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诠释学(第2辑)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洪汉鼎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借鉴西方诠释学的概念和理论,创立了我们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诠释学。此书就是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在中国诠释学问题上的重要的论文,阐述了中国特色诠释学的概念和理论以及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经典理论。

目录

P前言…………………………………………………………(1)

专 论

Palmer  当我们阅读一个经典文本时发生了什么?

——汉斯一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的七个考察………(1)

洪汉鼎 作为想像艺术的诠释学

—--伽达默尔思想晚年定论…………………………(17)

中西诠释学比较研究

陈荣华 从哲学诠释学论庄子的形上学及思考方式……(25)

那薇 庄子与海德格尔的咏叹歌吟………………………(42)

哲学诠释学

陆敬忠 从基本存有学到哲学诠释学

——《存有与时间》与伽达默尔哲思之缘起………(51)

邓安庆 诠释学的伦理学…………………………………(82)

张鼎国 共通感、团结与共识:对当代诠释学思考下的相关实践议题之审思………(94)

何卫平 伽达默尔的语言观与希腊和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兼谈他在解释学中对语言辩证法的恢复………(110)

史伟民 伽达默尔论概念、譬喻与文本的意义…………(126)

傅永军姜宁 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要义简析……………(139)

丁三东 在通往纯粹语言的途中…………………………(151)

中国经典诠释

杨儒宾 《易经》与理学的分派…………………………(158)

龚鹏程 儒家的圣典诠释学………………………………(183)

黄俊杰 朝鲜儒者诠释《论语》“学而时习之”章的

思想基础………………………………………………(210)

陈俊辉 三论孔子哲学有关“天”的思维暨其可能指涉

——试由西洋三诠释学思想理论的运作谈起………(226)

叶海烟 中国经典诠释的哲学向度

——以庄子郭象注为例………………………………(239)

宗教诠释学

陈永革 知、善之诠释

——以王阳明与释德清之解《大学》为中心 ……(247)

赖贤宗 佛教诠释学的建构与反思

——京都学派哲学与海德格尔的交涉………………(260)

法学诠释

陈金钊 法律解释(学)的基本问题………………………(291)

谢晖 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形上智慧

——说明立法的合法性………………………………(309)

诠释学与中国

洪汉鼎陈治国 2003:中国诠释学研究学术报告………(330)

鸣谢…………………………………………………………(345)

试读章节

四、结 语

庄子的风的形上学中的风,到底是怎么?那当然不是气象学中的风,因为 这种风仅是宇宙中的一物,却不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另外,风是一个譬喻 (metaphor)吗?如果譬喻是根据譬喻表式(metaphorical expression)和实质表 式(1iteral expression)的相对性而说的,则风不是譬喻,因为风不是譬喻另一 个具体的实有(reality)。我们对宇宙的最后根源根本没有实质表式,故就没 有所谓譬喻表式了。但风指的是什么?我大胆地作一尝试:用现代的词汇说, 风是指语言。在这里,语言当然不是指由人的嘴巴发出来的语言,因为当人能 说出语言前,他必须早己听到由风吹在各种形状之物所发出来的“语言”。人 必需先听到各事物的“语言”,才能了解它们,亦因此他才有语言可说。若事 物皆无声,则无物可被了解,人便无语言可说了。

然而,事物虽然能说出“语言”,但它们之所以能说出,不是由于它们有 发声的机能。众所周知,事物没有发声的机能,它们不能发出如人类所说出来 的语言。但是,没有发声的机能并不表示它们没有“语言”,因为,若它们没 有“语言”,或没有一种由“语言”以表达它们自己的方式,则它们永远无法 能被人以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它们永远无法“公开”它们自己,也 永不能被人讨论。这样,它们是隐藏。这时,即使人有说语言的机能,但由于 无物在“语言”中显示出来,人亦无语言可说了。当人永远无语言可说时, 对他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因为他永远无法显示他自己,亦即,他不能成 为人了。

然而,最重要的问题却是:为什么万物要在“语言”中说出其自己呢? 为何它们不能不说呢?而当人听到它们的“语言”时,为什么人必须要在语 言中说出它们呢?人为何不能不说呢?对于这些问题,其关键不在事物和人的 本身,而是在语言的本性上。语言不能不说出其自己,这正如庄子的风不能不 吹。不吹的风就不是风。这不仅是定义的问题,而是关于本性的(essence) 的问题。风不能违背其本性,否则它就不是风了。故正如上文所说的,风就是 怒者,而怒者就是风。风吹则万物显示其自己。它是万物的根源。

同理的,语言不能不说。它的本性就是说。不会说的语言就不是语言了。 但它如何说呢?正如风吹在各种事物的形状(限制)中而发出声音,而这些 声音正好说出了事物本身的形状(限制),故语言是在事物自己的限制中说 出,且说出了事物的限制,此即庄子所说的地籁。当人听到事物的限制后,他 便会了解事物,且由此得到自己的意见和各种主张。这时,当风吹在这些主张 上时,便鼓动人去说出它们(我们也可以说,当人听到而接纳事物的语言后, 由于语言的本性是要说出它自己,故语言便借着人的发声机能,将语言说 出),此即庄子所说的人籁。不过,人更可以肯定一立场,和坚持此立场,再  进而自是而非他,则他便陷于是非之争了。

不过,语言不仅说出事物的限制,它在说出事物的限制时,就同时说出了  它自己一一此即庄子所说的天籁。语言不是直接说出它自己,而是在说出事物  时,才同时说出它自己。它说出它本性上的性格:它本性上就是不能不说的,  但它却不是直接说出它自己,而是在说出事物时,才能同时将自己说出。相对  于事物的语言和人的语言,语言的语言或许是最隐蔽的语言了。并且,在语言  的说出中,它又说出了它自己不是万物中的一物,而是最原初的显示性——  道。它显示它自己和其他的万物,让一切存有成为存有。人在聆听语言时,若  能同时听到语言的本性一一语言的语言,则他就能从根底上了解语言,即他就  能了解语言的原初本性、事物的语言及人的语言。这样,他就可以了解最终的  真理、各种事物的真理和充塞在人间中的各种言论了。

可是,当人在聆听语言时,他可以固执在自己的立场(限制)里,因而  将自己的思考凝聚为一个成心,故他便只能听到隶属于他自己立场下的语言。  这样,他将自己的思考自封于一个特定的领域中,再无法聆听到语言的本性和  其他可能的语言了。不过,人在聆听时,也可以不固执自己的立场,而是开放  自己,让所有的语言进来。这样,他便可以听到语言在说出各种事物时,同时  也说出了它自己的本性。这时,他了解了语言的本性,又了解其他的语言,更  了解其他的语言乃是基于语言的本性才得以被说出。于是,他毫无偏颇,而了  解宇宙中的一切了。

根据本文的分析,在庄子的风的形上学中,风是最后的根源。风吹出了事  物的声音(地籁)和人间的言论(人籁),但风在吹时,也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天籁)。如果风有自己的声音,而又是一切声音的根源,并且,若这些声音  都是可以了解的,那么,将风诠释为语言似乎没有违背庄子的思想。

语言不隶属于人,这是说,人的意志无法控制语言,因为,语言是人的存  有学根源,换言之,是语言让人成为人,而不是人让语言成为语言。语言不是  人的产品。在存有学的位阶而言,语言先于人。语言是自然地顺从它自己的本  性而说出的。当语言说出时,人接纳它和顺应它。这正如人无法控制风,风自  然而吹。人只能接纳风的吹和顺应它,与之俱往、逍遥而游。

人若要了解语言,他就不能主动地在事先由他自己置定某种思考方式,因  为正如上文所说的:在存有学的位阶而言,语言先于人,则人不能事先以己意  置定某种思考方式,再在这种思考方式上去了解语言。这正如人不能事先决定  以某个观点去了解上帝,因为上帝先于人。能以他的观念去限定人,人不能反  过来以自己的观念去限定他。同理的,语言既先于人,则人不能在了解语言  时,事先以己意规定语言,此所以在庄子中,若人要了解道(或风),就不能  由人自己去主导他的思考。因为,在他主导他的思考时,他早已误解了他自己 的存有——以为他是先于语言的。换言之,他以为他是(或基础),故可以由 他的“我”去限定其思考的对象。因此,在庄子看来,由人自己将思考凝聚 为成心,是无法了解最后的根源——道,这亦即本文所说的,由自我主导的有 我之思无法了解道。于是,要了解语言的本性,人只能开放其思考,在“听 之以气”的思考方式上,才能聆听到语言的语言。庄子强调这是一种“听”。 听当然是听某些声音的,但是,这些声音不可能仅是一些无意义的感觉质料 (sense data),否则,它是不可理解的,这样,它就不是道了。可是,若这些 声音是有意义的,那么,它就是语言了。因此,基于庄子强调由“听”的思 考方式以了解道,便可以看出,道就是语言。

“道”这个字本来就具有语言的意义。中国人常说“闻道”,那是说,道 是由“闻”而得的。闻就是听,而听到的当然就是有意义的声音(语言)。因 此,将道解释为语言并不太唐突。在目前的时代里,人们大都不自觉地接受了 西方传统的实体形上学,便自然地将庄子的道视为实体。不过,这个预设能融 贯于庄子的哲学中吗?它不是正如本文前言中所说的,蕴涵了一些无法解决的 困难吗?但是,风(语言)的形上学却似乎可以避免这些困难,那为何不尝 试预设风的形上学去诠释庄子的哲学呢?    

(P39-41)

序言

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屡屡提出创建中国诠释学问题,此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能够建立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 诠释学?在我们面前,既有西方自古发展的诠释学概念, 及其当代发展的哲学诠释学,又有中国历史悠久的经典诠 释传统和经验,以及其所形成的经学、训诂学、考证学、 文字学、注释学等。当我们讲“中国诠释学”时,我们是 以西方的理论来削足适履地把中国本有的注释传统硬塞进 去.还是立足于中国自己固有的经典注释传统,借鉴西方 诠释学概念和理论,创立我们自己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诠 释学。这个问题性质上类同于在20世纪初出现的所谓 “中国的哲学”与“哲学在中国”之争论。

本着这样一个问题意识,2004年6月3日至6日,在 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召开了由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哲学所 主办、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协办的“诠释学与中 国经典注释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确立了三个主题: (1)当代西方诠释学理论最新发展;(2)中国经典诠释的经验 与理论;(3)如何创建中国诠释学。会议的主办者希望通 过这三个主题的研讨,可以对中国诠释学有一共识:“中 国诠释学”这一名称应当说是一种新学科,它既不同于西 方的诠释学,又不同于中国自己传统的经学、注释学,它 既表示我们经典注释、经学、训诂学等传统学科的现代化, 又表示西方哲学诠释学的本土化。

研讨会汇聚了海内外许多关心中国诠释学建设的专家 学者,在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哲学所所长戚国雄教授的直接 领导下,在哲学所助理黄淑惠小姐的热心操持下,佛光人 文社会学院哲学所全体同仁齐心合力,使得研讨会圆满成功,取得了丰硕成果。本论文集收录的论文绝大部分是在 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为此,编辑者向参加研讨会的专家 学者以及论文的提供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洪汉鼎

傅永军

2004年11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