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诊断训练适应发展(2年级)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张大均//邓卓明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随着生活的日渐优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反而呈反面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越来越差,有的甚至因不堪忍受心理问题的折磨而走上自杀的道路。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魔区,使他们的心理更健康,让他们在社会上更加吃得开呢?本书就从适应和发展两个方面,来介绍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心理呈现健康的状态。

序言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在2001年3月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00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2003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 2004年6月,教育部社政司在中南大学召开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方向。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信息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基本要求是“高素质”和“创造力”。高素质是指不仅应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品质,而且应具备积极健康的心态、健全的心理素质。创造力是指不仅应具备创造的知识技能,而且应具有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可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既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又是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时代要求。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目前不少大学已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教育工作,它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又不同于学校的其他教育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怎么进行(方法、途径、策略)、该抓些什么(具体目标、任务、 内容)?不仅许多大学生对此感到茫然,而且不少学校对此也感到陌生。因此,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和心理素质形成的特点,编写针对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当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和支持下,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培育研究”课题组继编写出版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幼儿心理素质训练》、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小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初中生心理素质训练》、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高中生心理素质训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家庭心理素质教育》之后,又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诊断·训练·适应·发展》(全套4册,每个年级1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诊断·训练·适应·发展》的编写,以促进学生心理的适应和发展两大任务为主轴,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已有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出发,以大学生的健康个性品质培养为核心,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成长、成才中普遍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为重点,通过“诊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策略“训练”指导学生合理应用应对策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进而达成指导学生积极适应、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本教材结合我国大学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充分考虑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素质培育的渐成性、内化性和活动性等特殊要求,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科学性。整套教材立足于学科发展前沿,吸取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优点,推陈出新,无论是内容选择、策略提出,还是活动设计、培育模式的构建,都力求持之有据,科学合理,客观可行;力求做到既合目的又合规律。

2.目的性。整套教材针对以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偏重学生心理障碍的现象描述,缺乏操作性的笼统“指导”等缺陷,把解决大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与培育、优化、提高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有机结合,设计了以判断鉴别、策略训练、反思体验等板块为连结点,将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活动划为有机联系的几个阶段(环节),不但确立了以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学会做人、智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等为目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而且根据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确立了相应的具体目标,使整个教材任务明确,上下衔接,环环紧扣,目的性强。

3.实用性。实用性是本套教材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根据课题组对当代大学生的大规模调研结果,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要求,本教材的实用性具体体现在:(1)趣味性。每个专题或以故事引入,或以自我检测,或以归纳总结案例等形式开始,让学生在愉快、新奇的心境下认识自我,引起参与兴趣。(2)操作性。本套教材设计重点突出心理素质培育策略,策略训练包含具体的训练环节和活动步骤,每一单元拟在1小时内完成,没有附加的作业,易于操作实施。(3)参与性。心理素质培育的关键在于促使学生的外显行为(刺激)转化为内在品质,因此,每一次训练都有活动设计,安排了主体参与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4)针对性。根据目前大学生不同年级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出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心理发展水平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育目标、内容和策略。

4.系统性。依据课题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育的前期研究成果,从人的心理动态——静态的结合上,分别从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不同侧面考察心理素质及其培育,将其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突出心理素质培育的系统性,注意不同年级之间的起承和衔接,注意目标手段的匹配,注意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使整套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创新性。创新是本套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心理健康教育视野的探新。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都局限于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消除,极少考虑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内源”。本套教材拟在素质教育的大视野中,从提高学生心理的内源性特质——心理素质水平这一新视野出发,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有机整体之中。其次是心理素质培育模式的创新。构建了心理素质教育整合模式,其内涵可表述为:围绕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这一基本目标:遵循指导适应、促进发展两大基本任务;运用专题训练、学科渗透、咨询辅导等3种基本教育方式;抓住主体(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等4个基本环节;着眼于“自我认识一晓理导行一行为强化一反思内化一习以成性(品质)”等学生心理素质形成过程的5个环节;重点突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和智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等8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再次是在内容上的创新。依据实证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资料,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为基本目标,根据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中认知、个性、适应性等3维度的基本发展要求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精心选择和编排,构建了本教材新颖性与实用性并重的内容体系。第四是教材编写体例的创新。根据科学心理学的知行观,将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入了“判断鉴别”、“策略训练”、“反思体验”等简明新颖的板块之中,既主题鲜明,又彼此联系,形成了本教材的一大特色。

本套教材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张大均、邓卓明任主编,吴明霞、向守俊、刘衍玲任副主编。教材在撰写过程中一直得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宣教处的具体指导,处长何勇平博士亲自组织市内各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和教师对教材进行了研讨、座谈,提出了宝贵意见。参加讨论的有王安百、王怒涛、王瑞全、叶海燕、张旭东、陈敏、梅传强、程岭红。同时,本教材也是西南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培育课题组成员及参编人员的通力合作的成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安平社长十分支持此项工作,副社长兼责任编辑米加德为本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付出了辛劳。借本教材出版之际,谨向一切关心支持此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写一套科学实用、生动可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物是编者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初步尝试。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十分复杂,该领域的研究远没达到足以揭示“规律”的程度,加之编者水平所限,所以本教材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缺失甚至错误,热忱欢迎同行专家、教师和广大读者指正!你今天的宝贵意见将是本教材明天修改的重要依据,我们期待着你的赐教!

张大均

2004年7月28日于西南师范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