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时代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日)松本重治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曾在日本侵华时期亲历中国,也知道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内幕,现在,他以回忆录的形式将这些事件记录下来,以便反思。但其中对于中日关系史上若干重要史事的观点和论断却与我们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是我们所不能苟同的。

内容推荐

《上海时代》主要是—部政治和外交回忆录,又兼具 新闻工作回忆录的特色。书中每每以浓墨重彩描写3O 年代许多大权在握的中方官僚、军阀、财阀、买办、报业 巨头、学术名流和著名记者,日本在华的少壮派军人、大 陆浪人、陆海军长官,更多的则是活跃在外交战线上足智多谋的资深官员、谈判高手、情报专家等等人物;有 头有脸,更富有各色人物的思想、心态和性格。从这方 面说,这部书也可以说是—本人物略影录。全书以叙述 为主,夹叙夹议,于史事的回顾记述中倾诉了对历史的 深沉的反思。  然而,《上海时代》对于中日关系史上若干重要史事 的观点和论断,却与我们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是我们所不能苟同的。

目录

《上海时代》:回忆和反思1930年代的日本与中国

 ——松本重治对华回忆录中译本序说……………余子道

序章

1.留学以前………………………………………………2

2.结识比尔德博士………………………………………6

3.“这是中国”…………………………………………9

4.京都太平洋会议………………………………………11

5.满洲问题上松冈和徐淑希的争斗……………………14

6.多姿多彩的各国代表…………………………………17

7.东京政治经济研究所…………………………………20

8.嘉治隆一的回忆………………………………………22

9.长谷川如是闲老翁……………………………………24

第一章去上海

1.困难重重的上海太平洋会议…………………………26

2.代表年轻的一代………………………………………29

3.结识徐新六、胡适……………………………………32

4.路透通讯社的钱塞拉…………………………………35

5.新渡户先生和历史的无情……………………………38

6.进入联合通讯社………………………………………40

7.岩永和古野的最佳搭档………………………………43

8.采访活动的三原则……………………………………45

9.即将奔赴上海…………………………………………46

10.非法无线发报的苦心…………………………………50

11.最初半年的失利………………………………………52

第二章中国的知交

1.为住所而奔波…………………………………………55

2.与叶楚伧的会面………………………………………58

3.与中国友人的交往……………………………………63

4.蒋方震…………………………………………………66

5.日中经济视察团………………………………………72

6.浙江财阀诸巨头………………………………………75

7.《大公报》的张季鸾和(<CHINA PRESS))

的董显光……………………………………………78

第三章在沪的外国人

1.知日家哥济库兄弟……………………………………82

2.加入上海俱乐部………………………………………87

3.与外国记者的交友……………………………………91

4.各国大使………………………………………………95

5.苏联驻华大使…………………………………………lOO

6.美国的良心与才智……………………………………103

7.斯诺与拉铁摩尔………………………………………106

第四章满洲、华北之旅

1.纳粹的兴起与远东形势………………………………109

2.初访满洲与华北………………………………………113

3.在新京会见小矶参谋长………………………………116

4.后藤新平的梦想与军靴………………………………120

5.何廉教授的友情………………………………………123

6.与张伯苓先生再次相见………………………………126

7.来自中国有识之士的消息……………………………129

8.福建人民政府事件的报道……………………………133

第五章蒋、汪合作政权

1.日英海军联欢………………………………………III

2.昭和九年年初感想…………………………………141

3.汪精卫的对日外交阵容……………………………146

4.军事蒋介石、政务汪精卫…………………………147

5.蒋、汪合作政权的形成……………………………150

6.汪精卫的“辞职”通电……………………………152

第六章有吉外交的成果

1.有吉明大使…………………………………………154

2.有吉的外交风格……………………………………151

3.“天羽声明”的灭火队……………………………160

4.水鸟外交……………………………………………113

5.藏本事件和有吉……………………………………166

6.通车通邮问题的解决………………………………117

7.日中关系正常化的气氛……………………………169

8.广田外相演说的反响………………………………171

9.汪精卫与有吉会谈和蒋介石与有吉会谈…………175

10.唐有壬和高宗武……………………………………171

11.蒋介石首次会见日本记者…………………………180

第七章开展对日外交

1.王宠惠访日…………………………………………112

2.王宠惠的外交手腕…………………………………113

3.王宠惠的三原则……………………………………187

4.取缔抗日和抵制日货………………………………181

5.对日接近及其经济背景……………………………112

6.对日新政策及日本的反应…………………………117

7.有吉公使的发怒……………………………………199

8.公使馆升级…………………………………………203

9.何梅“协定”(梅津一何应钦“协定”)……………205

第八章二元化的对华外交

1.睦邻敦交令之含意……………………………………209

2.大使委任状递交仪式的明暗…………………………210

3.矶谷、土肥原两少将的中国观………………………213

4.与汪精卫的初次会面…………………………………217

5.土肥原一秦德纯协定…………………………………222

6.“闲话皇帝”事件……………………………………223

7.汪的辞意及蒋的挽留…………………………………228

8.与影佐祯昭的交友……………………………………230

第九章广田三原则

1.与情报部门之间的信赖合作关系……………………234

2.华北事件后日中外交上的接触………………………238

3.蒋大使提出中方的三原则……………………………241

4.三大臣对中国政策的谅解事项………………………245

5.对广田三原则的反对…………………………………248

6.汪精卫遇刺……………………………………………252

7.处理接连不断的抗日暴力事件………………………255

第十章华北自治工作

1.币制改革和李兹·罗斯………………………………260

2.华北问题的核心………………………………………264

3.滦州事件和国民政府的低姿态………………………267

4.驻华日军的强硬反对…………………………………271

5.有吉与蒋介石之重要会见……………………………276

6.有吉大使申述意见……………………………………278

7.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和冀察政务委员会……………282

8.有吉大使终于离去……………………………………285

第十一章昭和十一年的新局面

1.亲日派总动员的国民政府……………………………288

2.从“联合”到“同盟”………………………………291

3.中国视察记者团的现场报道…………………………294

4.华北的现状……………………………………………299

5.华北的实权人物………………………………………300

6.西南派的三巨头………………………………………304

7.矶谷武官和蒋介石的重要会见………………………307

8.李兹·罗斯和矶谷少将的交往………………………308

第十二章“二二六”事件的影响

1.回总部出差以及父亲去世……………………………315

2.“二二六”事件………………………………………320

3.“同盟”的最先报道…………………………………323

4.事件后军部对政治的干预……………………………328

5.有田、张群的连日单独会谈…………………………33l

6.天津增兵的反响………………………………………339

第十三章调整邦交的基本国策

1.川越新任大使其人……………………………………341

2.川越大使的赴任以及萱生事件………………………344

3.国民党二中全会的对日方针…………………………347

4.蒋介石解决西南问题…………………………………350

5.《第二次北支那问题处理纲要》……………………353

6.连续发生的抗日暴力活动……………………………359

第十四章 日中外交谈判之搁浅

1.须磨、张群准备会议…………………………………364

2.致川越大使的训令中的问题点………………………368

3.中止谈判的背景和经过………………………………370

4.第三次会谈中谈判决裂……………………………375

5.抗日暴力活动和在华日侨的反应…………………381

第十五章蒋介石和川越的会谈

1.“出云”号水兵事件的冲击………………………390

2.会谈中断后中国的动向……………………………393

3.拙劣的第二次训令…………………………………395

4.派遣亚洲局局长和中国报纸的联名宣言…………399

5.蒋介石与川越大使的会见…………………………401

6.鲁迅之死和内山完造………………………………407

7.鲁迅和长与善郎的相识……………………………410

第十六章 日趋高涨的抗日运动

1.国民党内部的对日强硬论…………………………415

2.促进华北中央化的杭州会议………………………420

3.西安军事会议和连续发生的抗日暴力事件………422

4.太原会议和洛阳会议………………………………424

5.因绥远事件而激变的对日心理……………………426

6.救国会七君子的被捕………………………………431

7.川越、张群会谈的落幕……………………………435

8.黄郛的去世…………………………………………438

第十七章抢先报道“西安事变”

1.蒋介石统一全国的最后阶段………………………440

2.与张季鸾交流意见…………………………………443

3.乔辅三的电话“蒋介石被监禁”…………………446

4.独家新闻……………………………………………449

5.协助《纽约时报》…………………………………453

6.蒋介石的安危………………………………………455

7.军令部特使团的来访………………………………456

8.同盟上海支社的大错误……………………………458

9.欢迎蒋介石返回的热烈场面………………………46l

10.西安事件是兵谏……………………………………462

第十八章作为兵谏的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杂考………………………………………464

2.张学良赌蒋介石……………………………………467

3.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态度……………………………470

4.不寻常的军事会议和蒋的烦恼……………………472

5.蒋在监禁时的态度…………………………………475

6.蒋与张的对决………………………………………477

7.蒋方震与周恩来的活动……………………………478

8.蒋、张、周三者的谅解……………………………482

第十九章决定命运的半年

1.从西北问题到华北问题……………………………484

2.须磨总领事回日本和汪精卫回国…………………486

3.三中全会的大会“宣言”…………………………489

4.“根绝赤祸决议”的表里…………………………493

5.浜田国松的反军演说和军部的反击………………497

6.佐藤外相上任和“经济访华视察团”……………501

7.痛感华北形势紧张…………………………………503

8.与驻军桥本参谋长见面……………………………505

第二十章卢沟桥事件爆发

1.顺路去济南和青岛…………………………………507

2.庐山上异常的动静…………………………………509

3.川越大使的决断……………………………………511

4.卢沟桥畔的枪声……………………………………513

5.松井机关长会见秦德纯……………………………515

6.当地日中两军互不信任……………………………518

7.桥本参谋长的苦斗…………………………………520

8.松井、张自忠签订停战协议………………………523

9.内阁会议决定出兵…………………………………525

10.东亚局长石射的努力………………………………527

第二十一章踏上不归路

1.与裴复恒谈时局……………………………………531

2.扩大派和不扩大派之间的斗争……………………534

3.若到最后关头………………………………………539

4.桥本参谋长再次建议中止出兵……………………543

5.近卫、蒋介石直接谈判的计划……………………545

6.走向不归路…………………………………………547

第二十二章和平努力的失败

1.蒋、汪之真意,“最后关头”的演说……………552

2.阻止全面战争的最后的努力………………………556

3.川越大使“神秘”行动的真相……………………561

4.船津、高以及川越、高会谈………………………564

5.要我“撤退”的命令………………………………566

6.第三舰队增援下开战………………………………568

7.中国空军对租界的盲目轰炸………………………570

8.狙击英国大使许阁森事件的背景…………………572

第二十三章战线大与和平之努力

1.许阁森遇难后之交涉………………………………577

2.上海的战斗与同盟分社……………………………580

3.对松井司令官谈感想………………………………585

4.“是和平,还是扩大战线”…………………………589

5.同徐新六的星期五会谈……………………………591

6.贾科诺神父的构想——成功建立难民区…………594

7.战祸中的绿洲………………………………………598

8.没有意义地去占领南京……………………………601

第二十四章在日中和平工作的漩涡中

1.松井最高指挥官的训诫……………………………605

2.“南京大屠杀”事件…………………………………608

3.“进入事变第二阶段”………………………………610

4.董道宁赴日…………………………………………614

5.与高宗武谈和平……………………………………617

6.董道宁访日归来……………………………………622

7.香港旅途中和冯维罡的谈话………………………624

8.浅水湾旅馆中的会谈………………………………626

9.古野先生来上海……………………………………63l

10.再次香港之行与巧遇杨云竹………………………634

11.在香港与高宗武会谈………………………………636

12.外白渡桥的小喜剧…………………………………642

13.东京、上海、香港…………………………………643

14.同梅思平的五次会谈………………………………648

15.近卫声明中没有“撤兵”两字……………………653

译后记………………………………………655

试读章节

2.“南京大屠杀”事件

12月19日,我回到上海后立即去分社办公室,在向东京发送 电讯的同时,要求英文部长堀口瑞典君翻译成英文,送往路透社 等各家英文报社。堀口君也非常赞成。在第二天早上,这条短消 息就登载在上海的《北华捷报》等各英文报纸上。虽然松井最高 指挥官的态度是出色的,然而松井先生训斥的日本军人,在南京 及其他地方犯下最可耻的暴行,屠杀、放火、亵渎尸体等事实,不 断刺痛我的心。

到了次年4月,和贾基诺一起在难民事务所工作的田柏烈先 生来到总局事务所,告诉我他们编辑并发行了一本名为《日本军 在中国的残暴行为))的书。而且还讲了一段发自良心的话:“这对 于有良心的日本人,真是感到很抱歉,但是,我们是想让世界知 道这样一个可悲可恨的事实,战争会使人变成野兽。在建立南市 难民区时,曾得到日高先生和松本先生的协助,现在编了这本可 以说是反日的书籍,好像是对两位的好意作恶意的回报,自己的 心里也很难过。所以我在绪言中,表明了对你们两位的衷心敬意, 但由于时局的关系,书中没有直接写出姓名,请把它看作一本反 战的书吧。”我回答说:“田柏烈先生,我只是日本人中的一个无 名小辈,对南京的暴行和屠杀,我感到深深的羞耻。大作可能具 有反日宣传的效果,这也没有办法。对于中国人,乃至对于全人 类,我们日本人应该深刻谢罪,同时也希望把你的书作为我们反 省的粮食。你的话太客气了,反而使我更加痛苦。”这以后大约在 6月份左右,我买来了这本书,原想通读一遍,但其中陈述的事实 令人不忍卒读,最终只读了一半就没有再读下去。听说这本书在 伦敦发行的同时,也在中国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对田柏烈先生出 于反对战争的善意我深表敬意,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认真考 虑日本军队从中国撤退的问题,虽然这以前我已经暗暗想过。有 关这一点,留待后文详述。

三十多年后,在我准备执笔写这部回忆录的时候,在中日两 国国民中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田柏 烈先生著作的中文版被重译成日文,以(《外国人看见的日军暴行》 为书名,由龙溪书舍于1972年2月发行。接着,本多胜一写了《中 国之旅》,还有早稻田大学的洞富雄教授经过周密研究,写了《南 京事件》。第二年,铃木明出版了《“南京大屠杀”之虚幻》,其结 论是:“时至今日,事件的真相谁也不知道。”虽然回顾这段历史 对我来说很痛苦,但我还是通读了本多氏、洞教授、铃木氏的作 品,我感到从这些书中很难把握事实真相。尽管如此,我并不想 提出反驳。对我来说,和被害者人数相比,日本军人所做的非人 道行为本身更令人痛心。

最近,我找了原来的同僚新井正义、前田雄二、深泽干藏三 人,他们曾作为随军记者在南京刚占领的时候去南京采访过几天。 我直接听他们谈了当时的见闻,作为参考。特别是深泽先生,一 直记随军日记,他给我看了当时的日记,很有参考价值。从12月 16日至17日,三人亲眼看到在下关到草鞋峡一带的河岸上,有许 多被烧死的尸体。有人说约有二千人,也有人说大约有二三千人。 大概是被机枪扫射后,再浇上汽油烧死的。还说从河岸被扔到长 江里的尸体不知有几千。另外,在原军政部机关院子里,年轻的 军官与下士官号称“新兵训练”,让新兵用步枪上的刺刀刺杀中国 俘虏,扔进那里的防空洞内。前田先生说他亲眼看到刺杀了十二 三名俘虏,当时就感到一阵恶心,只想呕吐,赶快就离开了。还 有,在军官学校的校园内,看见用手枪枪杀俘虏,看他们杀了两 个人,就看不下去了。三个人所说的共同点是,战斗行为、暴行 和屠杀是很难区分的。大本营公布中国军队损失九万人,也有人 说其中包括了相当数量的被屠杀的俘虏。因为日本军队是采取半 包围的阵势,在下关以及雨花台等处中国士兵大量被杀,这大概 可以看作是战死的。其他对于妇女的暴行、屠杀都极为残忍,但 看来不像是军队有组织的行为,他们说。这三人都是经验丰富的 记者,他们都说看来没有几十万人的“大屠杀”事件,还说战斗 以外被屠杀的人,大约就是一二万人的样子。前田先生主要搜集 社会题材新闻,他说刚占领时,听说在14、15日抓捕便衣队闹得 十分厉害,但12月20日以后,市民的生活以及街面秩序都恢复了 平时的气氛。

对于18日松井最高指挥官的训诫,听说有个师团长曾加以嘲 笑,但从第二天开始,只留下第十六师团担任南京的警备,其他 部队移驻芜湖方面及其他城外地区。然而,留在南京城内担当警 备任务的第十六师团的一部分士兵,在这以后继续施暴,南京难 民区的委员之一M·s·贝茨教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证词证 明了这一点。我认识贝茨教授,在他作证词的几天之后,我与他 在轻井泽见了面。他口气沉重,只说了一句话:“那时候实在是太 残酷了,我已经什么都不想说了。”虽然“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以 及真相依然不明,但这在我们日本人的心底深处,留下了永远无 法抹去的伤痕。

后记

在完成本书译校之际,有几个问题在此作一简要说明。  本书是根据日本中央公论社《中公文库》1989年5月版翻译 的。松本重治的《上海时代》,最初是在中央公论社出版的杂志《历 史与人物》上分期连载,后经过修订分三卷出版。由于事隔久远, 资料不足,书中的记述难免有所差错,作者在后来版本中陆续作 了更正。因此,前后版本内容不尽相同。我们选择的是在作者去 世后不久发行的最后版本,应该是最完整的。由于本书的部分内 容,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被译成中文,并被学界所引用。可能 有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本书的记述同以前略有不同,故在此作一说 明。  本书中引用了不少中文资料,译文理应以中文版本为准。但 我们在校核时发现,有些引文与中文本出入较大。原因是作者的 引文全部是从当时的日文报刊中转引的,而当时日本记者是根据 新闻报道的需要而摘译的。为保持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我们仍根 据原文直译,未加删改。  作者早年留学美国,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中文是来到上海后 自学的,只能说略懂一二。因此,作者经常与西方人打交道,书 中涉及到不少欧美人名、地名。对于人名,大部分按照当时的习 惯译法翻译,地名则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及相关辞书翻 译。但是也有少量人名、地名,不见于史料记载,且原稿只有日 语音译,未附原文,难以核查,所以暂用音译方式译出,敬请读 者予以谅解。  本书得以翻译出版,是集体合作的成果。首先是世纪出版集 团上海书店出版社,站在21世纪学术研究的新高度,与作者的后 人达成版权转让协议,使本书中译本能够在中国出版发行;其次 是著名历史学家余子道教授,对本书的史料价值和存在问题,作 了详尽的分析,并亲自为之作序,为本书中译本的出版和参考利 用,起了引路开道的作用。本书的翻译由曹振威与沈中琦两人负 责,以下几位先生、女士分别参与书稿的翻译:魏丽娟(序章、第 一章、第六章的全部,以及第十七章的部分)、李敏(第二章、第 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张海蓉(第九章、第 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 十六章)、陈雁(第十七章部分)、王建英(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曹振威(第二十三章、第 二十四章)。最后的汇总、校对及技术性工作,由曹振威和沈中琦 两人完成。  由于译者的水平和掌握的资料有限,本书的翻译肯定有许多 不尽如人意之处甚至差错,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在再版 时得以改进。  译者  2004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