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永远跳不过去的人物,一生著述上千万字,影响至今依然綿綿不绝。作为中国近代的著名人物,由他撰写的中国近代人物,不仅亲临亲见,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而且以梁氏级別的名人来描写光绪皇帝、康有为这样不同凡响的名人,更令人平添一种意外的阅读趣味。本书编选梁启超所写中国近代名人的传记,內容包括:光绪皇帝传、李鸿章传、戊戌六君子传、康有为传和自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梁启超中国近代名人传记丛编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马勇 |
出版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永远跳不过去的人物,一生著述上千万字,影响至今依然綿綿不绝。作为中国近代的著名人物,由他撰写的中国近代人物,不仅亲临亲见,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而且以梁氏级別的名人来描写光绪皇帝、康有为这样不同凡响的名人,更令人平添一种意外的阅读趣味。本书编选梁启超所写中国近代名人的传记,內容包括:光绪皇帝传、李鸿章传、戊戌六君子传、康有为传和自传。 内容推荐 梁启超留下的中外古今名人传记的篇幅是巨大的,本书根据策划人李大星先生的要求,只选择了梁启超同时代人物的传记,而且这些传主或多或少都与梁启超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梁启超在这些传记中的记述就不仅仅限于文献,而更多地凭借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知。由此而形成的文献,实际上已经沦为相关人物研究中的经典。 在中国似乎已经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本书编者参照出版者的要求,力所能及地为本书选配了若干相关图片,以期读者在阅读梁启超那些不朽文字的同时,能够通过图片对相关内容获得一个直观的感性认知。 目录 光绪皇帝传 第一章 上舍位忘身而变法 第二章 新政皆无人辅佐而独断 第三章 群僚士民皆许上书 第四章 豁达大度 第五章 日昃勤政 第六章 求才若渴 第七章 破格用人 第八章 明罚饬法 第九章 用人不惑 第十章 从善如流 第十一章 俭德谨行 第十二章 好学强记 第十三章 养晦潜藏 第十四章 特善外交 第十五章 爱民忘位 李鸿章 传 序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戊戌六君子传 康广仁传 杨深秀传 杨锐传 林旭传 刘光第传 谭嗣同传 附:烈宦寇连材传 康有为传 第一章 时势与人物 第二章 家世及幼年时代 第三章 修养时代及讲学时代 第四章 委身国事时代 第五章 教育家之康南海 第六章 宗教家之康南海 第七章 康南海之哲学 第八章 康南海之中国政策 第九章 人物及其价值 自传 三十自述 我之为童子时 试读章节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日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日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与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日是可谓非常人矣。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知此义者,可以读我之《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之历聘欧洲也,至德,见前宰相比斯麦,叩之日:“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比斯麦应之日:“首在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鸿章日: “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比斯麦良久日:“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妇人女子共事,则无如何矣。”此语据西报译出,寻常华文所登于《星轺日记》者,因有所忌讳,不敢译录也。李默然云。呜呼!吾观于此,而知李鸿章胸中块垒,牢骚郁抑,有非旁观人所能喻者。吾之所以责李者在此,吾之所以恕李者亦在此。 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夫以甲国人而论乙国事,其必不能得其真相,固无待言。然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故吾今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大事记”可也。 不宁惟是。凡一国今日之现象,必与其国前此之历史相应,故前史者现象之原因,而现象者前史之结果也。夫以李鸿章与今日之中国,其关系既如此其深厚,则欲论李鸿章之人物,势不可不以如炬之目,观察夫中国数千年来政权变迁之大势、民族消长之暗潮,与夫现时中外交涉之隐情,而求得李鸿章一身在中国之位置。孟子日知人论世。世固不易论,人亦岂易知耶? 今中国俗论家,往往以平发、平捻为李鸿章功,以数次和议为李鸿章罪。吾以为此功罪两失其当者也。昔比斯麦又尝语李日:“我欧人以能敌异种者为功。自残同种以保一姓,欧人所不贵也。”夫平发、平捻者,是兄与弟阋墙而蓝弟之脑也,此而可功,则为兄弟者其惧矣。 P33-34 序言 如果说近代中国有“第一写手”的话,那么肯定就是梁启超。他出生于1873年,去世于1929年,在他那现在看来并不算长的五十六年生命历程中,却在近代中国政治舞台、学术领域叱咤风云,并留下了上千万字的著述。 梁启超自幼有神童之称,年仅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成举人,二十五岁追随乃师康有为从事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流亡海外,二十九岁自立门户,主编《新民丛报》,在致力于向国人介绍新思想、新认识的同时,不经意间创造了对当时及后世都影响甚大的“新民体”文风。辛亥革命之后,梁启超先是支持袁世凯重建中国的强人政府,期待中国的现代化在具有权威的中央政府的主导下有序地进行,他本人也先后出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以学者的身份成为民初政治舞台上显赫一时的政治明星。不意民初的政治太过复杂,原本要建立的强人政府却成了袁世凯的独裁政府,袁世凯本来已经获得了类似于终身总统的权力和地位,却还梦想着建立袁家王朝,幻想着一世二世乃至万世不替。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国人的愤怒,梁启超也最先站出来质疑袁世凯改变国体的合法性,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不仅敲响了袁家王朝的丧钟,而且重振了梁启超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威信,使他又一次在不经意间成为再造共和的英雄之一。 护国运动结束之后,梁启超的参政意识持续高涨,特别是在中国是否应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问题上,梁启超表现出自己的世界眼光与政治家胆略,他力主中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进而步入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中一个比较负责任的成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召开,胜利的协约国将就战后的国际秩序进行安排。梁启超对此充满着天真的幻想,他期待中国在美国等国家的帮助下既能够由此步入国际政治舞台,又能够一举解决近代以来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所遗留下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日本在战争进行之中乘机从德国手里所获取的中国山东能够顺利地移交给中国。然而,梁启超的这一梦想终于没有成为现实。愤怒的梁启超以民间观察者的身份,不断从巴黎向国内传递着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从而很自然地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后,梁启超逐步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淡出,开始比较多地用力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在此后的数年中,他一直是国内学术界最高产的作者,他的著述范围也上及先秦,下迄清末,旁涉东学和西学。举凡东西古今历史与文化,梁启超都有或多或少的论述。 在梁启超大量的著述文字中,先后写有相当数量的人物传记。戊戌变法失败不久,当他和乃师康有为都还在流亡途中的时候,就以他那常带感情的笔锋撰写出康有为的传记,对乃师的政治生平、学术主旨进行了体贴入微的介绍,从而成为康有为研究的重要文献。1929年,当梁启超的生命之路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他依然执著地伏案写作宋代著名文学家辛稼轩的年谱,显然也是为了写作辛稼轩传记作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启超毕生致力于人物传记的写作。 梁启超留下的中外古今名人传记的篇幅是巨大的,本书根据策划人李大星先生的要求,只选择了梁启超同时代人物的传记,而且这些传主或多或少都与梁启超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梁启超在这些传记中的记述就不仅仅限于文献,而更多地凭借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知。由此而形成的文献,实际上已经沦为相关人物研究中的经典。 在中国似乎已经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本书编者参照出版者的要求,力所能及地为本书选配了若干相关图片,以期读者在阅读梁启超那些不朽文字的同时,能够通过图片对相关内容获得一个直观的感性认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