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迷恋于法兰西文化的美国青年,终于踏上了探索法兰西文化的道路。在这征途上,他穿行在旅游区与克洛德·莫奈区之间,游走于电视业与出版业的台前幕后,随后隐入了一个拥有现代化工厂的寺庙,接着又遇见了一个与他有着类似梦想的法国人,后又迷恋于一个热衷于诗歌朗诵的艺人……一个个现实但又荒诞、浪漫的故事发生在他身上。……
一部情感丰富的作品,错综复杂的心理描写,抒情中带着狂热的散文体,像是一副放大镜,带领读者体验一场难以置信的异国情调。
一位迷恋法兰西文化的美国年轻人出发去探索这个被称为“画家、诗人的国度”。他踏上了陌生的法兰西国土;穿行在旅游区与克洛德·莫奈区之间;游走于电视业与出版业的台前幕后;随后隐入了一个拥有现代化工厂的寺庙……
美国青年达维德在旅行途中邂逅了一位梦想美国的法国人:他又迷恋上了一个热衷于朗诵诗歌的艺人,而这个艺人却偏偏钟情于一位学摄像的学生。
在这部充满超现实主义和荒诞浪漫色彩的书中,作者通过讲故事、游记、自传和虚构等来串连起各个情节;整部作品如同一部节奏不断增强的交响乐。
达维德独自回到饭店,愤怒不已。太过于梦想昨日的法国,他就这样让一个疯子玩弄于股掌之中。应该是时候去认识另一个巴黎了。
他刚踏进房间,电话就响了。斯特凡妮·德.拉腊。负责分配演员的经理,曾允诺给他打电话——不是为了那个“无家之人”的节目,而是为了一个关于美国人眼中的法国的文化杂志。她十分欣赏他的气质和轻微的美国口音,所以,她建议他参加。达维德一拿起电话就高兴起来。与其他一些法国人会面的机会来了。他回答说他会想一想的。女制片商又说道:
“但是,我请求您不要带着那个疯子一起来。”
年轻的美国人整天晚上都在圣日耳曼草原街区的街道上游荡。在一个咖啡馆平台上,他和一群过去的年轻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孩子们组成的年轻资产阶级革命者们攀谈着。夜深时,他已经喝了很多酒,又和一个蓝眼睛的德国电影爱好者聊起来。清晨,他和一个名叫爱德华的人一块儿从卡斯特尔酒吧出来,爱德华在圣B耳曼太街中间又引起了一次汽车纠纷,然后才把他送到饭店前。P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