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英,一个瘦小的女孩,从广州美院毕业后,她丢下画笔,倾其所有买了一架相机,背着一个行囊,带着少得可怜的钱行走在路上。开始给我们讲述10个自我放逐的西行故事。书中不只是那些带有她个人视角的照片,还有非常个人化的文字,以及只属于她的故事,只在她的记忆里永难抹去的人物、心绪、感想……透明的天空,是一张远离烦嚣的面孔,在彩云之南落下,这里,时间没有刻度,没有分分秒秒在圈的轮廓里,时空开始逆转。行走在地平线末端延伸无际的路上,是一次出世的旅程,生动真实的脸谱编写交织的线是一张完全、完整、完美的云南地图。
事实上这是一本别样的云南游记,因为廖文英与别的旅游者不同,她是个自由摄影师,也是个很性情的在妥协与不妥协中争执的人,所以她的游记充满了变数,她可以因为突然的兴趣坐上几天的车去遥远的山寨听人们打跳对歌,她也可以为了一个传说去久已废弃的知子罗探访,她为了一个偶然的经历在原始森林中走了三天去找一个叫黑龙潭的地方,她也会历经千难万险去独龙江看瀑布……她是个一个人独行的坚强的女人,但是她的游记里最有趣的却是人,是那些朴素的友好的人,她说:“剔除感情因素,我的云南之旅只是几条线搭成的线路图,翻开这一页,一张张曾经的脸孔就热辣辣地扑面而来,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幕情景,都让我有落泪的冲动……
一个掮客带着两个年轻老外去码头游洱海,在车上细声游说我跟他们搭同一艘船游玩,并许诺给我五折优惠,于是我就跟他们上了船。
同船的意大利女孩Ambra和我,艮投缘,但是,她的汉语说起来和我英文水平不相上下,结果我们的热情交谈经常很无奈。谈到高兴时,双方都不由自主地说起了自己的母语。游船结束后,她邀请我明天一起骑马上苍山。
在我还未做出承诺时,原来游说我的掮客立刻跑过来,用Ambra听不懂、我勉强能听明白的本地话,说可以再给我便宜一半的价恪,但希望我不要告诉Ambra,并说:
“外国人的生活水平比我们高,他们多付费也不算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嘛。”
他说得很诚恳,早前我和Ambra很投缘,他就一直提防着我们,怕我检举他的收费偏高。所以在岛上我落后于Ambra时,他就悄悄收了我的船费。
我很认同“价格因人而异”的观点,而且外国人确实比咱们有钱。果然Ambra马上问我她谈的价格贵不贵。相信我当时的脸色一定非常难看,一句“我们都是中国人“,让我对新交的朋友说了三个字:“差不多”。
回到旅馆,Ambra拿出她在洋人街上花一百元买来的扎染布、头饰、小挂袋摊在床上,问:是不是买贵了。游船卜她肯定看到了我的尴尬,旅馆里我的脸色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游客买东西最重要的是买个开心,我当然也不必扫她的兴,况且到了北京,兴许大家都会认为Amb『a买得很合算。没多少人像我这个穷鬼那么在乎几个小钱。想到这,复杂的心情也就平静了下来,躺在床上也不再辗转反侧。
其实,我思量的是自己对友情和同胞之情之间的权衡。
第二天一早Ambra一睑无奈地坐在中国银行的营业大厅里。她的信用卡被吃掉,柜台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暂时无法与开卡总行联络上。外国人出外只带信用卡,不像国人喜欢带现金。企望能一卡走遍天下,未免对我国银行的服务水准期望过高。
等到下午,Ambra已很疲惫,银行工作人员请她明天再来。因为兜中所剩不多,回旅馆后,她换了一间较便宜的房间,我们的上山计划也告吹了。等到银行网络接通,Ambra虽然取到了钱,但兴致已尽,随后去了阳朔。
P43
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可以是宗教的也可以是哲学的,而我是在路上的,因为在这个时候我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宗教的和哲学的。孤独地活在陌生的时空下的时候,我的先天欲望才能完全体现。这就是我喜欢一个人去旅行的理由。为什么我不是纯粹宗教的或纯粹哲学的?我想大概是生于70年代成长在80、90年代的缘故,我的这种想法源于有一年认识的一个男孩,他及其愤慨地对我说:“我以后再也不跟70年代的人交往。”问题是他也生于70年代,那没生于70年代也是有区别的,起码男孩认为他不同于我,他并不麻烦,我也认同这点,因为它明明白白地是哲学的,这么说我的问题在于我并不是宗教的也不是哲学的。我相信男孩并没有成长在80、90年代,相同的时间可以有不同空间,所以他完成了一个纯粹的哲学人生。至于宗教,中国人自古就没有这种纯粹的传统。有一次我跟一位外国朋友聊天时为表示惊讶,说了一句:“MY GOD!”外国朋友非常认真地说:“你没有GOD。”之前他问及我有没有宗教信仰时我答过没有,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些概念是很明晰的,一点都含混不得。爱上帝是道德价值,中国人自有了道家学说以来就有了哲学的超道德价值,所以我尊崇的是哲学的超道德价值,但随着外来文化而来的上帝也一直影响着我,而我始终没有成为上帝的信徒,只是由于我一直无法接受基督徒们的永生,因为我知道永生通常是哲学家们所讨论的“永劫回归”,一个想想都觉得可怕的词,那个男孩所认为的麻烦,是我的不稳定性,也就是妥协和不妥协之间的争执。从我开始写这本书到现在出版,中间相隔了一年多,经历了很多变化,我不断地步向成熟,这本书也从最初的与别人合著道现在独立完成。当时我是希望这本书以“脸谱上的地图”命名,所以才决定独自出版,然后就自己动手把全书排版装订好。我不知道出版社会不会愿意以这种形式出版这本书,装订好的这个版本只是留给自己的。当一个编辑推荐我的书在她所在的出版社出版时,我一直依照它们的要求改书名,改封面,改版式,编辑也已为我的书较稿四次,但在快要印刷的十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突然失眠,第二天早上我就打电话过去说书不出了。当晚,我跑到一个好朋友家里跟他说,我们这种人即使在怎样自认会妥协,到最后的时候还是不能妥协的。之后我一直情绪低落,打算不再管这书了。我是个不爱说感谢的话的人,在这里我想告诉读者的是,这本书的起始仅仅是因为那位前辈约我写一些关于云南的文字,我还认识了一个为我校了四次稿的编辑,最后是Fotoe和东方出版中心选择了“脸谱上的地图”,而我又再重回最初编排这本书时的心情。“在路上”就继续成为我对超乎现世的追求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