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北宋的《老子》诸注中,宋徽宗《老子》注得到的关注并不多。这或受限于宋徽宗饱受争议的历史评价。然而,单就文本内容而言,宋徽宗为《老子》所作注并非低劣之著,而颇有可采之处,甚至柳存仁先生曾认为“诸注中宋徽宗与王元泽独能知道家义”。徽宗之注文辞雅驯,颇抉道家之窍,其上承王安石、王雱等荆公学派注《老》之理路与思想内容,亦影响后来章安、范致虚、江澂等人解释与发挥道学。另外,徽宗《老子》注亦是理解宋徽宗本人政治理念及其政宣时期部分政治实践的思想文本依据。以此,本书尝试在道家哲学与政治文化双重视野下考察宋徽宗之《老子》注。具体而言,本书分别探讨了宋徽宗诠解《老子》的方式,他对《老子》核心范畴和文本内涵的详细理解,以及修身与治世思想之表达。同时,本书亦结合徽宗朝之政治文化与部分政治实践,论述宋徽宗“道通为一”的政治理念及其注《老子》之动机。 目录 绪论第一章 宋徽宗《老子》注的政治文化与思想文化背景 第一节 回向三代:崇观年间的政治实践与文化 第二节 “一代之制”与宋徽宗的圣王理想 第三节 王安石父子的《老子》注对宋徽宗之影响 小结第二章 宋徽宗《老子》注的诠解方式与向度 第一节 文本内部的自解:以《老》解《老》 第二节 道家经典的互通:以《庄》《列》通《老》 第三节 形上之学的取摄:引《易》诠《老》 第四节 儒道观念的融释:引《孔》《孟》等儒家经典释《老》 小结第三章 人之所共由:宋徽宗《老子》注对道之阐释 第一节 道体至无:宋徽宗所论道之体 第二节 用乃妙有:宋徽宗所论道之用 第三节 与物辨、与物交:宋徽宗所论道物关系 小结第四章 心之所自得:宋徽宗《老子》注对德之阐释 第一节 德兼于道:宋徽宗所论德、道关系 第二节 道之在我:宋徽宗所论德、人关系 小结第五章 性与生俱:宋徽宗《老子》注对性之阐释 第一节 各有仪则与天下一性:性之本质 第二节 世人“失性于俗”的处境 第三节 各得其性:人性的应然状态 第四节 尽性与复性之实践理想 小结第六章 闻道以复性:宋徽宗《老子》注所见圣人修身论 第一节 内圣外王:宋徽宗对圣人范畴之诠释 第二节 与物委蛇:圣人与物的关系 第三节 并观、观复与内视:圣人闻道的方式 第四节 为无为、欲不欲:圣人修身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圣人修身实践的具体方式 小结第七章 在宥天下:宋徽宗《老子》注所见圣人治世论 第一节 无为而用天下:圣人治世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各安性命之情:圣人治世之根本原则 第三节 圣人治世的重要治术 小结第八章 宋徽宗《老子》注对儒、道观念之调适与“道通为一”的政治理念 第一节 宋徽宗注《老》之历史实践 第二节 宋徽宗《老子》注兼通儒、道思想的方式 第三节 调适儒、道关系之实践:“道学”之设立 第四节 “道通为一”的政治理念 小结结语参考文献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尝试在道家哲学与政治文化双重视野下考察宋徽宗之《老子》注,论述宋徽宗通过《老子》注表达的修身论与治世论思想及徽宗朝的部分政治实践与其注《老》实践之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