、实用性强的介绍黄山市及大黄山旅游圈重要旅游景区(点)的书,一方面为广大游客和读者全面了解黄山区域丰富的旅游资源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为导游人员的导游讲解提供相对规范的材料。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黄山市学峰旅游经济研究工作室组织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这本书。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旅游景区(点)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一部分景区(点)的原始资料,在此谨向他们及原始资料的纂写者表示诚挚谢意。同时,本书还参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在此也向参考书的各位作者表示真诚感谢。可以说,本书不仅是黄山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一个表现,而且也是徽学专家、旅游学者与企业高管智慧的整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本书还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广大读者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今后修订。
黄山市学峰旅游经济研究工作室
二00六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