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集知识性、史料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好书。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长期生活、工作在中东地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其著作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可信性。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经过长期潜心研究,将国内外流传的大量资料去伪存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旁征博引,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透过本书,读者可以不同角度了解中东的神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圣地行(带你走中东)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培昭等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集知识性、史料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好书。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长期生活、工作在中东地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其著作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可信性。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经过长期潜心研究,将国内外流传的大量资料去伪存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旁征博引,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透过本书,读者可以不同角度了解中东的神秘! 内容推荐 中东,人类文明的一块重要发祥地,古来兵家争夺的一方多事之土,至今牵动世界神经的一处持续热点。它古老而沧桑,它神秘而迷人,它肥沃而贫瘠,它热情而冷酷。千百年来,这里上演了多少征服和杀戮,爱恨和情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一段历史,每一块石头,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一个生动的故事。 请翻开这本书吧,无论你有意到中东走一遭,还是做秀才不出门的卧游,请随作者徜徉在中东大地,观秀丽的自然风景,听玄妙的宗教传奇,感受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品尝丰盛的文化大餐。 作者多年从事中东研究,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都工作过,既有所见所闻的亲身经历,又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和典籍,从而避免了走马观花和浅尝辄止。可以说,这部散记体裁的作品是作者对圣地的实地考察与探究的结晶。 目录 序 上篇 圣地文化行 伯利恒——圣城中的圣城 “马厩广场”的枪声 人杰地灵 牧羊山的故事 圣诞教堂 “乳石洞”的传说 拉结之墓 拿撒勒——耶稣的故乡 小城的历史和传说 报喜堂掠影 加利利——踏寻耶稣的足迹 史海钩沉加利利 传道收徒迦百农 五饼二鱼行奇迹 登山训l众论八福 无限风光在湖上 约旦河——流过历史的圣河 约书亚率以色列人渡约旦河 约旦河源头——班尼亚斯探幽 施洗约翰为耶稣洗礼的故事 从哈马特·加得到萨法德 哈马特,力口得的罗马浴池和犹太会堂 太巴列城漫笔 萨法德揽胜 贝特谢安——伊甸园的大门 悠久的历史 古罗马剧场和浴池 帕拉丢大街 山谷街 戈兰高地行 战略要地 总统身边的间谍 浴血戈兰 良田美畴 赫尔蒙之雪 死海西岸行 死海——地球表面最低的地方 隐基底——死海边的绿洲 马撒达——争取自由的丰碑 所多玛——随烟而去的城市 地中海的旋律 凯撒利亚——希律王的得意之作 海法——以色列的“北部门户” 迦密山——先知以利亚之山 巴哈伊信仰一瞥 鲁希哈尼克拉——鸽子洞的遐想 阿卡——“决定东方命运的小镇” 阿什克隆——腓力斯人的城邦 特拉维夫一雅法——现实与历史的交融 特拉维夫——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 雅法史话 感受特拉维夫 特拉维夫文化之旅 雅法古韵 在那沙漠的尽头 贝尔谢巴——以色列人的“始祖之城” 亚拉德溯古 埃拉特——以色列的“南部门户” 石砌的诗篇——耶路撒冷纵横(一) 强者唱主角的舞台 三大宗教圣地 老城的城墙和城门 老城的四大居民区 圣殿山上好风光——耶路撒冷纵横(二) 犹太人的心灵家园——西墙 岩石圆顶清真寺 阿克萨清真寺 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纵横(三) “受难之路” 圣墓大教堂 橄榄山 穿过历史的隧道一耶路撒冷纵横(四) 锡安山 汲沦河谷 博物馆撷萃 新城一瞥 和平的呼唤 下篇 带你走中东 阿曼新娘都穿绿嫁衣 高额彩礼愁坏阿曼小伙 大卫王星走俏以色列 犹太男子夏天戴厚帽子 阿曼乳香名扬天下 腰刀是阿曼男子的最爱 犹太人少年成人仪式——受诫礼 阿拉伯人择亲标准 吃阿拉伯饭,先悠着点 也谈以色列饮食文化 阿拉伯人与咖啡 哭泣的伊拉克椰枣树 在阿曼逛鱼市 他们讨的是吉利 品味阿拉伯饮食 阿曼人喝咖啡与众不同 逾越节的遐思 伊拉克琐忆 阿拉伯人离不开水烟 加沙忆苦 住“城堡”很过瘾 街头涂鸦何日休 埃及人说话很亲熟 阿曼入爱趿拉着拖鞋 阿曼女子收我“冠弟” 走进贝都因人家 阿曼入见面问个没完 穆斯林男子可娶四妻 巴勒斯坦人与葬礼为伴 巴勒斯坦的大家族 马斯喀特印象 力沙三题 寻找伊甸厨 佐法尔敖圮 加利利的湖光山色 骆驼趣话 伯利恒的圣诞钟声 从特拉维夫到加沙地带 永远的“苏哈尔”号 阿曼纤弱女子与“公路猛女” 拉宾墓前的遐思 耶路撒冷一个商贩的渴求 雅法——历史停泊的港口 挣多少钱,度什么假 沙漠深处看鹰猎 看阿联酋人集体婚礼 阿拉伯婚姻三步曲 后记 试读章节 伯利恒城东,举目眺望,一座座小小的山峦隐隐约约地彼此相连,看上去似乎缺乏巍峨的气势,毫不起眼。然而,这可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牧羊山”。 相传,当初耶酥刚呱呱坠地,天使突然下凡,向正在这座山上放牧的羊倌说:“我告诉你们一个特大的喜讯,这是关乎万民众生的:今天,在大卫城伯利恒,你们的救世主诞生了,他就是耶酥基督。” 如今,到伯利恒来的基督教徒和众游客,大都会爬上牧羊山,对最初传播耶酥降世喜讯的地点进行缅怀和朝拜。 据记载,牧羊山还是耶酥养父的远祖大卫常常光顾的地方。大卫被称为犹太民族的楷模,以色列人的理想国王。在战斗中,他骁勇顽强,屡立战功,声誉卓著。他统一了以色列12个部落,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虽然大卫王曾用计杀死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手下部将乌利亚,并将乌利亚之妻霸为己有,私生活上受到当时先知的许多指责,但综观他的一生,大卫仍称得上政绩斐然的一代以色列明君。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卫还多才多艺,精通音律,擅长赋诗,《旧约圣经》中的“诗篇”,有73篇是他的作品。大卫是牧童出身,幼年时,牧羊山是他常来替父亲放羊的地方,乃至成名后,他仍念念不忘牧羊山,对这里怀有特殊的情感。大卫王每每喜欢在夕阳残照中,攀上牧羊山,找一棵叶繁果盛的无花果树坐下,手持五弦琴,一边弹奏,一边吟诗赋词。琴声悠扬,词赋激昂,映衬出一世之雄的旷古志向和博大情怀。 当我们登临牧羊山巅,在坚硬的、怪石林立的土地上站定,抬眼观望,还真的恰巧碰上一个牧羊老人,远远地守护着他为数不多的赢弱的羊群。世海沧桑,物换星移,昔日的名山,今天已成为一个名叫“贝特·苏哈尔”的小村庄。 山上仍有绿色的小草,那小草有不少可怜地生长在石隙中间,以自身不懈的生命力,顽强地与大自然进行着抗争。其他地方的草显得稀稀疏疏,已不复当初“百草繁茂”、“绿树遍地”的情景了。显然,眼前的牧羊老人,也与当年的报信牧倌没有了任何联系。但是,我们还是能够通过这山,这羊群和这牧羊的老者,遥想到许久许久以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幕幕动人的故事。P7-8 序言 中东地区,举世瞩目。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它位置显赫,资源丰饶,被称为世界战略要地。它教派浩繁,风情迷人,被视为神秘莫测之域。自古以来,该地区即为兵家必争之地。进入21世纪,争端仍无尽无休,事件仍层出不穷,被列为全球热点地区。长期以来,众多人士为揭开中东地区神秘的面纱做出了不懈努力,黄培昭先生和苏丽雅女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黄培昭和苏丽雅是一对年青夫妇。培昭为阿拉伯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曾在开罗大学文学院进修,长期从事中东研究,现任《人民日报》驻埃及首席记者。丽雅毕业于外交学院外交英语专业。两人同于1990年入外交部工作,婚后同被派往我驻以色列使馆、阿曼使馆和巴勒斯坦办事处工作。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探究,他们写出了《圣地行——带你走中东》一书。 当今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后被称为“上帝应许之地”,《圣经》上称为圣地。作者以浓墨重彩揭示出圣地文化的神秘之处。循着作者的笔端探幽揽胜,圣地文化的精华在书中荟萃一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视为其宗教圣地的耶路撒冷,犹太历史文化胜迹圣殿山和哭墙,圣母玛利亚受孕之处,基督耶稣诞生之地,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胜迹,伊斯兰教两大著名清真寺,等等,这些古迹一直放射着奇光异彩。素有圣城之称的耶路撒冷更具魅力,犹太人视其为历史、精神和民族中心,基督教视其为耶稣早年求学、中年布道和晚年罹难之所,伊斯兰教视其为穆罕默德登天之地。令人遗憾的是,三教渊薮荟萃之处却长期成为兵伐相见之地。在这里,神话传说与现实社会交汇,流血冲突与多元文化交织。作者既写出这种极具特性的文化氛围,又展现出历史的嬗变,并发出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呼唤。 作者还以流利的文笔写到中东其他一些地区的风情、轶事。在书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地中海迷人的旋律,战略要津戈兰高地的雄伟,“世界肚脐”死海的风采,加沙地区的凄惨情境。此外,作者简洁地写下埃及、伊拉克琐记,并以较多的篇幅描绘了阿曼的民俗风情、历史掌故和宗教文化等见闻实录。透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读者可以不同的角度了解中东的神秘。 这是一本集知识性、史料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好书。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长期生活、工作在该地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其著作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可信性。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经过长期潜心研究,将国内外流传的大量资料去伪存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旁征博引,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作者在写作方面也颇有造诣,文章如行云流水。他们曾出版过《从孩子王到立国之父》、《阿曼苏丹国——当代社会与文化》等著作。黄培昭还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世界知识》、《世界博览》等多家报刊上发表过数百篇文章。鉴此,《圣地行——带你走中东》一书的问世将会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时延春 中国前驻也门、叙利亚大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阿拉伯作家协会名誉会员 2004年5月于北京团结湖 后记 此书的内容,三分之一散见于近年来的各类报刊,多以散记为主,是我和妻子苏丽雅合作的结晶。内容大体分为两大部分:圣地文化行;中东风情。 我大学本科读的是阿拉伯语专业,研究生专修中东历史和文学。生性酷爱读书和写作。秉烛夜书,在我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当熬夜的辛苦换来一篇篇的文字,那种欣慰和满足,那种耕耘后的收获和喜悦,恐怕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出。 在经历了因工作原因不便写作而产生的苦闷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地于2002年7月调入了人民日报社,那是令我心仪已久的单位,是个写文章的好地方。不久,我将作为《人民日报》常驻埃及的记者远赴开罗。我曾在开罗大学文学院学习过,工作后又多次到埃及出差,似乎真应了那句“喝了尼罗水,终有再归时”的阿拉伯谚语。在行前这一段纷繁忙碌的日子里,世界知识出版社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使我能够把曾写过的文字做一梳理,我和妻子心里满怀感念。 有人说,就写作而言,中东是一片肥沃的“黑土地”,可以人笔入题者甚多。然而,我的收成却令自己汗颜,也许产量还不失殷实。透过字里行间,与诸多大家相比,我看到的是自己的幼稚、粗浅乃至无知。譬如尊敬的时延春大使,早在大学时,我就不间断地拜读他的《阿拉伯风情录》,据我有限的阅读所及,那应该是国内出版的最早较全面地介绍中东人文习俗和社会风情的著作吧。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时大使笔耕不辍,每每在书店见到他的大作问世,我总是眼前一亮,有一种与老友重逢的感觉。尤令我们由衷感谢的是,时大使在百忙之佘,欣然为这本书作序,而且肯定和鼓励有加。同时,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为本书的问世做了大量的工作,好友石岳文也给予大量支持,没有他们,这个集子到今天仍是水中月,镜中花。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囿于水平和时间,本书可能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纰漏和不当恐怕也在所难免,尚乞读者和各路方家不吝赐正。 黄培昭 2004年4月干北京甜水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