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理健康全书(修订版)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作者 朱月龙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研究发现,全世界的人吸人5%的人符合健康标准,75%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也就是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导致这种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恰恰是心理问题。

本书五大特点:简单、全面、广泛、权威、有效。全书用简单的案例,让读者在生动的案例中感受心理学,体味心理学的魅力,从而引发兴趣,建立系统的心理学体系。

  本书涵曾了心理学中较实用的大部分内容,无论是对专业还是非专业的人来说,都是大有助益的。

  在本书中,从青少年一直到老年,凡是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的阶段,都提出了较为详细的预防与解决之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自助读物。

内容推荐

  研究发现,全世界的人吸人5%的人符合健康标准,75%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也就是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导致这种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恰恰是心理问题。   本书五大特点:简单、全面、广泛、权威、有效。   案例简单——用简单的案例,让读者在生动的案例中感受心理学,体味心理学的魅力,从而引发兴趣,建立系统的心理学体系。   内容全面——本书涵曾了心理学中较实用的大部分内容,无论是对专业还是非专业的人来说,都是大有助益的。   覆盖广泛——在本书中,从青少年一直到老年,凡是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的阶段,都提出了较为详细的预防与解决之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自助读物。   作者权威——本书作者为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有多部心理学著作面世,影响广泛。   治疗有效——本书中对于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都是经过临订验证,并取得成功的,因此,这些方法对关注心理健康的读者来说,必将大有裨益。

目录

修订版说明

导论:心理健康是幸福之本

第一章 剖析病态心理

第一节 攀比心理

攀比从何而来

大学校园攀比成风

警惕儿童的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的矫正

第二节 虚荣心理

什么是虚荣心

关注孩子的虚荣心理

虚荣是女性的天敌

虚荣心理的矫正

第三节 嫉妒心理

什么是嫉妒

莫让嫉妒侵扰孩子

嫉妒心理的矫正

第四节 报复心理

不能以恶治恶

为何女人也爱报复

莫让孩子迷失在报复中

报复心理的矫正

第五节 挫折心理

怎样看待挫折

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挫折心理的矫正

第六节 悲观心理

什么是悲观心理

你有多么悲观?

悲观心理的矫正

第七节 逃避心理

逃避不意味着解决

“免罪”理论

逃避心理的矫正

第八节 自卑心理

什么是自卑

产生自卑的原因

自卑心理引发早衰

警惕幼儿自卑心理

消除自卑心理

第九节 自负心理

掌握好自负的度

什么人容易自负

自负心理的矫正

第十节 自私心理

什么是自私心理

自私心理的根源

净化孩子的心灵

自私心理的矫正

第十一节 猜疑心理

猜疑心从何而来

猜疑是爱情的杀手

夫妻何必乱猜疑

猜疑心理的矫正

第十二节 逆反心理

什么是逆反心理

关注夫妻间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矫正

第十三节 浮躁心理

什么是浮躁心理

谨防青少年的浮躁情绪

大学生要“浮”到几时

浮躁心理的矫正

第十四节 迷信心理

迷信的涵义

迷信心理产生的原因

巫婆神汉的伎俩

迷信心理的矫正

第十五节 完美主义心理

什么是完美主义心理

完美主义心理导致强迫症

该不该让孩子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心理的矫正

第二章 揭秘异常行为

第一节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的成因

暴饮暴食的危害

暴饮暴食行为的心理调适

第二节 异食癖

异食癖的成因

异食癖的危害

异食癖的心理调适

第三节 烟瘾

烟瘾的成因

烟瘾的危害

戒烟与烟瘾的心理调适

第四节 嗜酒

嗜酒的成因

嗜酒的危害

戒酒与嗜酒的心理调适

第五节 吸毒

毒瘾的成因

吸毒的危害

戒毒与戒断后心理调适

第六节 嗜赌成瘾

赌博上瘾的原因

嗜赌的危害

赌博成瘾的心理调适

第七节 疯狂购物

疯狂购物的原因

疯狂购物的危害

疯狂购物的心理调适

第八节 沉迷网络

上网成瘾的原因

上网成瘾的危害

上网成瘾的心理调适

第九节 洁癖

洁癖的成因

洁癖的危害

洁癖的心理调适

第十节 性心理变态

恋物癖

异装癖

摩擦癖

窥阴癖

露阴癖

恋童癖

第三章 解读心理疾病

第一节 抑郁症

抑郁症及其症状表现

抑郁症的病因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二节 焦虑症

焦虑症及其症状表现

焦虑症的病因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三节 强迫症

强迫症及其症状表现

强迫症的病因

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四节 恐惧症

恐惧症及其症状表现

恐惧症的病因

恐惧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五节 癔症

癔症及其症状表现

癔症的病因

癔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六节 自闭症

自闭症及其症状表现

自闭症的病因

自闭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七节 疑病症

疑病症及其症状表现

疑病症的病因

疑病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八节 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及其症状表现

躁狂抑郁症的病因

躁狂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九节 神经衰弱症

神经衰弱症及其症状表现

神经衰弱症的病因

神经衰弱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四章 直视人格障碍

第一节 认识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特点

人格障碍的成因

预防人格障碍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第二节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和预防

第三节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四节 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五节 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六节 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七节 攻击型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和预防

第八节 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九节 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十节 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表现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成因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十一节 循环型人格障碍

循环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循环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循环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十二节 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现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成因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五章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第一节 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的病因

儿童抑郁症的表现

儿童忧郁症的心理治疗

第三节 儿童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的类型

儿童焦虑症的病因

儿童焦虑症的心理治疗

第四节 儿童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的表现

儿童强迫症的病因

儿童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第五节 儿童恐惧障碍与入学恐惧症

儿童恐惧障碍的表现

儿童恐惧障碍的病因

儿童恐惧障碍的心理治疗

入学恐惧症

第六节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预防

第七节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第八节 口吃

口吃的表现

口吃的病因

口吃的纠正

第九节 偏食

形成偏食的原因

儿童偏食的纠正

第十节 儿童的心理保健

保证孕妇身心健康

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

尊重儿童的自尊心

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

为儿童树立良好榜样

帮助儿童学习人际交往技能

隔代抚养易导致儿童心理疾病

第六章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第一节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本质

第二节 青少年逆反心理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成因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合理应对

第三节 青少年恋爱心理

单恋

失恋

“早恋”

“早恋”的合理应对

第四节 青少年焦虑心理

青春期焦虑症

青春期焦虑症的心理调适

应试焦虑症

应试焦虑症的自我调节

第五节 青少年常见消极心理

嫉妒心理

自卑心理

孤独心理

挫折心理

第六节 青少年自杀行为

青少年自杀的严酷现实

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自杀心理预防与危机干预

第七节 青少年的心理保健

性心理保健

学习人际交往

正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丰富业余生活

第七章 中年常见心理问题

第一节 中年人的心理特征

中年心理发展

中年人心理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年挫折心理

中年挫折心理的成因

中年挫折心理的调节

第三节 慢性疲劳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表现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调节与预防

第四节 职业适应与失业综合症

中年人的职业适应

失业综合症的表现

失业综合症的心理调节

第五节 婚姻适应

中年人的婚姻家庭问题

病态固恋

中年婚姻适应不良

中年人婚姻的维护

第六节 中年人的心理保健

摒弃恶习

培养坚强的性格

与人为善

张弛有度,量力而行

笑一笑,十年少

第八章 老年常见心理问题

第一节 老年的心理特征

老年心理的发展

老年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综合症的病因

更年期抑郁症

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自我调节

不要忽视男性更年期综合症

第三节 老年焦虑与老年抑郁

老年焦虑症

老年抑郁症

第四节 记忆障碍与老年性痴呆

老年记忆障碍

老年人记忆的改善

老年性痴呆

第五节 疑病症和恐病症

第六节 退休综合症

警惕“空巢”现象

退休综合症的自我调节

第七节 老年的心理保健

过好离退休关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劳逸适度

全社会要尊敬关心老年人

第九章 心理防卫机制

第一节 心理压力

测试你的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的危害

如何减轻心理压力

第二节 心理防卫机制的作用

第三节 自恋心理防卫机制

否定作用

外射作用

歪曲作用

第四节 神经症性心理防卫机制

潜抑作用

反向作用

隔离作用

第五节 不成熟心理防卫机制

退行作用

内射作用

幻想作用

第六节 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压抑作用

幽默作用

升华作用

利他作用

第七节 其他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

合理化作用

转移作用

补偿作用

抵消作用

第十章 心理咨询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咨询

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形式

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

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

通信咨询

电话咨询

现场咨询

门诊咨询

第四节 心理咨询过程

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

心理咨询的特点

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

第五节 心理咨询的原则

保密性原则

信赖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坚持性原则

异同性原则

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

第十一章 心理治疗方法

第一节 认识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沟通方式

心理治疗的场所

心理治疗的媒介

心理治疗时患者的状态

第二节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的历史

音乐疗法的原理

第三节 精神支持疗法

精神支持疗法的原理

精神支持疗法的治疗方式

精神支持疗法的要点

第四节 认知疗法

什么是不合理的认知

认知疗法的原理

认知疗法的治疗过程

第五节 询者中心疗法

询者中心疗法的原理

询者中心疗法的治疗过程

第六节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的原理

系统脱敏法

满灌疗法

厌恶疗法

操作条件法

第七节 生物反馈法

生物反馈疗法的原理

生物反馈疗法的过程

第八节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的原理

森田疗法的治疗过程

第九节 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疗法的原理

自由联想

移情

释梦

精神分析疗法的治疗过程

第十节 催眠疗法

催眠术的原理

催眠疗法的治疗过程

试读章节

第一节攀比心理

曾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世人纷纷说不齐,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到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美国首富比尔·盖茨也说过:“人生来是不平等的。”既然不平等,人与人的差距在攀比之间就显而易见了。看看别人,比比自己,往往就这样比出了怨恨,比出了愁闷,失去了自己本应有的一份好心情。

攀比从何而来

有的人家财万贯、锦衣玉食,有的人柜无盈币、仓无余粮;有的人权倾一时,呼风唤雨,有的人抬轿推车、谨言慎行;有的人豪宅、香车、美娇妻,有的人丑妻、薄地、破棉衣。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生活,常让人们的心中生出许多感慨。

如果是和比自己好的人比,能够以对方为榜样,向别人学习,那自然也是件好事。通过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完善和改正,这样的比倒是非常有意义的。但问题是,往往自己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之后,并不是开始好好学习和努力,而是不断地埋怨自己,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心理医生手记】

有位患者,是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本来过着安分守己的平静生活。有一天,他接到高中同学的聚会电话。十多年未见,他带着重逢的喜悦前往赴会。‘昔日的老同学经商有道,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成功者的派头。聚会结束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从此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逢人便诉说心中的烦恼。

他心想:当初那位同学考试总是不及格,凭什么有那么多钱?我的薪水攒一辈子也买不起一辆奔驰车。他的同事安慰他说:“我们是坐办公室的,有钱咱也不买车。”但他却终日郁都寡欢。在进行心理治疗之前,居然因为心病而卧床不起。

有时候,看到人家结婚,车如龙,花似海,浩浩荡荡,又体面,又气派。想想当年自己,几斤水果几斤糖,糊里糊涂就和自己的男人圆了房,心里就委屈。看到人家暮有进步,朝有提拔,今日茶楼,明日酒吧,而自己却是滴水穿石,总在原地,窝在家里像只冬眠的熊,心里就发酸。逢年过节,看到人家送礼者踏破槛、挤裂墙,面自家却是“西线无战事”、“顿河静悄悄”,心里就妒忌。看到人家儿成龙,女成凤,而自家小子又倔强没出息,心里就怨恨。

还有些人羡慕影视明星,看到他们整天的被包围在鲜花和掌声之中,就垂涎三尺,认为痛苦与他们无缘。其实,人生失意无南北,名人自有普通人看不到、感受不到的痛苦。平时生活中,哪个人不是拿出最风光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的。

有句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事实上,人比人并不要紧,人比人而生气的人,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使自己有了自卑心态。其实,有时候退一步想,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原本不需要太在意的,如果太在意的话,除了自我折磨以外,并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结果。

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而攀比之心又是如此难以克服,这往往给人生的快乐打了不少折扣。但是,假如人们能换一种思维模式,不要专拣自己的弱项、劣势去比人家的强项、优势,比得自己一无是处,那样多累。要把眼光放低一点,学会俯视,多往下比一比,生活想必会多一份快乐,多一份满足。

大学校园攀比成风

《宁波晚报》曾发表过《大学生消费奢侈令人吃惊》一文,报道称现在大学生每月消费要1000多元。有些大学生自己也认为,在日常消费中,有些花费确实不是非常必要,如到餐馆请同学朋友吃饭等等。某大学在校生说:“我也不愿意花那么多钱。但是,别人请我上馆子吃了,我又不好意思不请啊!”

曾有大学生看到别人都买了手机,自己不买就会感到很丢脸,于是他就向父母要钱买了一部一千多元的手机,而此时他的父母却正拿着下岗工资,靠四处打些杂工以添补家庭收入。

其实,购买手机、为交际上馆子等消费行为于学生来说并无大的帮助。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在学校里养成大手大脚消费习惯的学生,日后将难以适应残酷的现实社会。

警惕儿童的攀比心理

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别人漂亮、时髦呢?一些家长本身也不愿落后于别人,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地满足。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父母也能够为孩子提供了攀比的物质基础。

如今,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大学,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有的孩子比物质水平,如:看谁的衣服是名牌;看谁的铅笔盒高档;看谁带的钱多,花钱大方等。有的则比家庭条件,如:比谁家的房子大、装修档次高、父母当的官大、钱多、车子好;家中生活用品高档等。还有的比外表长相,比荣誉,比谁受老师的喜欢等。

有位小朋友总是哭闹着不去上学。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同桌的书包很漂亮,而自己却是哥哥留给的旧书包,所以不想上学。母亲为哄他上学只好答应买新书包给他。几天后,小朋友又不愿意上学了,原因是同桌又有一部高档的机器人玩具而自己却没有,疼爱孩子的母亲无奈之下,只好又一次顺从了。

【心理医生提示】

儿童的这种攀比心理如果伴随着成长滋生下去,便会引发孩子的自卑感、虚荣心等多种不良心理出现,既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又会影响学习。对于幼儿和中小学生的不良攀比行为,家长和老师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纠正,从小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攀比心理的矫正

理性地分析生活,人们就会发现,其实终其一生,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公正的,没有偏袒。人生是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短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拥有和承受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一样的、相等的。这既是自然赋予生命的规律,也是生活赋予人生的规律,只不过每个人享用、消受的方式不同,这不同的方式,便演绎出不同的人生。于是,有的人先苦后甜,有的人先甜后苦;有的人大喜大悲,有起有落,有的人安顺平和无惊无险;有的人家庭不和,但官运亨通,有的人夫妻恩爱,可事业受挫,有的人财路兴旺,但人气不盛;有的人俊美娇艳,却才疏德亏;有的人智慧超群,可相貌不恭。正如古人所说:“佳人而美姿容,才子而工著作,断不能永年者”。人间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这犹如自然界中梅逊雪白,雪输梅香,长青之树无花,艳丽之花无果。

人不能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就像“吃草的驴”那则寓言所说的:

一头驴饿了,走到一个干草垛前打算吃一些干草。它低下头刚要开始用餐,却发现旁边的另一垛干草似乎比较大。等它走到那垛干草前,回过头来看一看,发现还是原来那垛干草比较大。这头驴就这样在两垛干草之间走来走去,最后饿死了。其实呢?两垛干草原本是一样大的!

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偶尔感到不愉快、不舒畅,对一些过去的事惋惜和悲伤,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总的态度都应该是积极的,想得开,放得下,朝前看,从而才能从琐事的纠缠中超脱出来。如果对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拿来和别人做个比较,既无必要,又败坏了生活的诗意。

攀比,是一件不必太在乎的事情,人们更是没有必要在攀比面前自卑或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只要认清了这一点,就会惊讶地发现一个窍门:许多事只要知道就行了,不必把它常常挂在心上。与其事事攀比、裹足不前,还不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攀比去吧!

P2-6

序言

我们的《心理健康全书》在出版之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告脱销。有不少读者来电来函要求订购,还有很多学校购买本书,发给学生人手一册,作为学生了解心理知识,维护心理健康的课外读本。

作为编者,能够通过一本书带给读者有益的知识,并且受到读者的欢迎,实在是倍感欣慰。如果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那将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在与读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心理问题是非常普遍的。很多读者在读过本书后,才察觉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不是非常健康,但是也没有严重到需要治疗的程度。也有的读者说:“我看了你们的书,知道了心理疾病的危害,但是我应该如何预防呢?”。为此,我们对《心理健康全书》作了修订,增加了“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咨询”两章的内容。“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咨询”都是针对普通人群(不是心理疾病患者)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

“心理防卫机制”是正常人恢复与保持情绪上的平衡并保持心情安宁与稳定的机能,通俗的说,就是人的心理免疫能力。人可以通过心理防卫机制缓和心理刺激,减少心理疾患发生的可能。普通人都会不自觉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但是如果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就可以自觉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更好地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士对咨询者进行启发、教育和帮助的活动。心理咨询针对的是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或者有困惑的普通人,可以说是心理体检、注射心理疫苗。

除此之外,我们还充实了不同年龄段易发心理疾患的内容,并修改了部分错误。希望这本修订版《心理健康全书》可以使读者更为全面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须知:心理健康是幸福之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