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904-1905年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俄战争,也有“第零次世界大战”之称,尽管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宣布“局外中立”,但这场20世纪初的大战,无论是对中国的国内政治形势,还是对中、日、俄三国关系及列强在东亚的关系演变等国际层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1905年9月5日,日本与俄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享有的辽东半岛的租借权、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及相关特权均转让给日本,但须取得清政府同意。1905年11月,日本全权大臣特派全权大使外相小村寿太郎、特派全权公使内田康哉与中国全权大臣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禨、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北京举行会谈,最终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正约三款及附约十二款,日本自俄国继承的权益正式得到清政府承认。《1905年东三省事宜谈判笔记》是对日本所藏此次谈判完整记录进行整理与翻译后的成果。 目录 总序 整理凡例 前言 第一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二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三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四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五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六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七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八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九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十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十一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十二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十三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十四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十五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十六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十七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十八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十九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二十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第二十一次正式会议谈判笔记 附录一:《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正约及附约 附录二:中日会议节录内存记条文 附录三:1932年1月14日日本外务省公布之《秘密协定书》(日、中、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