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可能是第一部这一学科的专著。本书除“概述”和“高等教育社会功能”两章外,其他各章各节,大多是从高等教育现实中重大的社会性问题出发,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包括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关系、高等教育机会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学校的权力结构、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社会学分析、高等学校师生交往、大学校园文化、高等教育的社会病理、高等教育与社区的关联与互动等等。特别是最后一章高等教育与网络社会的关系,提出了网络社会使人类生活方式转型,从而推动高等教育文化理念变化和知识观念变革,这在高等教育科学领域是一个刚开辟的前沿阵地。
本书综合分析了高等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探讨了了本学科以及社会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本书不但言简意明、行文顺畅,而且不乏作者的独到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本书适合教育原理、教育社会学以及教育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学习便用,也可供教教育类各专业的研究生参考,对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高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高等教育社会学的涵义及其研究领域
二、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高等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我国教育社会学及高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第二节 高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高等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二、高等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架构
第三节 学习高等教育社会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
二、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
三、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素质
四、有助于提高和丰富高等教育学理论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教育的基本功能与功能的结构
一、教育的基本功能
二、教育基本功能研究的历史回顾
三、深化对教育基本功能的认识:教育基本功能研究视角的拓展
四、教育功能的结构分析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一、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二、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三、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
四、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职业社会化
五、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化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一、高等教育的亚功能
二、高等教育的作用
第四节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作用的联结
一、教育的作用与社会功能的联结
二、教育的作用与人的身心发展功能的联结
三、教育功用的內部联结
第三章 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
第一节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社会分层
二、社会流动
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
第二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研究
一、教育对社会分层妁影响
二、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
三、社会分层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学历的影响
一、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学历影响的事实分析
二、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学历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 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
一、制约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
二、高等教育学历与职业的关系
第四章 高等教育机会问题
第一节 教育机会
一、教育机会的内涵
二、关于教育机会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问题的分析
一、理论分析
二、事实分析
第三节 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机会问题的可能性与阈限
一、效率、平等、公平
二、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机会问题的思考
三、确立教育平等的社会经济效益现
第五章 高等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
一、高等学校组织目标的特性
二、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特性
三、高等学校组织行为的特性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权力结构
一、高等学校二元权力结构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二、高等学校二元权力结构的冲突与协调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决策模式及其整合
一、高等学校中两种基本的决策管理模式
二、高等学校决策管理的整合模式
第六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
第一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释义
一、概念的涵义
二、概念生成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化理论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约因素
三、国家政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其结构
一、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要素
二、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要素结构
第二节 高等学校教学的社会控制
一、培养目标的规训
二、课程结构的导向
第三节 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社会学释义
一、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分类
第八章 高等教育中的师生交往
第一节 交往的社会涵义
一、作为社会研究视角的交往
二、人类交往的历史演变
三、交往与人类现代生活的联结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中师生交往的基础
一、社会基础
二、群体基础
第三节 师生交往的价值重塑
一、师生交往的实然与应然
二、大学理念与师生交往
三、关注交往的命运走向
第九章 大学校园文化
第一节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大学校园文化释义
二、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
第二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一、社会化功能
二、社会控制功能
三、管理功能
第三节 教师文化与社会文化
一、我国当代社会主导文化与教师文化
二、教师文化与教育改革
第四节 国家高等教育政策中的教师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
二、教师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分析
三、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中教师的多元角色
四、高等教育改革与教育范式
第十章 高等教育病理
第一节 社会病理
一、病理的內涵
二、社会病理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病理理论的生成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病理
一、教育病理的表现
二、教育病理研究的范式
第三节 高等教育病理
一、高等教育病理的性质
二、高等教育病理的诊断标准
三、高等教育病理研究的架构
第十一章 高等教育与社区
第一节 社区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一、社区的涵义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三、社区的分类
第二节 社区的起源及其特征
一、社区的起源
二、城市社区
三、农村社区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社区的内在关联
一、高等教育与社区的联结
二、联结高等教育与社区的媒介
第四节 高等教育与社区的互动
一、高等教育与社区互动的历史进程
二、高等院校同社区之间的互动形式与内容
第十二章 高等教育与网络社会
第一节 网络社会与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型
一、人类生存方式的涵义及其历史演进的轨迹
二、网络社会的诞生与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型
第二节 网络社会中高等教育的文化理念锻造
一、我国传统社会中高等教育的文化情结及其命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取向
三、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文化建构
第三节 网络社会与高等教育知识观念的变革
一、知识的价值
二、知识流变的社会学释义
三、高等教育与知识制度
附:图表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