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间词话(插图本)
分类
作者 王国维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间词话》是清末民国初年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力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该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此次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典雅的版式重新排印该书,并在每条原文下配以文中所引诗词及与诗词内容相关的精美古版面,使得该书成为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师经典读本。

内容推荐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以“境界”说为核心理论。《人间词话》的版本较为复杂,本书是依据1982年第5期《河南师大学报》发表陈杏珍、刘烜重订《人间词话》重新排印出版的。

目录

前言 黄霖/周兴陆

《人间词话》原稿卷首的题诗

戏效季英作口号诗

卷上

人间词话

卷下

人间词话未刊手稿

附录

自编人间词话选

人间词话删稿

人间词话附录

试读章节

玉楼春

【南唐】冯延巳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弟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肆叁】南宋词人,白石姜夔有格而无情,剑南陆游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辛弃疾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姜夔,则祖梦窗吴文英;以白石姜夔、梦窗吴文英可学,幼安辛弃疾不可学也。学幼安辛弃疾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辛弃疾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P44-45

序言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德桢,后改为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后更为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早年爱好研究哲学和文学,辛亥革命后致力于古代史料、古文字学、古音韵学和古器物的研究,晚年则专攻西北边疆历史和地理。令人惊叹的是,王国维虽然涉猎广博,但每一领域均取得巨大的成就,且著述颇丰,有六十余种。然而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最著名的,当推这本(《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它用传统的词话形式以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从(《国粹学报》最初发表的64则《词话))来看,约略可分两个部分:前九则为标举"境界"说的理论纲领;后面部分则是以"境界"说为基准的具体批评。

"境界"一词,(《诗·大雅·江汉》"于疆于理"句汉郑玄笺云:"正其境界,修其分理。"谓地域的范围。《说文》训"竟"(俗作"境")本义日:"竟.乐曲尽为竟。"为终极之意。而又云:"界,竟也。"后佛经翻译成风,"境界"一词频频出现。如三国时翻译的(《无量寿经》云:"比丘白佛,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此指教义的造诣境地。至唐代,开始用"境"或"境界"论诗,如传为王昌龄著的《诗格》云:"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到明清两代,"境界"、"意境"已成为文学艺术普遍使用的术语。然而,各人所道"境界"之含义不尽相同,有的指某种界限,有的指造诣程度.有的指作品内容中的情或景,或两者的统一。即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一书而论,其中提到的"境界"一词,也并非都具同一的"探本"意义。如第26则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即指修养的不同阶段。又如附录第十六则云:"抑岂独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此"境界"当指客观景物。如此等等,当细致辨别这类"境界"虽与作为王国维"境界"说批评基准的特殊概念"境界"有所联系,但并不相同。

王国维所标举的"境界"乃是指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这主要是侧重于作者的感受、作品的表现的角度上来强调表达"真感情、真景物"的。在《词话》第36则后,王国维又连续使用了"隔"与"不隔"的概念,对"境界"说又偏重于从读者审美的角度上来加以补充。他说:

美成《青玉案》(按.当作《苏幕遮》)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这里连用了"雾里看花"来比喻"隔",都是倾向于指读者审美观感上体验到的"写景之病"。接着,他又进一步举例说明"隔"与"不隔"之别:

问"隔"与"不隔"之别。日:陶谢之诗不隔,延年之诗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阏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有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综观上引数例,不论是"写情"还是"写景",凡是直接能给人一种鲜明、生动、真切感受的则为"不隔",所谓"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也就是"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入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反之,若在创作时感情虚浮矫饰,遣词过于做作,如多用"代字"(按:如"以"桂华"二字代月"等)、"隶事",乃至一些浮而不实的"游词",以致或强或弱地破坏了作品的意象的真切性,这就难免使读者欣赏时犹如雾里观花,产生了"隔"或"稍隔"的感觉。因此,归根到底,"隔"与"不隔"的关键还是在于作品本身是否真切地表达了"真感情、真景物"。"境界全出"的作品,欣赏者一定能得到"不隔"的审美感受;无境界的作品.一定会给人以一种"隔雾看花之恨"。"隔"与"不隔"之说只是对"境界"这一范畴偏于读者审美感受方面再作一点补充,使其内涵覆盖到作者、作品、读者三个方面,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王国维标举"境界"说使当时的词论能跳出浙、常两派的窠臼,显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且,从理论发展史上来看,他采用的"境界"一词已楼历来文艺批评家广泛使用,且其主要内涵如强调情景交融、崇尚真切等也为论者所常道。而其"境界"说从理论发展的历史上看,有以下三点意义和价值:第一,它使众说纷纭的"意境"探讨植根于"本"的求索上而不是着重于"末"的玩味上。第二,它对"意境"之"本"--"情"和"景"作了新的明确界定。第三,它既强调了"意境"之"本",又包容了"意境"之"末",照顾到作者的体验、作品的表现、读者的感受等方方面面,所以比之"兴趣"、"神韵"诸说不但更为切实,而且更为全面。此外,王国维还借用了西方的美学观念,对其"境界"作了"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分类,使"意境"说的讨论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并为意境的内涵注入了新的血液。

总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尽管它受到时代的局限和唯心主义哲学及美学观点的束缚,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缺陷和疏误,但总体来说,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人间词话》的版本较为复杂。最初在1908年1O月到1909年1月的((国粹学报》第四十七、四十九和第五十期上连载,共64则,由王国维手定。

1926年北京朴社将此印成单行本,由俞平伯标点,并作序。

1927年赵万里据王国维未刊稿录出《人间词话删稿》44则、《蕙风琴趣》评语2则、其他词评2则,共48则,刊于《小说月报》第十九卷三号。

1928年,罗振玉编《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本时,收(《国粹学报》上刊出的六十四则为上卷,(《小说月报》上刊出的48则为下卷,共收词话112则。

1940年,徐调孚的((校注人间词话》又从王国维遗书中录出论词片断18则,增"补遗"一卷,共成130则。

1947年开明书店重印此书时,又增陈乃乾所辑王国维论词评语7则,合为137则。

1960年,王幼安重新加以校订编次,又增补原手稿中的词话5则,共142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蕙风词话》合订一册排印出版。

1981年,齐鲁书社出版了滕咸惠的《人间词话新注》。此书据王国维的原稿整理而成,"原稿已删之若干条及已删之若干文句照样录出并加按语说明"。与王幼安本相比多出13则,定为上卷《人间词话》;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收王国维零星论词语28则,删去王幼安本误收的第19则,共收词话154则。1982年11月作者又进行修订,于1986年出版《人间词话新注》修订本。  1982年第5期《河南师大学报》发表陈杏珍、刘炬重订《人间词话》,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王国维手定词话64则,下卷收未刊手稿49则(实为50则)和若干附录。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人间词话》(收入"蓬莱阁丛书")依据的即是这个本子。此次重新排印出版,还是用这个本子,而将自编人间词话选、人间词话删稿、人间词话附录三部分作为附录排在后面。

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原文中以字号出现的人名和引用的诗词都以小字夹注的形式注明了全名和出处。另外,文中所引诗词的全文也列于每条原文下面,并在原文中标明了页码,以便读者查找阅读。

黄霖 周兴陆

2004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