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术史上,大名鼎鼎的艺术家层出不穷,作为台湾资深的艺术教育家,作者独具慧眼,选了达芬奇、毕加索、达利这三位的探索经历,向读者展示出,在艺术领域,“梦想”如何激发“创造”,书写传奇。这是一本对达芬奇、毕加索、达利三人的评传。
达芬奇被一般人认为是画家,它存在巴黎卢浮宫的一张《蒙娜丽莎》是举世闻名的杰作。但是,达芬奇在各个领域的创造力五百年来始终产生着惊人的影响。
他在梦想着什么?……
二十世纪的毕加索、达利都是梦想家,他们在学科分工越来越精密的趋势中,却努力的使美术回到梦想的原点。
美术使人类保有着梦想的权利。因为梦想,才能够继续创造。
本书为达芬奇、毕加索、达利三人的评传,著名艺评家蒋勳为我们清晰地描绘出三位大师的艺术之路,从为世人所知的作品中解读出大师鲜为人知的心灵私语,呈现绚烂迷人的艺术图景。
全书编排印刷非常精致,收有200多幅彩色或黑白的经典艺术插图。
关于“大艺术书房”丛书:
“大艺术书房”丛书走出纯艺术的框架,把艺术的视野扩展到最广阔的领域,把艺术的触角伸展到过去人们并不认为是艺术的层面;同时,用更新颖的观念,更丰富的视角,更多样的形式来讨论艺术,力图给人不拘一格、耳目一新之感。这套丛书把狭义的专门的艺术变为面向普通读者的广义的艺术,琴棋书画,兼容并包,同时力争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另一个侧重点在于突现丛书的艺术性,不仅以“谈艺”作为内容的切入点,也把丛书形式的优美、装帧的典雅放在重要位置。目标是使丛书成为“一间人文荟萃的艺术书房”,提供读者“一个自由翱翔的阅读空间”。
文艺复兴”是—般人很熟悉的名词。在西方历史上,“文艺复兴”特别指大约从一四○○年到一五○○年这一百年间蓬勃发展的文化状态,建筑、美术、文学、音乐、戏剧、哲学,甚至庶民的生活,都起了很大的变化,也是西方历史中最具有文化创造力的时代。
从西方的文字来看,“文艺复兴”的原文Renaissance,有“再生”的意思。现今拉丁语系的字源naissance,仍然可以翻译为“诞生”。
如果“文艺复兴”是指一四○○年以后—种“复活”或“诞生”的文化现象,那么,一四○○年之前是什么样的时代呢?很多人可能听过“黑暗时代”这个名称。
“黑暗时代”特别用来形容文艺复兴之前在基督教信仰控制下的欧洲历史,也就是所谓的中世纪。
有些历史学家不一定赞同用“黑暗时代”这样含有偏见的名词来称呼中世纪。但是,在中世纪的宗教钳制之下,思想的自由的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约束。
中世纪,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信仰。在那个时代,唯一被鼓励阅读的书可能只是基督教的《圣经》。
《圣经》是唯一的信仰,人们用它来解释宇宙所有的现象。在《圣经》的《创世纪》里,描述了神如何创造了星球;如何分开了海洋和陆地,如何分别了白天和黑夜,如何创造了男人亚当和女人夏娃,亚当和夏娃又如何违反了神的禁令,偷吃了禁果,有了爱欲,被逐出伊甸园,流落到人间,成为人类的祖先。
《圣经》构成的神学,在漫长的中世纪,成为解释一切现象的唯一知识。神学替代了科学,信仰蒙蔽了知识,人类活在没有理性思维的蒙昧黑暗之中。
来自基督教会的严格的教条和诫律,信徒只能卑微地奉行遵守,不能有个人的意见,不能有怀疑,也不能有思考。身体既然是因为亚当夏娃犯罪之后才产生的,这个身体从出生开始也就带着“原罪”,只有期待最后审判时神的赦免和救赎。
在这样的禁欲压制下,中世纪的绘画或雕刻只有围绕着《圣经》的故事来表现。耶稣、圣母、天使,或一切的基督教圣人,都有固定的画法,叫做“圣像图”(ICON)。圣像的姿态表情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成为一种公式。
人类的理性在沉睡的状态,没有对知识的好奇;人类的感官也在沉睡的状态,没有对肉体与欲望的好奇。
因此,“文艺复兴”是一种苏醒。经过漫漫长夜,人类从沉睡的状态苏醒,开始转动自己的眼睛,开始观察;开始活动自己的手指,开始感觉自己的身体;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开始行走;漫长的黑夜将要过去,理性的曙光已宣告新时代的来临。P3-5
达芬奇一直梦想着飞起来。他研究鸟的飞行,分析鸟在张开翅膀时每一根羽毛的秩序。他尝试复制鸟的翅翼,他也实验过,带着这一对翅膀,尝试从高塔上飞出去。
他失败了。
达芬奇面对着折断的翅膀,开始思考飞行和空气压力的关系。
达芬奇被公认为人类飞行科学重要的先行者。他在小笔记本中留下的许多草图和文字记录成为人类以后研究飞行的重要基础。
人类终于飞起来了。
人类因为梦想而高高飞起。
达芬奇被一般人认为是画家,他存在巴黎卢浮宫的一张《蒙娜丽莎》是举世闻名的杰作。
但是,达芬奇在各个领域的创造力,五百年来始终产生着惊人的影响。他研究人体,以科学实证的方法解剖尸体,找到静脉与动脉的不同;他研究可以以机械控制的连发枪炮;他研究飞行的同时,也思考了降落的问题,设计了降落伞;在威尼斯短暂居住的时间,他考虑到这个四面环水的城市一旦发生战争的危机,尝试研究了船只在水底潜行的可能,创造了最早的潜水艇的理论……
达芬奇梦想着什么?
他拨动琴弦,思考着声音是一种波,如同水波;他把流体力学的概念运用在声音频率的研究上,同时,他在暗室中划了一根火柴,开始思考“光”是不是一种“波”……
达芬奇上千件的草稿中留下许多他梦想的片断,有完成的,有尚未完成的……
他留下许多梦想的痕迹,使后来者可以追踪这些梦想继续创造。
现代的美术常常被孤立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美术与科技、社会、经济或政治都切断了关系,美术是否将走向越来越贫乏的路上去?
二十世纪的毕加索、达利都是梦想家,他们在学科分工越来越精密的趋势中,却努力地使美术回到梦想的原点。
美术,并不只是画画,不只是摹仿真实,更不是以把物件画得很像为满足。
美术使人类保有着梦想的权力。
因为梦想,才能够继续创造。
一个孩子去学画,并不是为了做画家,更确切地说,一个孩子学画,是为了使他永远保有敏锐的观察力、思考力,使他可以梦想,也使他在任何一个领域,永远保有创造的活力。
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美若是丧失了,也就真正失去了竞争力。
二○○二年四月廿二日
于台北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