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与其他国家砂岩型储集层不同,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以泥质粉砂为主,具有未成岩、低渗透、胶结性差等特点,开采难度更大。尽管国内外学者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渗流机理、产能模拟等多方面开展过较有特色的基础研究,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主要采用砂岩岩芯作为多孔介质或仅应用数值模拟开展相关研究,未聚焦南海泥质粉砂多孔介质的开发特征;对水合物分解区泥质粉砂孔隙结构表征与关键物性参数之间的关联认识不足:对降压开采泥质粉砂型水合物分解区绝对渗透率与蠕变多孔介质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尚不充分:对水合物分解后从分解前缘至生产井筒这一范围内的泥质粉砂多孔介质气-水两相渗流规律缺乏认识,导致后续产能评价准确性降低。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及科研团队就“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储层多孔介质结构表征与渗流机理”开展深入研究。第2章主要介绍了利用微米CT、扫描电镜成像、矿物定量分析、数字岩芯等多项技术和分形几何理论,开展水合物分解区多孔介质微观结构表征研究,掌握蠕变多孔介质绝对渗透率的表征方法,揭示泥质粉砂多孔介质微观结构与宏观物性之间的关系:第3章主要介绍了依托自主研发的基于CT技术测量海域泥质粉砂储层结构变化的装置、观察沉积物构造变化可视化实验装置等多项专利技术,开展水合物分解区泥质粉砂储层渗透率流速敏感性研究,初步揭示降压开采中泥质粉砂微观结构与压力的动态演化规律,建立储层压力变化下蠕变结构渗透率模型,掌握影响生产井周储层渗透率变化的关键因素:第4章主要介绍了利用自主研发的地质储层径向流模拟系统等多项自主创新专利技术,开展水合物分解区气-水两相渗流能力研究,初步厘清生产井控范围内分解区气-水两相相对 目录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试采进展 1.2.2 开采机理研究进展 1.2.3 存在的问题 2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区多孔介质微观结构表征 2.1 储层矿物及孔隙类型识别及分析 2.1.1 地质背景 2.1.2 实验原理 2.1.3 实验结果 2.1.4 典型矿物与孔隙类型 2.1.5 对比分析 2.2 多孔介质数字岩芯构筑及物性参数识别 2.2.1 实验原理 2.2.2 图像提取 2.2.3 孔渗参数模拟计算 2.3 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与物性参数表征 2.3.1 分形原理 2.3.2 分形参数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储层蠕变特性及渗透率变化特征研究 3.1 泥质粉砂储层单相渗流实验研究 3.1.1 单相渗流设备与实验步骤 3.1.2 不同工作流程下单相渗流实验 3.2 泥质粉砂储层蠕变微观结构研究 3.2.1 微观结构扫描 3.2.2 不同驱替压差下孔隙变化 3.2.3 不同驱替压差下喉道变化 3.2.4 不同驱替压差下分形维数 3.3 泥质粉砂蠕变多孔介质渗透率分形模型 3.3.1 模型构建 3.3.2 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 4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区气-水两相渗流能力研究 5 天然气水合物降压法开采数值模拟 结论 参考文献 |