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制度研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洪运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拥有现实意义的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制度作为突破口,在法经济学分析范式框架下,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运用区域协调发展等理论,重点研究以下内容一是研究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制度动因。本书将从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范围逐步扩大(县域内→市域内→省域内→跨区域)的历史背景、政策博弈、取得成效与不足等方面论述制度变迁的深层动因。二是研究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实践路径。本书重点从区域间功能定位、资源禀赋、环境约束三方面考量,比较建设用地指标移出与移入区域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实例论证跨区域交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三是研究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收益分配机制。本书围绕跨区域交易中的各方主体利益诉求,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提出兼顾交易双方利益的公平合理方案。四是研究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制度体系。本书从交易性质、交易方式、交易市场等维度,提出交易制度体系构建的策略与方法。 内容推荐 本书选取了拥有现实意义的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制度作为突破口,在法经济学分析范式框架下,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运用区域协调发展等理论,重点研究以下内容一是研究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制度动因。本书将从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范围逐步扩大(县域内→市域内→省域内→跨区域)的历史背景、政策博弈、取得成效与不足等方面论述制度变迁的深层动因。二是研究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实践路径。本书重点从区域间功能定位、资源禀赋、环境约束三方面考量,比较建设用地指标移出与移入区域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实例论证跨区域交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三是研究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收益分配机制。本书围绕跨区域交易中的各方主体利益诉求,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提出兼顾交易双方利益的公平合理方案。四是研究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制度体系。本书从交易性质、交易方式、交易市场等维度,提出交易制度体系构建的策略与方法。 目录 目 录第一章 绪论8第一节 研究背景8一、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8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9三、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西部大开发9第二节 研究意义9一、厘清建设用地指标公权与私权兼有的混合属性9二、寻求耕地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平衡点10三、探索优势地区与非优势地区资源资金跨区域置换的更优模式10四、为搭建全国性建设用地指标区域性交易市场提供实践支撑10第三节 相关概念11一、土地用途管制11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11三、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11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2一、国外研究综述12二、国内研究综述15第二章 建设用地指标的权利属性18第一节 建设用地指标制度的源起18一、耕地红线保护的严格性18二、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18第二节 建设用地指标的公权属性表征18一、制度依据——行政文件18二、管理方式——计划管理19三、使用方式——定向使用19第三节 建设用地指标的私权属性表征19一、权利来源——集体土地所有权19二、交易方式——市场交易20三、收益分配——集体自决20第四节 兼顾公私属性的权利两面性20一、民事权利之土地发展权与行政权力之建设用地指标20二、与排污权指标、碳排放权之对比分析21第三章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理论基础23第一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经济学理论基础23一、产权理论23二、制度变迁理论24三、级差地租理论24四、区域经济理论25第二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法学理论基础26一、物权行为理论26二、契约自由理论26三、地役权理论27第四章 国内外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实践及启示29第一节 国外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实践及启示29一、英国29二、美国30三、法国31第二节 国内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实践及启示32一、浙江折抵指标交易32二、重庆“地票”交易34三、成都建设用地指标交易35第五章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制度演变39第一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政策演进39一、第一阶段:县域范围内39二、第二阶段:市域范围内39三、第三阶段:省域范围内39四、第四阶段:省域范围外40第二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演进的基本特征41一、范围越扩展,价值越显化41二、价值越显化,主体越多元42三、主体越多元,意识越觉醒42第六章 四川省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实证研究44第一节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政策分析44一、中央、省、市、县相关政策梳理44二、不同项目实施政策的比较分析48第二节 乐山市马边县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实践51一、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51二、增减挂钩指标跨区域交易情况52三、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的产业发展情况52第三节 巴中市建设用地指标跨市交易53一、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53二、建设用地指标跨市交易情况53三、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的产业发展情况53第四节 泸州市泸县宅基地有偿退出节余指标跨县交易54一、宅基地有偿退出实施情况54二、宅基地有偿退出后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情况54第五节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实践的主要经验55一、增减挂钩项目与其他项目“打捆”实施56二、充分运用市场化方式实施增减挂钩项目56三、以市场协商谈判方式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供需矛盾57四、指标流转节余资金全额用于新农村建设57五、预留建设指标保证集体经济发展持续性57第六节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58一、指标交易中主体权责边界不清58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主体地位模糊58三、指标交易价格形成方式缺乏弹性58四、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方式亟待丰富59第七章 建立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制度的宏观思路60第一节 建立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制度的基本原则60一、坚持耕地最严格保护原则60二、坚持兼顾国家、集体、农民利益原则60三、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交易原则61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62第二节 计划与市场: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路径选择63一、建设用地指标计划统筹体制的路径依赖性63二、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交易体制的路径依赖性64三、建设用地市场化交易的路径选择——不完全竞争市场65第三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制度的目标取向66一、政府定价变为市场定价66二、政府主导变为集体主导67三、政府投资变为社会投资67四、政府受益变为农户受益68五、本域交易变为跨域交易69第八章 建立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制度的中观机制71第一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供需机制71一、建设用地指标的供给机制71二、建设用地指标的需求机制72三、建设用地指标的供需平衡机制73第二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动力机制74一、区域经济间协调发展74二、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75三、集约节约利用土地75四、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76五、农村劳动力的集中转移76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77第三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定价机制77一、建设用地指标的价格内涵78二、建设用地指标价格的影响因素78第四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收益反馈机制79一、对政府的收益反馈方案80二、对集体的收益反馈方案80三、对农民的收益反馈方案81四、对社会投资人的收益反馈方案82第九章 建立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制度的微观设计84第一节 地役权制度在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中的应用与创新84一、地役权与建设用地指标之耦合84二、地役权在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中的作用84三、建设用地指标的物权登记85第二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市场体系构建86一、建设用地指标期权交易市场86二、建设用地指标实权交易市场86第三节 公权统筹范围87一、交易规模统筹87二、交易范围统筹87三、交易质量统筹89四、价格区间统筹89五、交易平台统筹89第四节 私权表达内容90一、交易意愿表达90二、交易价格表达90三、收益分配表达90第五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之多方主体收益比较91一、国家收益91二、集体收益93三、农民收益95四、社会资本收益96五、市场中介机构97第六节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相关配套制度98一、金融支持配套制度98二、税收征管配套制度99三、社会保障配套制度100第十章 结论、启示及展望102第一节 主要结论102第二节 几点启示102一、为乡村振兴注入先进要素102二、为优势地区提供土地保障103三、为产业西移提供承接桥梁103四、为农民增收提供稳定渠道104第三节 研究展望104参考文献107一、著作类107二、论文类109三、报纸类112四、外文类1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