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溪畔的入思/当代博士生导师思辩集粹书系
分类
作者 王光东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底之珠。所截取的文字 有章节、有片断、有三五语句,重新编排,再成系列。其长者如随笔,短者如小札,如散文诗、箴言录。……读者随意翻读,必有启示心智、陶冶性情之益。

内容推荐

本书一直承袭开始的策划,不是各位博导研究的大块论文,而是把他们十几年的文章、专著进行检索,把其中有思想深度、又有文采的段落、章节甚至三言两语截取下来,再重新按内容编排。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便捷阅读成为时尚,以精英文化来滋润广大读者。

目录

第一辑何谓“作家”

作家是什么

作家是批判者

作家的悲悯情怀

作家的浪漫精神

后现代的浪漫精神

作家的创造性

作家:表达与批判自己

作家站在狭窄的地带上

作家的“朴素”与“劳动”

判断“知识分子”的依据

当代知识分子不能做什么

知识分子的“个人意义”

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

第二辑回到“五四”

“五四”作家的生命意识

鲁迅与郭沫若“生命意识”的差异

启蒙的孤独

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发现

“五四”现代主义的特点

新文学中“象征主义”的呈现形态

象征主义诗歌中的“忧郁”

新文学中“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质

“表现主义”对“人”的思考

表现主义的美学原则

情感的“形象化”与“抽象性”

新文学中的“唯美”与灵魂

新文学中的“唯美”与生命

中西唯美主义的联结点

“五四”时期“意识流”在小说中的呈现

浪漫主义的美学原则

郭沫若浪漫美学观的内在矛盾

在自然中解放个性

郭沫若的泛神论哲学

泛神论与完善自我

自然:哲学与美学

“情感解放”与“思想解放”

直觉与灵感

艺术首先是美的

郭沫若与庄子

郭沫若对传统美学的反叛

第三辑进入新时期

悲凉:理性的痛苦

诗意:文化冲击中的向往

冷嘲:智慧的忧伤

痛苦:灵魂的剧烈冲突

温情:美好的软弱

自娱:关于生命的意趣

残酷:面对人生的沉思

新写实小说的独特价值

新写实小说的问题

新潮小说对现代派的误读

新潮小说的超前性

新潮小说的“模仿性”

先锋精神是什么

新潮小说的三种类型

生命与自然

在生活秩序与生命状态之间

历史内容的当代意义

第四辑理解90年代

何谓“个人化写作”

个人化写作的“欲望化”本质

个人化写作中的理性意义缺失

作家个人的精神高度

90年代中期前后的小说

现实精神:现实主义文学的内核

现代意识:通向“现实精神”之桥

叙述话语:现实主义的表述特征

现实主义的个人性

分化的意义

童话:人类童年精神的象征

90年代小说遗漏了什么

纪实也是一种境界

惶惑与选择

悲悯与忧伤

移民文学:换个角度看世界

关于“新都市小说”

“信”的力量

武侠:男人的梦想

现实主义的“叙述与真实”

神圣与世俗

第五辑“民间”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民间”的概念

“五四”知识分子与民间的三种关系

新文学的民间文化背景

鲁迅对“民间”的态度

顾颉刚的民间立场

胡适与白话文学

周作人:在民间与启蒙之间

刘半农:民间语言的自觉

《骆驼祥子》的独特性

《边城》的民间性

“民间”的衍变

80年代文学中的“民间”

《鲁班的子孙》:民间道德的困境

《爸爸爸》:根在民间

《红高粱家族》:藏污纳垢的艺术世界

《马桥词典》:词语中的民间世界

民间≠非现代性

民间不是对启蒙精神的放弃

“文学”的民间与“社会学”的民间

90年代小说创作的民间化倾向

《九月寓言》的民间价值

试读章节

作家是什么?在一篇短文中,我对作家曾有过这样的理解:作家的灵魂无法处于宁静的状态去求得安闲,也无法于俗世浮华中获得片刻的瞬间满足,它总是带着忧伤、哀怨、痛苦、希冀的呜叫,在蓝天、山峦、大地、海洋中写下一路的心痕。他的旅程没有终点,没有驿站,他的希望总是挂在漫漫无际的遥远处,他知道永远得不到,但他无法不去追求;他知道追求近乎虚妄,得到的只能是清贫和满身伤痕,但他无法不向前走;他知道路边的鲜花不属于他,属于他的只能是前边等待他的坟墓,但他依然要去追求。他孤独,但他充实;他骚动,但他深沉;作家的灵魂命中注定就是永不歇息,永远漂泊,永远在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向前行走。

这难道是作家的本性?虽然不能用理论的语言加以确切的说明,但古今中外大作家的灵魂难以在平静与安闲中度日却是事实。屈原上下求索、漫漫路途撒下一腔忧愤,不可终极的目标毁了他的生命,留下一曲离骚、千古绝唱;歌德终生不倦地在情感世界里漂泊、永不满足,留下了《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传世之作;20世纪西方现代派诸作家大多陷入悲观、绝望的境地,灵魂找不到归宿,不知哪里是生命之根。这难道是作家自讨苦吃?惟有这种人格精神,才能使生命永远处于一种激动、充满求索意志的状态,富有激情地去寻找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寻找那近乎虚无的完美境界,而在现世留下指向未来的歌吟。这就是作家——富有激情、永不满足,让灵魂纠缠着苦难和不幸的一种特殊人物,他无法忘记现世,他也无法忘记未来,他无法忘记历史,他也无法忘记人性,他无法忘记道德,他也无法忘记政治……总之,他的灵魂属于人类存在的一切,仅仅为眼前的所失所得而匆匆奔忙的人,难以成为大作家,试图用文学为手段获得现世利益的人难以写出好作品。P3

序言

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当代学术界的一批精英,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天赋才能,静守书斋,破读典籍,“焚膏油以继晷,独兀兀而穷年”,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卓有建树,其造诣渐臻纯青,在学坛颇有影响,甚至名及海外。但是,他们的成就却少为普通读者所知晓。所以,让高雅的学术走出殿堂,甚为必要。然而,博士生导师的专著和大块文章,多以思辩的深刻、逻辑的严密和旁征博引而著显,难为一般读者所理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自由的阅读渐成时尚,让学者的思想、智慧与读者的需求近距离链接,成为我们策划本书系的初衷。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底之珠。所截取的文字有章节、有斤段、有三五语句,重新编排,再成系列。其长者如随笔,短者如小札,如散文诗、箴言录。……读者随意翻读,必有启示心智、陶冶性情之益。

这是本书系的第三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