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辜鸿铭文集(上下)
分类
作者 黄兴涛等译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试图阐明中国人的精神,并揭示中国文明的价值。此外,书中还加进了两篇:《约翰·史密斯在中国》、《一个在汉学家》,在文中,作者力图说明那些地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外国人,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

内容推荐

还是回过来谈论列强在中国的正确政策问题。要想推行我所说的政策,列强们应首先选送较好和较有能力的代理人到中国来,这是极为必要的。爱默生说:“政府总是很晚才懂得,任用不诚实的代理人,对于国家就像对于个人一样有害。”现在,一个真正诚实而有能力的驻京外国使臣,用不着我教,就能懂得他在中国的任务不是引导或帮助其国民通过出卖主义信条、假药、 铁路股票,或后膛装弹的新式枪械去做生意或谋生。他的任务是要照管好本国在华侨民遵纪守法,使自己的商业活动符合有法度的文明国家的政令、礼仪和良治秩序。已故新加坡殖民总督英国人麦克唐纳(RichardMacDonald)爵士,曾为改善种植园中中国苦力的境况做过一些事情。当一个英国代表团来访问并对他的上述作为大肆议论、指手划脚时,他说道:“别忘了,你们这些种马铃薯的家伙,我是女王派来统治你们的总督。”然而,如今的公职人员,从公使、舰队司令到可怜的舰长与巡警官,他们所寻求的只不过是参加宴会,和对他人高谈阔论、指手划脚罢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竟还奇怪中国义和团的兴起和欧美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目录

 上卷

尊王篇(总督衙门论文集)

扉页附诗:怀念赫尔曼·布德勒

序言

 一、我们愿为君王去死,皇太后啊!——关于中国人民

 对于皇太后本人及其权威真实感情的陈述

 二、为吾国吾民争辩:现代传教士与最近骚乱关系论

 三、为了中国的良治

 四、关于中国问题的近期札记:统治与文明状态的考察

 之一:一般情形

 之二:在英国

 之三:在德国

 之四:在法国

 之五:在美国

 五、文明与无政府状态或远东问题的道德难题

附录 美国海军将军艾交斯致辜鸿铭的信

 致一家英文报刊主编的信

 日俄战争的道德原因

 致汪康年书

 给托尔斯泰的祝寿文

 雅俗辨

 痴汉骑马歌

 中国牛津运动故事

 卷首引语

 再版记言

 自 序

 雅各宾主义的中国

 导论

第一章 满人当权

第二章 中产阶级的崛起

第三章 满人重新掌权

第四章 一个空位期:中国三头执政

 尾声

附录 已故皇太后

 中国的皇太后,一个公正的评价

 张文襄幕府纪闻

 弁言

 卷上

 南京衙门

 不排满

 虎门轶事

 曹参代萧何

 大臣远略

 上流人物

 书生大言

 五霸罪人

 清流党

 孔子教

 新算学

 孟子改良

 践 迹

 务 外

 生 子

 为 人

 公利私利

 权

 廉吏不可为

 爱国歌

 半部论语

 理 财

 王顾左右而言他

 官官商商

 爱 官

 亡八蛋

 禁嫖赌

 倒马桶

 贱 种

 贵 族

 翩翩佳公子

 庸言庸行

 不吹牛屄

 颂 词

 马 路

 大人有三待

 不问民

 卷下

 真御史

 西洋议院考略

 国会请愿书

 马拉马夫

 夷狄之有君

 烂报纸

 读书人

 督抚学堂

 女子改良

 高等人

 费 解

 不 解

 狗屁不通

 看 画

 华 侨

 照 像

 发财票

 卖 穷

 不枉受穷

 叶君传

 英将戈登事略

 赠日本国海军少佐松枝新一氏序

 士 说

 在德不在辫

 自 大

 依样葫芦

 学 术

 风 俗

 政 体

 看招牌

 爱 才

 不自贵重

 不拜客

 自强不息

 犹 龙

 附录 辜鸿铭挽张之洞联

 关于时局致《字林西报》编辑的信

 呐喊

 译者(奈尔逊教授)前言

 辜鸿铭自序

一 基督教会与战争

二 现代教育与战争

三 民主与战争

四 现代报纸与战争

五 日本的辩解

六 是义还是利?

七 美国人的心态

八 孔教研究之一

九 孔教研究之二

十 孔教研究之三

十一 孔教研究之四

十二 孔教研究之五

 附录 对恩逵利尔的答复:致《京报》的一封信

 君子之道:致《京报》出版商的一封信

 在北京庆祝俾斯麦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下 卷

 中国人的精神(春秋大义)

 再版说明

 序言

 导论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妇女

 中国语言

 约翰·史密斯在中国

 一个大汉学家

 中国学(一)

 中国学(二)

附录 群氓崇拜教或战争与战争的出路

 《中国人的精神》各国译本序

 反对中国文学革命

 归国留学生与文学革命——读写能力和教育

 宪政主义与中国

 所有受过英语教育的中国人应读之文

 读易草堂文集

 罗振玉序

 内篇

 上德宗景皇帝条陈时事书

 上湖广总督张书(丙申)

 《尊王篇》释疑解祸论

 义利辨

 广学解

 《蒙学弦歌》序

 《正气集》序

 外篇

 西洋礼教考略

 西洋官制考略

 西洋议院考略(存目)

 意大利国贤妃传(译意大利古文)

 英将戈登事略(存目)

 辜鸿铭讲演集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真谛

 纲常名教定国论

 辜鸿铭论集

 日译者序及说明

一、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

二、何谓文化教养

三、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

四、东西文明异同论

五、什么是民主

六、告准备研究中国文化的欧美人

七、中国古典的精髓

 附录 追忆辜鸿铭先生

 《论语》英译

 《中庸》英译

 附 录

 国学辜汤生传

 外务部左丞辜君传

 记辜鸿铭

 辜鸿铭先生

 辜鸿铭在德国

 辜鸿铭访问记

 托尔斯泰与辜鸿铭书

 辜鸿铭论

 辜鸿铭著译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怀念

赫尔曼·布德勒(Hermann Budler)

(已故德国驻广州领事)

红红白白的野李花

在寒空中开放,

阳光照射下的丛林

一片美丽的橙黄。

珍珠般的河水清澈透亮,

静静地流向大海。

那灵魂的骚动纯粹只为了

自己能够自由自在。

爱、鲜花和音乐往日都是你的,

但爱对于你

是一种摧折,就像盐海之水

那般辛酸苦涩。

你诚笃的灵魂渴望着

实现更高贵的计划:

梦想高尚时代能够重来,

唉!这只能是梦想。

年复一年地住在河谷之上,

它成为你这个流放异族者的家乡。

的确,你形同流放,因为

这儿不是你该来的地方。P3-4

序言

辜鸿铭在清末民初算得上是大名鼎鼎的了。人们要么津津乐道于他那非同一般的外文造诣和对近代西方文化的精熟,要么念念不忘他对纳妾、留辫、缠足等陋俗的曲辩。他的奇闻逸事流传极广,尤其是他那亦庄亦谐嘻笑怒骂、如排炮一般的犀利妙语,令人绝倒,但他因此也被人视为狂目为怪,甚至被人径呼为“辜疯子”。因为辜氏多以英文写作,虽然在西方名噪一时,但国人无从寓目,也就谈不到理解其思想言论了。

在近代的中西古今文化之争中,辜氏采取了一种独特的立场,他既有别于清季的洋务派、国粹派,也不同于民初的东方文化派。他因为早年留学于西方,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归国后又服膺于孔孟之道,凭藉这种渊源,他力图以现代性批评传统、以传统批评现代性。他将当时中西文化冲突还原为现代性与西方古典文明的冲突,以促进西方人对中国文明的理解,应当说,这一文化策略是可取的,这一点由他在西方享有的盛名可知。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一个误区,这就是启蒙与救亡的矛盾。因为一而再、再而三的救亡,使人们忽视了民智的启蒙,忽视了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评,误以为现代化就是全能的拯救力,可是成功的现代化恰恰需要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与思考。辜氏熟知近代西方文明,了解其弊端,可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趋向现代化,急切不得捩转,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只能以嘻笑怒骂辛辣伤时来传达了。

辜鸿铭曾经关注过的两个问题——对现代化的反思和人类社会的道德建设——在今天也有其现实意义。世纪末的今天,人们当不会因人废言,应能从辜氏的字里字外引发更深层的思考。

我们在出版这部文集之前,出版了辜氏的《中国人的精神》中译本,得到了各界的热烈反应,这一事实本身说明了辜氏的思想言论所蕴含的现代意义,希望我们出版的这部《辜鸿铭文集》,能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有关现代化、道德重建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思想素材。

海南出版社

1996年7月

后记

编辑和出版《辜鸿铭文集》,对我来说是一个持续了十年的愿望。直到去年拙著《文化怪杰辜鸿铭》由中华书局出版后,这一愿望才得以加速实现。

在这十年里,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搜集、研究并组织翻译着辜鸿铭的东西,要说“为伊消得人憔悴”,实在一点也不过分。现在,这一切大概要告一段落了。

我最初注意辜鸿铭以及后来研究辜鸿铭,均发自于一种历史研究的兴趣,也就是说,我是以一种历史研究者的眼光来打量和透视他的文化活动与思想的,正如我常向朋友说的,我是“史眼窥辜”。

同许多人一样,我之被辜鸿铭所吸引,最初也是源于他那响亮的“古怪”名声。大凡在怪人身上,总是凝聚着更多的历史文化、社会与人生的奥秘,它可以满足自身那无法抗拒的求知欲。何况他还不是一个一般的怪人,而是一个具有中西古今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大背景,在中国以外的外部世界曾有过广泛影响的人呢?

或问,你研究辜鸿铭多年,他令你钦佩之处究竟何在?

虽然我对如此提问的内在逻辑不以为然,但还是爽然答日:

他有一身高山仰止、独步神州的外语本领;

有一个机智聪敏的脑壳和一张能言善辩的嘴巴;

有一付特立独行、不畏权贵的傲骨和坚持定见、不曲学阿世的品格;

此外,还有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至少以上四端,我都佩服,且相当佩服。

说到这里,我恐怕需要赶紧声明一下:我并不赞成辜鸿铭歧视妇女的种种歪论,不同情他尊君保皇、反对民主的偏激态度乃至为民族传统护短的文化心态,等等等等。如果有人从总体上要把辜氏思想的深刻性提到一个不适当的高度,我也会是一个毫不犹豫的反对者。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人们能够看看辜氏的著作,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他关于中西文化这一跨世纪主题的各种议论。或许能从其“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各种议论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启发。

最近,有位先生发表了一篇关于辜鸿铭的短论,其中有一点深获吾心,特引录如下:

明人张潮在他的《幽梦影》中说:“貌有丑而可观者,有虽不丑而不足观者;文有不通而可爱者,有虽通而极可厌者。”退一步说,就算辜氏是近代中国马戏中的一个丑角罢,我们却不能不承认他是属于“丑而可观者”;就算他为中国文化的那些辩解未必通达,我们却不能不承认他起码要算是“不通而可爱者”。

的确,当我们站在世纪末的高度,重新审视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论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辜鸿铭的许多看似“不通”的言论,倒比不少“平正通达”之作更觉有味,有时候反而更能引发对于中西文化问题的深入思考。

将此种有“可观”和“可爱”之处的东西搜集、整理并翻译出来,我以为是值得的。当然,我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为了研究近代思想、学术、中西文化关系乃至辜鸿铭这个人提供一套有价值的、平时不易见到的历史资料。我相信,它对人们认识那个中西冲突与融合的历史时代多少会有些帮助。近年来,已有不少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包括搞文学创作的朋友写信询及这些资料的情况。但愿这套“文集”的出版,会对他们有些实际的用处。

现在“文集”总算有了结果,个中甘苦自不必言说。遗憾的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时间的关系,还有一些知道大致出处的辜氏论文,未能找到入集。看来只好留诸异日有机会修订“文集”的时候,再加以增补了。

在“文集”出版之际,我要对我的导师龚书铎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他对这本“文集”的编译出版,自始至终都给予了支持和帮助,而且是一个老师所能给予学生的最好的支持和帮助。现在,他又拨冗给“文集”写了序言。

在我研究辜鸿铭、编辑和组织翻译辜鸿铭文集的过程中,还得到了胡绳武、李文海、金冲及、耿云志、陈铮等许多学术前辈的关心和指点,也曾得到宋小庆、于殿利、侯明、黄天贵、黄洋、宋军和常绍民等朋友的无私帮助。宋小庆学友在“文集”酝酿初期做了许多工作,留下了深厚的学术友谊。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另外,在编辑“文集”过程中,我们从骆惠敏先生编、刘佳棵等先生译的《清末民初政情内幕》里,收录了《辜鸿铭致一家英文报纸主编的信》;点校《张文襄幕府纪闻》和《读易草堂文集》时参阅了冯天瑜先生点校的《辜鸿铭文集》,这些都是应该加以说明和表示感谢的。

下面,我把“文集”的翻译情况记录如下:

《尊王篇》系刘辉、蔡翔翻译;

《中国人的精神》系黄兴涛、宋小庆合译;

《呐喊》系朱信明、杨百成翻译,王星作了部分校阅;

《辜鸿铭论集》系姚传德、宋军翻译;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真谛》一文,系黄晓勇翻译;

《宪政主义与中国》一文,系唐晓晖翻译;

其余译文部分,均系拙译。注释也是由我所作。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文集”,大体是按其著译发表的时间先后秩序编排的。只是英译《论语》和《中庸》因内容的关系,置于“文集’’之末;《呐喊》因考虑到上下卷篇幅问题,提到上卷,置于《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之前。另外,上述译文大部分都是多年前译就的,原拟由另一家出版社出版,后因故未能如愿。此次交海南出版社出版,又以半年时间加以整理和校阅,部分内容予以了重译。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杨业治先生。他翻译了“文集”中出现的大多数拉丁文部分、希腊文和意大利文部分,并校审了有关拉丁文的全部内容。顺便提一下,我和宋小庆同志合译出版的《中国人的精神》在重印时,也特请杨先生重新加以了校审。杨先生现已88岁高龄,通晓多种外文。当我见到他,并接受他慷慨、耐心而明晰的指点的时候,特别是当我离开他家而又回眸凝视他所居住的那套幽深小院的时候,我忍不住自言自语道:这里真不愧是辜鸿铭任教过的地方。

此刻,我心中原有的那种惴惴不安感又涌上了心头。我意识到以吾辈现有的学养和外语功夫,要高标准准确无误地传译语言天才辜鸿铭那多种外文杂陈并用的著作,实在是有点不自量力了。虽然我们作了努力,不当之处一定还有,恳请方家指正。

黄兴涛  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1996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