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纽约客》,白先勇早年名作、晚年新篇“合璧之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不仅有早年名作,还有《Silent Night》,这是一篇晚年新作,2018年获“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才收入白先勇短篇小说集《纽约客》;此外还有白先勇研究专家、南京大学中文系刘俊教授连续多年订定《白先勇年表》,全景呈现白先勇文学创作之路。从表现中国人天上人间的“谪仙”,到对政治的“觉悟”,再到中国人和外国人共同面对“瘟疫”,其间的变化转型,其实是在逐步深化和拓展自己的创作空间……从中体现出的,是白先勇对人类的观察视野和包容心,愈见广阔。★ 永远的白先勇,永远的青春版,“世纪性文化乡愁”——从上海到台北,从台北到纽约,从百乐门到信义路,从霞飞路到中央公园,时光流转,世事变迁,不变的是,永远的中国乡愁。美到很好,都有些凄凉。一览各个时期“社会众生相”的白先勇代表作,能看到近百年中华文化的时空流转和社会延迁。在越来越多的中文图书馆,白先勇的文学著作属于“核心收藏”,影响深远,对下一代作家也有普遍的熏陶濡养意义,并长久被人们虔诚记忆。★ 入列“白先勇名著单行本”亲选书单,书名题字大赏,传递东方美学——白先勇亲自编订篇目,王家卫《一代宗师》、周杰伦《兰亭序》等御用书法大家董阳孜,亲笔题写书名,一种纯东方思维下的新美学创作。精装设计,五色苔锦封面,收录青年白先勇创作时的旧影照片,重温一个时代的这些人、那些事。 内容推荐 《纽约客》是白先勇早年名作、晚年新篇“合璧之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一群离开故土、寻梦美国的中国人,匿身熔炉,唯有忘却身份,做个纽约客,在中西文化的冲击下,或在困境中挣扎,或在自毁中走向终点。其中,短篇《谪仙记》被导演谢晋改编为电影《最后的贵族》。白先勇作者说:“可是悠悠忽忽已跨过了一个世纪,‘纽约’在我心中渐渐退隐成一个遥远的‘魔都’,城门大敞,还在无条件接纳一些络绎不绝的飘荡灵魂。” 目录 谪仙记 谪仙怨 夜曲 骨灰 Danny Boy Tea for Two Silent Night 初版后记 附录 从国族立场到世界主义/刘俊 对时代及文化的控诉/胡菊人 论白先勇新作《骨灰》 跨越与救赎/刘俊 论白先勇的Danny Boy 白先勇年表 书评(媒体评论) ★ 高圆圆(演员)——《纽约客》……已经是我第二次在翻读了。因为我过几天要在纽约出外景,所以我就又把它拿出来读,就是白先勇先生的这本《纽约客》,它给我一种很浪漫的感觉。★ 欧阳子(作家)——白先勇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中国作家。他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各种写作技巧,使得他的作品精炼、现代化;然而他写的总是中国人,说的是中国故事。他写作特别客观,从不在他作品里表白自己的意见。可是读他蕞后几篇小说,我们好像能够隐约听见他的心声。我们感觉得出,他也像《谪仙记》里的慧芬那样,为着失落了的中国(李彤),心中充塞着一股极深沉而又极空洞的悲哀。★ 刘俊(学者)——《纽约客》的出版昭示出,白先勇笔下的人物,从桂林出发,经过上海、南京、香港、台北、芝加哥,终于停在了有大苹果之称的世界性都市纽约。与此同时,《纽约客》的出版也意味着白先勇的小说世界,已不只是展现中国(人)的人情历史、文化处境、政治动荡、精神世界,而有了众多外国人形象的融入,并且,Danny Boy和Tea for Two这两篇小说对爱的涉及,也提升为一种超越种族、性别和文化的大爱,揭示的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人间灾难。随着白先勇小说题材、人物和主题的“走向世界”,他观察世界的角度,也不只是站在国族(中国)的立场,而是具有了世界主义的高度—这对白先勇来说,应当是他创作上的一大丰富和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