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按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十五”规划教材的各项要求编写的,供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用做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现代金融投资统计分析(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十五规划教材)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李腊生//翟淑萍//崔轶秋 |
出版社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按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十五”规划教材的各项要求编写的,供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用做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1章 风险偏好及选择 第2章 债券投资与利率风险 第3章 股票市场投资分析 第4章 投资组合模型 第5章 资本资产固定模型与因 素模型 第6章 期权定价模型 第7章 无套利与有效市场假说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所谓金融就是由货币、信用和银行形成的资金融通。它以其不同的中心点和方法论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基本的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其方法论是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给金融契约和工具定价。对那些有时间连续特点的收益解决不确定性的价值工具来说,这一方法论很适用。 从金融的定义上看,货币是金融交易量的衡量尺度,它作为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血液的作用。传统的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储藏手段等基本功能。早期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统一的内在价值,相同纯度贵金属的重量作为一种客观标准使人们在接受货币时不会产生不确定性问题。信用的出现导致了货币价值与其内在价值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产生了金融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但与其对应的法偿地位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制度安排保证了信用交易在实际价值上的一致性,结果并没有破坏金融运行的稳定性,各金融变量仍呈现出高度确定的特征。与此同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却受到极大的强化。然而,当货币脱离它的实物基础之后,信用开始取得基础地位,因此,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量就变得不确定。如你目前拥有一确定数目的债权,这一债权的实际货币量或价值量到底是多少事实上根本就说不清,因为若债务人到期能顺利地履约,则你能获得某一数量的货币;若债务人到期后不能履约,你可能什么都得不到;若债务人到期后只能部分履约,你只能获得部分对应的货币量。真实的结果只有到期后才能知晓,在这种情况下,一确定数量债权的价值量就变得不确定了。信用货巾制度的出现,最大限度地深化了交换媒介的功能,同时,它使价值尺度开始缺乏相应的统一标准,不同的人会根据自身的偏好做出可能不一致的判断,其结果就使相同货币量表现出不同的价值水平,或者说,相同价值水平的经济品,不同人有不同货币量的评价。由于人们价值判断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所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以及预期变化方向和水平,而经济中又没有完全重复的环境状况,这就导致人们根据自身偏好,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所做出的判断本身就是不一致的,个人判断的不一致与集体判断的非统一性使得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在价值量的评价上表现出它的内在不确定性。 从银行经营业务上看,存款与贷款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就存款而言,其资金来源主要集中于企业和居民,当然还有部分的政府资金。通常情况下,无论是企业或居民,在有暂时的闲置资金时,会将钱存入银行,也就是说,银行所吸收的存款绝大多数都是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临时闲置的资金,这种闲置资金的性质决定了银行存款在时间上的不确定,因为存款者本身都不知道其闲置资金什么时候会派上用场,当然,作为经营存款业务的银行就更不知道存款人什么时候从银行取走资金和取走多少了。也就是说,银行经营的存款大多数是短期闲置资金,且时期是不确定的。就贷款而言,商业银行经营的贷款往往是面对企业和个人的中长期贷款,既使不考虑违约风险,银行也将面临如何将短期的资金来源长期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在银行经营的存贷款业务中,资金来源的短期性与资金使用上的长期化显然在时间上表现出内在的不一致,这种内在的不一致使得银行经营中的准备金率难以把握,当然更谈不上实现最优化;同时,经济主体行为的随机性必然导致银行经营业务量和时期上的不确定。作为金融学中心的金融市场,无论它的运营,还是其产品的市场定价,其不确定性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对此,第二节有专门的分析。P2 序言 金融投资虽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且金融投资实践也远远早于投资理论,但现代金融投资理论的形成却大大推进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投资的发展,金融投资学成为当今金融学,甚至可以说是经济、管理学中的一个最具活力的学科分支之一。 现代金融投资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基本的标志是马柯维茨(Markowitz)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提出与形成。马柯维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提出,极大地引起了金融学家和金融机构实践工作者的关注,一大批经济学家也开始将主要的研究兴趣锁定在金融投资方面,从而使金融投资理论研究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一个较长时期呈现出极度的繁荣,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其中20世纪6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成果:一是马柯维茨的学生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c)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二是法码(Fama)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EMH)。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布莱克一斯科尔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推出,开创了现代金融研究的又一里程碑。20世纪70年代另一重大成果是罗斯(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A)。整个20世纪80年代,有深远影响的理论模型几乎没有,该时期最主要的研究特点是检验和应用现有模型。但20世纪80年代最主要的变化发生在实际领域,现实中,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融资方式的证券化,金融活动自由化,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这些大趋势均以该时期为分水岭。经过20世纪80年代对原有模型的检验与验证,一些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开始对现有模型提出挑战,以至20世纪末出现理论上的多元化格局。今天金融投资理论研究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延续原有模型的正态假定,提出了针对银行系统风险控制的VaR技术;二是扬弃正态假定,利用一些新的分布假定而建立的理论学说,其中以埃德加.E.彼德斯(Edgar’E.Peter)的分形市场假说(FMH)较为有影响;三是完全放弃理论分布假定,而是将研究重点置于分布特征本身的探讨,标志性的成就是金融计量学的形成。本书对这些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对于那些较为成熟的理论在内容安排上我们作了较详细的讨论,而对于该领域的学科前沿问题,本书只作了一些简略的介绍。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掌握主流理论的基础上,对该学科的发展动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或了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